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组织学及电镜技术分别对中华绒螯蟹雄蟹白化症肝胰腺与正常肝胰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肝胰腺的总脂含量(31.54%肝胰腺湿重)显著高于白化症肝胰腺(19.07%肝胰腺湿重),两种蟹肝胰腺的脂类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但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白化症肝胰腺中C18∶1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肝胰腺,中性脂和极性脂HUFA正常蟹肝胰腺含量都高于白化症蟹,但没有显著差异。组织学结果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白化症肝胰腺肝小管的上皮细胞壁结构紊乱,微绒毛及微绒毛黏膜大部分脱落,细胞内仅见有零星的线粒体、脂肪滴分布,R细胞呈现空泡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 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相对于蜕皮间期, 步行足在蜕皮前后组织学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 超微结构在蜕皮前无明显变化, 蜕皮后可见肌原纤维纵裂及肌小节横裂现象, 表明蜕皮后外骨骼硬化的过程伴随着肌肉的生长。相对于蜕皮间期, 腹部肌肉在蜕皮前后组织学特征变化明显: 蜕皮前肌束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束内肌纤维间隙增大。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蜕皮前肌原纤维在内部降解, 出现空洞, 肌原纤维边缘降解, 导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原纤维重新组装、重建, 恢复到间期正常形态。生物化学研究发现, 蜕皮前后步行足和腹部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附肢自切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培育池塘中幼蟹的自切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幼蟹的自切率较高,达29.2%,但无性别差异;根据体重将幼蟹分成4种规格(大:6~8 g;中:4~6 g;小:2~4 g;极小:0~2 g),就不同规格扣蟹而言,中等规格扣蟹的自切率相对较高,但4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大多数个体自切一条(50%~60%)或2条附肢(25%~35%),自切3个或3个附肢以上的比例较低,自切5条附肢比例仅为2%。3)附肢自切通常发生在幼蟹身体的其中一侧,身体两侧同时自切的概率较低(12%~15%)。4)各肢型受到自切的概率不同,后3对附肢的自切率显著高于第1第2对附肢(P<0.05),自切螯足的概率最低。5)整体上,扣蟹雌雄个体的自切规律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研究秦岭南坡东段8、25、35、42和61年生油松人工林碳、氮储量和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林龄乔木层碳、氮含量为441.40~526.21和3.13~3.99 g·kg-1,灌木层为426.06~447.25和10.62~12.45 g·kg-1,草本层为301.37~401.52和10.35~13.33 g·kg-1,枯落物层为382.83~424.71和8.69~11.90 g·kg-1,土壤层(0~100 cm)为1.51~18.17和0.29~1.45 g·kg-1.树干和树枝分别是乔木层的主要碳库和氮库,占乔木层碳储量的48.5%~62.7%和氮储量的39.2%~48.4%.林龄对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均有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35年时达最大值146.06 t·hm-2,成熟后碳储量有所下降.5个林龄段油松林生态系统氮储量的最大值为25年时的10.99 t·hm-2.植被层平均碳、氮储量分别为45.33t·hm-2和568.55 kg·hm-2,土壤层平均碳、氮储量分别为73.12和8.57 t·hm-2,且土壤层中碳、氮的积累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研究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土壤层,其次为乔木层.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为:土壤层(64.1%)>乔木层(30.0%)>灌草层和枯落物层(5.9%),氮储量为土壤层(93.2%)>乔木层(5.3%)>灌草层和枯落物层(1.5%).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88h).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细分为7个时期.以胚胎脱膜和蜕皮情况将胚胎发育划分:卵期、无眼幼体期和有眼幼体期3阶段,其中卵期阶段包括:受精卵期、囊胚期、原肠期和前无节幼体期;无眼幼体期阶段包括:无节幼体期和后无节幼体期;有眼幼体期阶段即为眼柄期.卵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1.2%(40h);无眼幼体期是胚胎发育的主要时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48.9%(92h),其中肠、触角的分叉、心跳、眼点色素、腹部分节等都发生在此期;有眼幼体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7.6%(52h).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和新孵幼体体长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这些结果不仅为丰富糠虾基础生物学内容提供理论资料,而且还可为糠虾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主要养殖方式,但关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定点连续采样,首先系统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外观及组成的变化,其次研究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各部分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以及不同月份雄体性腺发育的情况和比例。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雄体的体重和壳宽增长率及特定增长率均在8月份最高,且体重与壳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三疣梭子蟹成熟雄体的生殖系统由体外(阴茎、交接器)和体内(精巢、输精管)两部分构成。(3)根据精巢和输精管的外观、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可将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分为3期。精子发生期,即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精巢指数为0.07%~0.16%,此时输精管呈透明状,肉眼很难发现;精荚形成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巢指数为0.10%~0.51%,输精管内有大量精荚和分泌物,输精管指数为0.01%~0.41%;成熟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精巢指数为0.10%~0.41%,输精管进一步膨大,输精管指数为0.20%~0.65%。