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洪福  孟阳春 《遗传》1985,7(1):43-45
革螨的M胞遗传学研究主要对象是染色休。六十 年代以前,革螨的染色体资料非常罕见,随Oliver, Wysoki等相继报道后,至今已记载9科61种革螨的染 色体(表1),其中植绥螨科的染色体研究较多(表2)0 由表1, 2可见,革螨的染色体数目自3-18条不 等,绝大多数革瞒的核型为单二倍体(haplo-diploidy), P维维为单倍体(niIp雌蟠为二倍休(20。革螨的 染色体为单着丝点,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和臂指数不同, 可分等臂、异臂、头臂和单臂染色体;着丝点依次叫中、 亚中、亚端和端着丝粒;臂指数(长臂:短臂)分别) 1:8, 1.7, 3。0积7.0-000  相似文献   
2.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寻找合适的产脂肪酶野生菌,以期能高效的催化合成生物柴油。通过添加橄榄油作为惟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然后以透明圈平板筛选法从油污土壤样品中成功地筛选到了一株酶活力值为10.12U/ml产脂肪酶菌株。通过对该菌株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RNA部分序列的系统进化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属,定名为BacilluspumilusB2。  相似文献   
3.
绿竹和麻竹地上部植硅体碳封存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帅  姜培坤  孟赐福  吴家森  张金林 《生态学报》2017,37(20):6827-6835
可以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陆地植物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选取福建南靖地区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和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两种重要丛生竹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竹叶、竹枝和竹秆样品,用微波消解法提取植硅体,采用碱溶法测定植硅体中碳含量,以比较两种丛生竹的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和封存速率。结果表明: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中Si含量变幅分别为4.95—37.53 g/kg和2.01—34.05 g/kg,植硅体含量变幅分别为3.35—100.80 g/kg和1.57—84.06 g/kg,两者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叶枝秆。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中的植硅体碳含量变幅分别为0.51—2.85 g/kg和0.17—2.22 g/kg。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储量变幅分别为5.1—13.9 kg/hm~2和1.2—6.3 kg/hm~2。绿竹和麻竹地上植株不同器官中的最高PhytOC储量分别为枝和叶。绿竹和麻竹地上部PhytOC总储量分别为24.3 kg/hm~2和11.1 kg/hm~2。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封存速率分别为0.051—0.131 t-e-CO_2hm~(-2)a~(-1)和0.0099—0.0139 t-e-CO_2hm~(-2)a~(-1),以绿竹和麻竹的最高PhytOC封存速率计算,我国绿竹林和麻竹林的地上植株部每年可分别封存1965.29 t CO_2和1520.11 t CO_2。  相似文献   
4.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所必需的一个关键酶,但此酶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强烈抑制。本试验对草甘膦胁迫下的棉花品系(Y18)研究发现:棉花品系Y18具有两个不同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1和epsps2,两个基因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epsp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草甘膦胁迫作用下,棉花的epsps1基因表达较为稳定,epsps2基因表达提高了1.85-2.3倍,初步认为epsps基因表达量的提高是生物对胁迫作用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生态退耕与植被演替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扬  张英  韩静  王军  孟庆华 《生态学杂志》2008,27(11):2002-2009
综述了多重尺度上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植被演替时空变异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态退耕与植被演替的时空格局研究方向.在自然和人文等因子的驱动下,全球兴起了生态退耕的热潮,生态退耕类型正在由人工恢复为主向自然弃耕为主发展.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尺度上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但是生态退耕的时空变异性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尤其缺乏多重尺度上生态退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的综合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果外推.研究表明,受到多因子的综合影响,生态退耕后植被演替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时空变化特征;退耕植被演替研究从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为主向群落功能分析发展,从传统的演替过程规律分析转向退耕植被演替的时空变异性分析;相对来说,生态退耕后植被演替的时空分异、影响因子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加强多重尺度上生态退耕时空格局与植被演替时空变异的综合研究是将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探索一种型特异、体专一的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的制备方法。取一供体肺癌患者术后切下的病变组织免疫羊,再用羊的免疫器官提制核酸,然后回注射于供体。实验中制备的型、体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各种药理指标能够达到国家同类药品标准。此法可获得有实用价值的肿瘤免疫核糖核酸,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PLS-ANN判别分析自体荧光光谱识别胃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58例胃癌病人离体标本的癌浆膜和正常浆膜进行以308nm为激发光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采用多因素分析法进行光谱信息提取,以识别胃癌。研究表明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神经网络法(简称PLS—ANN)进行判别分析,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3%,有望成为手术中快速识别胃癌在胃壁的浸润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过细心观察、多次实验,用“高温、多食、勤换水”的方法,快速繁殖水螅,多年来为本市的许多中学提供了实验动物:但快速繁殖水螅的管理费时费力,稍一疏忽还会因疏于管理而使其中某种或某几种生物全部死亡,尤其是教学实验期过后,只需保留螅种,所以简化管理更显得必要。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生态系统原理,经多次实验在“定向食物链的培养箱”的基础上又提高发展成“半控生态系统培养箱”,这是一种在实验室里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装置。  相似文献   
9.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9个辣椒(Capsicum annuumL.)品种(系),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苗龄和Ag-NO3等因素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BA/IAA为10∶1配比下,有利于辣椒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而6-BA/IAA为3∶1配比下适合于再生芽的伸长;不同品种辣椒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分化率在13.3%~90.0%之间;辣椒子叶再生能力比下胚轴强,是较好的外植体材料;12~16 d苗龄的外植体分化频率较高;添加4mg?L-1AgNO3可使芽分化率平均提高16.9%.通过比较,筛选出了适合于辣椒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B5(MS无机盐 B5有机成分) 5 mg?L-16-BA 0.5 mg?L-1IAA 4 mg?L-1AgNO3,芽伸长培养基为MB5 3 mg?L-16-BA 1 mg?L-1IAA 2 mg?L-1GA3 4 mg?L-1AgNO3,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2 mg?L-1IAA 0.1 mg?L-1NAA.  相似文献   
10.
以芦苇浆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响应面法优化纳米纤维素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2 min,硫酸浓度52%,反应温度54℃,纳米纤维素得率最高(78.67%);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进行性能表征,分析表明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聚集态结构为纤维素Ⅰ型,呈棒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