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南地区的风水林是乡村聚落的一种特色林分, 具有守护村庄的象征意义。在过去的数百年中, 风水林在乡村的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下而受到保护, 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有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的影响, 我们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同一林分起源的3个具有相似地形的风水林, 研究了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其林下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多响应置换过程(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 MRPP)分析表明, 人为干扰显著改变了风水林林下木本植物组成(P = 0.001, A = 0.3886), 沿着干扰由弱至强的梯度呈现出中生性植物减少、阳生性植物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 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 3个风水林群落相互间的林下物种相似性降低, 物种替代率呈增加趋势。双向聚类分析较好地反映出林下物种因受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影响而表现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指示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显著指示值(IV ≥60)的指示种。综合分析表明, 人为干扰有利于阳性物种在风水林内定居生长, 并明显地改变了林下木本植物组成, 但未能引起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差异。此外, 找出对人为干扰产生关键生态响应的林下指示种, 对增进风水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蒟蒻薯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薯 (Taccachantrieri) ,又名箭根薯、老虎须、黑蝴蝶等。2 材料类别 种子或茎尖。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 :( 1 ) 1 /2MS ;( 2 )MS。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 :( 3)MS + 6 BA 3.0~5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3~ 0 .0 5 ;( 4 )MS+ 6 BA 2 .0~ 1 .0 +KT 2 .0~ 1 .0 +NAA 0 .0 5。生根培养基 :( 5 )MS + 6 BA 0 .5 +IBA 0 .3;( 6)1 /2MS +IBA 0 .5。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0 .7%琼脂 ,pH 5 .4~ 5 .6。培养基 ( 1 )、( 2 )、( 6)的糖用量为 2 0g·L- 1 ;培养…  相似文献   
3.
叶永昌  周广胜  殷晓洁 《生态学报》2016,36(15):4718-4728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及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评价了气候因子的重要性,进而模拟了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的地理分布,同时应用综合模型模拟了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研究表明,湿润指数(MI)、年降水量(P)、最暖月平均温度(Tw)和最冷月平均温度(Tc)是决定草原植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1961-2010年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5%、1%和62%,草原面积整体减少了11%,预示着草原向着荒漠化的方向发展。降水是决定内蒙古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3种2-3年生相思盆栽于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和相对清洁区,4个月后进行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污染区的相思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因植物种类和污染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实验点上大腺相思叶片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维持相对稳定,多花和流苏相思的WUE均以污染环境下较低,根据Pn、gs和Fv/Fm的变化以及实验点上其它植物对应测定值比,推测3种相思植物对大气污染都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抗性,且多花相思和流苏相思相对好于大腺相思。  相似文献   
5.
东莞地表植被对表层土壤化学特性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由草本、灌木和蕨类植物等组成的地表植被对表土化学性质的响应,研究基于200 m×200 m的UTM网格在东莞大岭山及同沙设置样地,进行地表植被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在38个网格样地单元的中心分别设置一个20 m×20 m的样方调查地表维管植物并采集1个土壤混合样品,以分析地表植被与表土化学性质的关系.调查记录到地表维管植物122种,共计18 426株,其中,蕨类植物12种、草本植物52种、藤本植物13种、灌木45种.多响应置换过程(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 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全氮(TN)、速效磷(AvP)和速效钾(AvK)均影响着地表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证实了土壤CEC、全磷(TP)以及AvK对该地区地表维管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些土壤pH值较低或AvK、CEC、TN含量比较丰富的地段,地表维管植物的多度也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因子中的TN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态优势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EC和AvK均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但AvK与生态优势度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指示种分析表明,有23种地表维管植物对特定土壤因子的指示值≥35,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这些种类对于监测和评价东莞的土壤环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人为干扰对东莞市大岭山镇风水林群落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结果表明,风水林树种组成在轻度干扰与中度干扰(P=0.023,A=0.216)、重度干扰间(P=0.045,A=0.226)存在显著差异,而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124,A=0.148)。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大,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下林木胸径和树高随之减小。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一致呈现出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的格局,与中度干扰假说相符合。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下Whittaker β多样性分别为0.501、0.647和0.889,较好地反映了3个风水林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生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东莞凤岗镇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样方调查,对东莞凤岗镇臀果木(Pygeum topengii)-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风水林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属于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恢复类群.在2 0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于39科56属,区系成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94%.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为臀果木、黄桐、银柴、浙江润楠和小盘木.群落外貌常绿,季相较为明显,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67.19%.群落的垂直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构成的层片结构.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的格局,整个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6.835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887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479.通过对10个优势树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问协变分析,表明臀果木-黄桐群落处于进展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分布呈现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并朝着优势种群种间相关关系减弱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8.
模拟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一年内氮沉降增加条件下表层混合土壤和土壤团聚体内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理解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表层混合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酸性磷酸酶受氮沉降显著影响,表现为低氮(50 kg N hm-2a-1)促进,高氮(300 kg N hm-2a-1)抑制的规律。表层土壤团聚体内脲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而降低,N30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先降低后增加,N100处理最低,分别比其他处理降低了6.46%—25.53%和42.33%—68.25%。试验区内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内酶活性高于混合土壤,且随团聚体粒径增加酶活性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3种酶活性均以2—5 mm最高,但脲酶、酸性磷酸酶在各团聚体粒径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2—5 mm显著高于5—8 mm。土壤酶相对活性指数和相对活性综合指数结果显示,超过85%的团聚体粒径内的相对酶活性指数大于1,而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均大于1。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内的土壤酶活性有隔离保护作用,但其隔离保护效果与酶的种类和土壤团聚体粒径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