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春季海南岛近岸海域尿素与浮游生物的脲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春季(4-5月),对海南岛的海口湾、澄迈湾、文昌八门湾、陵水新村湾和大东海5个海湾的尿素浓度及浮游生物的脲酶活性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其它理化环境因子,分析海南岛近岸海域尿素的可利用性及其对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水体中尿素平均浓度为2.07-3.30 μmol/L,占总溶解态氮TDN含量的14%-38%,尿素占TDN比例由北向东、南方向递增.浮游生物脲酶活性为0.30-0.84 μmolN· L-1· h-1,海口湾最高,从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少.各海湾较高水平的尿素和脲酶活性主要分布在排污口、养殖区或旅游区的近岸海域.硅藻为优势种,甲藻种类少且密度低,部分甲藻密度达到104-105个/L的水体,尿素和脲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海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脲酶活性或尿素占TDN比例等因子存在相关性,表明尿素是海南海域浮游植物生长不可忽略的重要氮源.尿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春季海南岛近岸海域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可能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吕淑果  韩博平  孙松  王旭晨 《生态学报》2009,29(5):2391-2399
胶州湾在2005年夏季发生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 Grev.) Cleve)藻华,该优势种占细胞总量的比例在两个研究站位(C3站及A5站)分别达到59%和86%.对藻华发生过程中(7月,8月及9月份)的颗粒有机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测定了脂肪酸、叶绿素(Chl-a)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浓度,分析了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植物和脂肪酸的组成特征,并通过标志脂肪酸对藻华发生过程中颗粒有机物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总脂肪酸浓度同叶绿素和颗粒有机碳浓度一样,在藻华发生期达到最高,两个采样站位(C3站及A5站)分别为29.0μg·L-1及185.5μg·L-1,比藻华发生前和消退后高2~3倍及20倍.胶州湾悬浮颗粒脂肪酸主要包括16:0,14:0,18:0等直链饱和脂肪酸(SSFA),16:1ω7、16:1ω5+ω9、18:1ω9,18:1ω7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以 20:5ω3(DHA)和22:6ω3(EPA)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以i-15:0及ai-15:0为主的支链饱和脂肪酸(BSFA).藻华期与发生前相比,脂肪酸中的不饱和组分(MUFA,PUFA)所占比例在两个取样站位均有提高.随着藻华的消退,藻华区域中心的A5 站的SSFA及BSFA比例有大幅提高,而在非藻华中心区域的C3站,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DHA, EPA等)比例的上升非常显著.藻华发生时浮游植物在颗粒有机物中的比重提高.藻华消退后,A5站颗粒有机物中碎屑有机物及细菌所占比重提高,而C3站颗粒有机物中浮游植物的比重仍然很高.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是A5站藻华消退的主要形式,而C3站藻华的消退则可能与浮游动物的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