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揭示固氮树种土壤养分转化的酶学机制,对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黑木相思(A. melanoxylon)、卷荚相思(A.cincinnata)、大叶相思(A.auriculiformis)和马占相思(A.mangium)]及非固氮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思林40~60cm土层的pH均高于尾巨桉林;5种相思林土壤各土层的TP、TK含量均低于尾巨桉林,而20~40 cm土层的TC、TN含量均高于尾巨桉林,黑木相思林和马占相思林各土层的有效养分均显著高于尾巨桉林(P0.05)。0~10 cm土层中,相思林的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尾巨桉林,大叶相思林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尾巨桉林(P0.05),卷荚相思林的土壤脲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尾巨桉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与AP显著负相关(P0.05),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NH4+-N显著负相关(P 0.05),脲酶、纤维素酶、芳基硫酸酯酶与土壤TK显著负相关(P0.05),几丁质酶活性与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淀粉酶活性与NH4+-N呈显著正相关(P 0.05),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T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与尾巨桉人工林相比,在我国南方退化山地引种相思树可提高土壤关键酶的活性,对土壤有效养分具有明显改良作用,有利于退化地土壤的生态修复及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从太湖沉积物中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5株异养硝化菌(J-1~J-5),研究其硝化特性并对性能最佳菌进行鉴定。研究表明,5株硝化菌均有较强的氨氮、亚硝态氮转化能力,其中J-4转化效果最好,培养48 h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达90.25%、69.00%;通过16S rDNA鉴定,建立其生长发育树,表明J-4属成对杆菌属。本试验,选取海藻酸钠(SA),聚乙二醇(PEG)为固定化包埋载体材料,经正交试验确定SA、PEG、活性炭(AC)、CaCl_2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5%、8%、1.5%、4%;方差分析表明4种材料中,对氨氮转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SAPEGCaCl_2AC。高效异养土著硝化细菌的筛选以及包埋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效率,增加了包埋小球的稳定性和细菌的生物浓度,为固定化技术工业化大规模运用创造了条件,为高效修复太湖水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微生物组成,研究肺部微生物组成与IPF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IPF患者39例,作为IPF组,以体检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存时间,检测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微生物组成。结果 IPF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IPF组患者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0.003,0.003,0.000)。39例IPF患者随访时间为2~60个月,随访结束时患者死亡20例,存活19例,生存率为48.7%,平均生存时间39.8个月,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与IPF患者的预后成反比。结论 IPF患者肺内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与IPF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可能成为改善IPF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正>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对蕾铃期棉蚜动态及其年龄结构的变化,罗志义等已作了报道。本文则探讨苗期棉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在这过程中年龄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多目标协同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多数地区影响水环境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推广实施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被认为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受到区域种植制度、耕作方式、政策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流域尺度配置BMPs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随着流域空间尺度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大BMPs配置难度,使得BMPs的配置工作变为了一项多目标决策优化问题,即如何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下,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需要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流域BMPs进行多目标协同优化配置。从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BMPs削减效率评估以及BMPs多目标协同优化模拟3个方面对面源污染BMPs多目标协同优化配置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包含地块尺度和流域尺度的多尺度模型耦合系统的构建,将是实现关键源区精准识别的有效途径;2)BMPs削减效率对水质改善响应的滞后性、不确定性、时空异质性、污染物形态转换风险等均是今后BMPs削减效率评估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3)建立流域污染物负荷削减量与水质改善之间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将BMPs组合数据库、成本数据库以及基于进化算法的的优化配置方案进行耦合,进而构建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以获取BMPs空间优化配置方案以及多目标成本-效益最优曲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树种对滨海沙地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厚荚相思和尾巨桉)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高于针叶树种(木麻黄和湿地松),而针叶树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最高.