(4)在雄体性腺发育期间,性腺指数和输精管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精巢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统计分析发现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5)池塘养殖雄体性腺发育不同步,7月份主要处于精子发生期,8月底,有76%的雄体性腺发育达到精荚形成期,至9月底,达到成熟期雄体的比例为47%,此后雄体性腺发育趋于成熟,10月中下旬至12月份池塘养殖雄体均主要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瘤背石磺的形态、习性和生殖行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3年5月~2004年5月研究了上海崇明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别对其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六大系统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生活在潮间带高潮区滩涂的芦苇丛里,摄食泥滩上的有机质和单胞藻类;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生。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和雌、雄交接器三部分:生殖器由两性腺、卵黄腺和蛋白腺组成;雄性交接器由输精管、附性腺、阴茎、刺激器等组成,雄性生殖孔位于右侧第一触角中部;雌性交接器由输卵管、受精囊、阴道等组成,雌性生殖孔位于肛门右侧约5.0mm处的腹足与外套膜的交界处。本文并详细描述了石磺的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影响, 通过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研究了河蟹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s-FAE)、9脂肪酸去饱和酶(Es-FAD9)、6脂肪酸去饱和酶b (Es-FAD6b)、脂肪酸结合蛋白3 (Es-FABP3)、脂肪酸结合蛋白9 (Es-FABP9)和脂肪酸结合蛋白10 (Es-FABP1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育肥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鱼油替代水平分别为0、25%、50%、75%和100%, 记为饲料1#5#组)对河蟹雄体肝胰腺中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以探讨育肥中鱼油替代对河蟹雄体成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 Es-FAE、Es-FAD6b和Es-FAD9均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 在心脏和血淋巴中表达水平较低, 不同基因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有所不同; Es-FABP3、Es-FABP9和Es-FABP10主要在肝胰腺、肌肉、输精管和副性腺中表达水平较高, 在胃、肠和心脏中表达水平较低。(2) 随着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的提高, 肝胰腺中Es-FAE-mRNA有显著增加趋势; 就Es-FAD6b而言, 饲料3#组显著高于饲料2#组, 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随着饲料中鱼油水平的降低, 饲料1#3#组肝胰腺中Es-FAD9-mRNA也有显著增加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3) 就Es-FABP3而言, 饲料2#和3#组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1#组(P0.05), 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随着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 肝胰腺中Es-FABP9和Es-FABP10-mRNA水平均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 河蟹脂肪酸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 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对肝胰腺中上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长期不同水体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成体雄蟹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在不同水体盐度条件下(0、6、12和18)对河蟹雄体进行为期60d的养殖实验, 并分别检测其渗透调节及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 (1)血清渗透压、Na+、Mg2+和Cl-含量随水体盐度上升而显著上升(P0.05), K+和Ca2+含量有上升趋势, 但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 无论何组雄蟹, 其血清渗透压均显著高于对应的水体渗透压; (2)0组雄蟹后鳃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就血清生理代谢指标而言, 12组雄蟹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而尿酸(UA)、葡萄糖(Glu)、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较低; 所有组尿素(Urea)、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4)就肝胰腺生理代谢指标而言, 6组肝胰腺MDA含量和-谷氨酰转肽酶(-GT)活力最低, 12组酸性磷酸酶(ACP)和-G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因此, 适当提高水体盐度可提高河蟹成体雄蟹的血清渗透压及其主要离子含量, 同时降低其后鳃中Na+/K+-ATP酶活性。肝胰腺和血清代谢指标暗示12盐度组雄体的代谢水平相对较低, 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Ⅰ—V期)组织色泽、类胡萝卜素组成与含量、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肝胰腺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卵巢发育期间,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卵巢的红度(a*)值和黄度(b*)值、肝胰腺的亮度(L*)值和b*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卵巢中L*值呈下降趋势。(2)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虾青素含量在Ⅳ期最高;肝胰腺中的虾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β-胡萝卜素含量为显著下降趋势;内表皮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海胆烯酮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就不同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而言,内表皮中虾青素含量最高。卵巢和肝胰腺的L*值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卵巢的a*值和b*值均与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海胆烯酮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胰腺的a*值与各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b*值仅与虾青素含量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