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哺乳动物毛被传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雷  张伟  华彦 《生态学报》2011,31(13):3856-3862
毛被能够加强或减弱动物向周围环境的热量散失,毛被的形态结构和颜色是传热性能的决定因素,其传热过程往往是传导、对流和辐射3个过程的耦合。以往研究发现环境因子中,风可增加机体向环境中的散热速率,且散失量与风速正相关,且动物通过调节在风场中的姿态来适应不同风向。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是影响散热速率的另一因素,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通过改变毛被结构来适应温差变化。毛被含水率上升会引起导热和蒸发冷却作用加强,动物通过行为或毛被结构变化来调节毛被含水率。毛色决定毛被吸收和反射热辐射的能力。毛被传热性能直接把动物的生理特点与环境因子关联起来,这对揭示动物的适应、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毛被结构和传热性能的研究还有助于仿生学意义的挖掘。因此,今后应重点在毛被结构和物理性能、研究技术与方法以及毛被生物学和仿生学意义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漠河地区养殖的北极狐冬季被毛性状与保温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斌  张伟  华彦  徐艳春 《生态学报》2010,30(11):2972-2980
被毛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保温功能对动物适应寒冷环境意义重大。为了探讨北极狐(Alopex lagopus)在被毛性状上如何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对大兴安岭漠河地区人工养殖北极狐的背中部直针毛、上层绒毛、下层绒毛的长度、毛根细度、毛干细度以及毛密度、单个毛束内的毛数量、毛束密度、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积、1mm2内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总面积等14个性状因子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极狐绒毛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绒毛的长度、毛根细度和毛干细度均小于上层绒毛,上层绒毛长度与直针毛接近,直针毛长度与上层绒毛、下层绒毛长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毛密度与毛束密度极度正相关(P0.01),但与毛根细度、毛干细度、单个毛束内的毛数量和1mm2内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总面积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积的相关性较小;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积受毛根细度、单个毛束内的毛数量和毛束密度的影响较小。北极狐不是通过降低毛细度的方式来增加毛密度以加强保温功能,而是通过改变被毛在皮肤内的分布格局来增加毛密度,以及将有髓质的绒毛分为上下两层来改变被毛空间结构这两种策略提高被毛内静止空气的量以加强保温功能,进而适应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环境。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被毛的作用在于发挥其保温、缓冲和隔离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会因动物分布地域、不同季节、不同身体部位等的毛形态结构差异,发生适应性变化(Johnson and Homby,1980;Moen and Severing.haus,1984;Chen and Wang,1991;张伟等,1997;汪玺,1998;徐正强等,2006;张伟等,2008).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黄鼬夏冬季毛皮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at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molting mammals reveal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as an adaptive strategy to cope with seasonal climate changes. However, the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such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has not yet been addressed. We analyzed seasonal variation of microscopic indices of hair and skin of adult Siberian weasels (Mustela sibirica manchurica Brass) from the Tonghe forest area of the Xiaoxing’anling Mountains, Heilongjiang. Skins from 8 males and 8 fema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mme...  相似文献   
5.
张伟  孙珠红  徐艳春  华彦 《四川动物》2007,26(3):715-716
以整体论作为方法论,把握联系、辩证的观点,揭示表像与本质的内在联系,指导毛皮学研究、《毛皮学》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依托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和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积累,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使《毛皮学》教学由传统的毛皮产品利用扩展到将毛皮科学应用于哺乳动物分类学、生态学、功能形态学等研究领域。初步奠定了毛皮作为动物外在的、便利通用的研究材料能够反映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河林区黄鼬背中部与爪部冬季上毛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哺乳动物被毛携带着遗传信息,样本亦容易获取,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取样不伤害动物.故长期以来,被毛的形态结构特征被用于进行物种分类(Oli,1993;张伟,1994;Sachs,1997;崔雨新等,1998;孙中武等,2003).  相似文献   
7.
荆璞  张伟  华彦  刘微 《生态学报》2013,33(16):5126-5131
为了解松鼠东北亚种(Sciurus vulgaris manchuricus)秋季换毛期的被毛性状与保温性能变化的关系,选取2011年9月25日至12月15日期间采集的在哈尔滨室内人工养殖的27张雌性松鼠东北亚种生皮为材料,对背臀部毛皮样本进行传热性能测试,同时对该部位的披针毛、绒毛的长度和毛根出现无髓样本比例进行测量计算。结果表明:1)随着秋季换毛期的时间后移,新生冬毛长度不断增加,毛皮传热系数不断减小。当被毛生长结束时,保温性能达到恒定。2)披针毛长度、绒毛长度、披针毛毛根无髓段比例、绒毛毛根无髓段比例这4个被毛性状因子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此4个性状因子皆与毛皮传热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反映了在气温渐冷的秋季换毛期每时间阶段被毛的长度、生长程度、保温性能的具体变化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位分化使时空资源利用重叠的物种实现共存,并且生态位研究在野生动物管理、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放牧作为最主要的人为干扰之一,通过资源(食物、时间、空间等)竞争改变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特征,甚至影响同域分布物种的生存。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而其野生猎物种群数量会因与家畜资源竞争而减少,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华北豹种群生存。因此掌握保护区内家畜与野生动物的空间、时间利用情况,得以评估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于2018年10月-2019年5月,通过架设62台红外自动相机获取铁桥山自然保护区4种哺乳动物活动数据,采用双物种单季节模型(Two-species single season model)和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分析华北豹与猎物及其家畜在圈养、散养期的空间互作关系和活动规律,并且通过重叠系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计算两物种间日活动时间重叠。结果表明:(1)家畜放养期间,华北豹-狍,华北豹-野猪的空间回避作用均比无家畜存在时减弱,可能是时间重叠程度增大的补偿机制。华北豹-牛的空间回避作用最强。(2)华北豹-牛时空重叠程度不大,牛-狍时空重叠程度较大,牛-野猪空间上共存而时间重叠程度较小。(3)日活动节律的结果说明狍为昼行性,野猪为晨昏活动。因探测到华北豹的次数有限,故关于其的日活动节律仍待考究。研究表明,放牧将影响华北豹与猎物的时间、空间资源利用情况,并有可能导致人-豹冲突加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