成熟叶和凋落叶的N、P含量表现为阔叶树高于针叶树,成熟叶高于凋落叶,但凋落叶N∶P较高.针叶树种的N、P养分重吸收效率大于阔叶树种,P重吸收效率明显高于N,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的N、P吸收效率分别为64.2%、63.1%、47.0%、16.8%和92.5%、81.6%、80.3%、18.0%.比叶面积与叶片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以及N、P养分重吸收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厚度及N、P养分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就叶片功能的权衡关系而言,木麻黄和湿地松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具有较高的养分重吸收效率,而厚荚相思和尾巨桉属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养分的重吸收效率较低.不同滨海沙地造林树种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对滨海沙地特殊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口腔微生态菌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不同病情时期的ROU患者70例(研究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人群30例(健康组)。研究组根据病情不同时期将患者分为发作期38例(发作组)和愈合期32例(愈合组)。比较研究组和健康组以及发作组和愈合组口腔微生物菌群数量(链球菌、韦荣球菌和奈瑟菌)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链球菌、韦荣球菌和奈瑟菌数量[(9.05±0.84)、(9.94±0.86)、(10.02±0.81)copies/mL]均明显少于健康组[(11.94±0.95)、(12.78±0.97)、(11.27±0.87)copies/mL](t=2.42、2.37、2.23,均P0.05);发作组链球菌、韦荣球菌和奈瑟菌数量[(7.96±0.80)、(8.85±0.83)、(9.61±0.84)copies/mL]均明显少于愈合组[(10.34±0.91)、(11.23±0.94)、(10.51±0.85)copies/mL](t=2.40、2.37、2.21,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34.92±4.34)%、(0.94±0.18)]明显低于健康组[(41.16±5.13)%、(1.27±0.23)],外周血CD8~+水平[(37.14±3.62)%]明显高于健康组[(32.53±4.98)%](t=2.29、2.45、2.24,均P0.05);发作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32.26±4.63)%、(0.84±0.14)]明显低于愈合组[(38.08±5.26)%、(1.07±0.19)],外周血CD8~+水平[(38.55±5.12)%]明显高于愈合组[(35.46±4.87)%](t=2.30、2.38、2.19,均P0.05)。结论 ROU患者存在口腔微生物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且溃疡发病期口腔微生物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林分密度(1800、3000、4500株/hm~2)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131.54、161.42、172.69 t/hm~2,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碳密度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地被物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53.11%—67.37%),其次是树干、树根、树皮(25.89%—35.74%),高密度杉木林分有利于树干、树皮、树根碳密度分配比例的增加。2)乔木层,树干、树皮、宿留枯枝及宿留枯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鲜枝及鲜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具显著差异(P<0.05);树干、树皮碳密度随树体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鲜枝鲜叶碳密度集中于树体中上部(8 m≤h≤10 m),宿留枯枝枯叶碳密度集中分布于树体中部(4 m≤h≤8 m)。3)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不同径级根碳密度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径级根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  相似文献   
9.
黑襟毛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襟宅瓢虫Scymnus(Neopullus)hoffmanniWeise属鞘翅目瓢虫科小毛瓢虫亚科,是我国南方棉区广为分布的一种小型瓢虫。其特点是:体型小、繁殖力高、抗逆力强、成虫寿命长。据我们在上海郊区棉田中广泛调查,它在棉田主要取食棉蚜,还能取食红蜘蛛,在其它作物上喜食黍蚜等蚜虫。它是棉田天敌群落主要成员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它在群落中的作用,并作出合理评价,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较详细观察,并进行了不同温度对其发育速率的影响的研  相似文献   
10.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细菌病毒, 人们推测WO噬菌体可能参与了寄主遗传变异的过程。我们对采自中国境内4个地理种群(上海闵行、 云南普洱、 山东济宁和宁夏青铜峡)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1~2龄若虫用抗生素HCl-tetracycline处理过的水稻饲养, 每隔20 d取样测定并比较其体内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感染率, 以此来初步研究灰飞虱体内WO噬菌体与Wolbachia的侵染关系, 结果表明: WO噬菌体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与其宿主Wolbachia的基本一致, 都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我们进一步对未经HCl-tetracycline处理的灰飞虱, 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WO噬菌体和Wolbachia在不同日龄灰飞虱雌虫体内的菌量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二者菌量都随着日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在第8天达到最大, 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我们推断WO噬菌体是侵染胞内共生菌Wolbachia的专性病毒, 并且感染Wolbachia的WO噬菌体很可能是溶原性的噬菌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