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稻米品质越来越成为我国稻米市场的决定因素.本文对包括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的遗传,以及对上述品质性状间及其与某些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标准碘比色法与改良碘比色法的比较认为改良碘比色法的优点是:既可测定精米粉或糙米粉等粉体材料也可测定精米粒和糙米粒等粒体材料,能将样品的直链淀粉更完全地分离出来,测试误差小,但需时间较长。相同品种不同类型样品直链淀粉的含量测定结果:精米粒>精米粉和糙米粒>糙米粉。测试精米粒或精米粉时宜选择强碱 KOH,而测试糙米粒或糙米粉时宜选择强碱 NaOH。样品量以100mg 为宜,但不足100mg 时进行品种间的比较仍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3.
密穗型水稻品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穗部着粒密的散穗型材料(EG23)改良粳稻密穗型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经改良后得到的密穗型品系EA6,与原亲本浙粳20比较,其穗部长度缩短,每穗总粒数增加,着粒密度增大,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表明在穗部长度和着粒结构未得到改良的情况下,调节籽粒长宽比对改善密穗型品种籽粒垩白性状具有可能性.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的效果不同,穗顶部和穗中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穗基部.设计的4个不同杂交配组方式中,以反回交配组方式(浙粳20/ EG23//浙粳20)选育效果最好.EA6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既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也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一结果从育种实践上较好地协调了密穗型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对于培育既有密穗型的高产株型又有优良籽粒外观品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粳稻品种嘉花1号(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Jiahua No.1’)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后代中, 发现了1个低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在较低温度(<25.0°C)条件下, 该突变体幼苗叶色呈黄色;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 叶色由黄转绿,其临界温度约为27.5°C; 在低温条件下, 突变体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较野生型嘉花1号明显下降, 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性状具有明显的温敏感性。遗传分析表明, 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thermo-sensitive leaf-color 1(tsl-1)。以该突变体与籼稻9311(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9311’)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 利用SSR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Oryza sativa)第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MM1799与RM8132分子标记之间,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4 cM和3.0 cM; 然后, 进一步利用扩大F2代群体及新发展的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2与InDel4之间的198 kb内。研究结果为今后对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辐射诱变育种所需年限短、变异率高、后代性状稳定快,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已广泛应用。本文统计了我国近10年来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的在生产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部分优良新品种18个,说明通过辐射诱变可加速水稻变异,丰富水稻遗传图谱,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更多类型种质资源。此外总结了利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各种类型突变,包括茎秆突变体如高秆、矮秆、粗秆、茎扭曲等;叶部性状突变体如叶色、叶长、条纹、叶斑等;穗部性状突变体如穗型、穗色、籽粒大小、籽粒形状等;生理性状相关突变体如早衰、不育、晚熟、不抽穗等。系统介绍了产量相关突变体、茎秆相关突变体、叶形相关突变体、穗部相关突变体、抗性相关突变体和稻米品质突变体等各类水稻突变体及其基因定位、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并通过辐射技术诱变浙粳99水稻种子,初步研究了获得的多种类型突变体,进行了相关表型分析,为水稻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粳稻品种嘉花1号(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Jiahua No.1')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后代中,发现了1个低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在较低温度(〈25.0°C)条件下,该突变体幼苗叶色呈黄色;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叶色由黄转绿,其临界温度约为27.5°C;在低温条件下,突变体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较野生型嘉花1号明显下降,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性状具有明显的温敏感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thermo-sensitive leaf-color1(tsl-1)。以该突变体与籼稻9311(Oryza sativa L.ssp.indica' 9311')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Oryza sativa)第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MM1799与RM8132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4cM和3.0cM;然后,进一步利用扩大F2代群体及新发展的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2与InDel4之间的198kb内。研究结果为今后对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种粒的形状和大小都会影响其重量并最终影响产量,然而对于种粒形状和大小的分子调控机制仍然未被研究清楚.最近本研究组分离到一株粒形呈鸟嘴状的水稻突变体beak-shaped grain1(bsg1),其粒长、粒厚和粒重都有所减少,内外颖也发生弯曲而导致其无法完全闭合.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种子的淀粉粒呈现不规则状.组织切片显示bsg1内外颖的外薄壁细胞层细胞变小且数目减少,与粒形的表型一致.图位克隆表明,BSG1基因编码一个DUF640蛋白TRIANGULAR HULL1(TH1).定量PCR和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BSG1主要在幼穗和茎杆中表达.BSG1的突变影响细胞分裂相关基因以及粒宽基因GW2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BS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扩展来影响种粒形状及大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