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中华小长臂虾的急性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18±1)℃, pH为7.3±0.1条件下, 氨氮对中华小长臂虾24h、48h、72h、96h 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65.47、371.16、291.16和272.50 mg/L, 安全浓度为 27.25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50分别为3.74、2.45、1.93 和1.80 mg/L, 安全浓度为0.18 mg/L。根据96h 的LC50和安全浓度按照等差数列设置5个氨氮浓度梯度, 分别60、100、140、180和220 mg/L, 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小长臂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24h时, 除了220 mg/L的肌肉组织, 中华小长臂虾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在48—96h均回落到正常水平; 在24h时, 中华小长臂虾氨氮处理组中肝胰腺的酸性磷酸酶(ACP)与对照组未发生显著变化, 而碱性磷酸酶(AKP)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48—96h两者的140、180和220 mg/L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除了140 mg/L 处理组的ACP活性外, 肌肉中的ACP和AKP活性从24h开始就出现了显著性下降, 始终低于对照组。研究获得了氨氮对中华小长臂虾的急性毒性结果和在高氨氮胁迫下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 发现中华小长臂虾对氨氮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但高浓度的氨氮会对中华小长臂虾的免疫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中华小长臂虾健康养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翀  凌飞  张豪  李加琪  包杰  陈瑶生 《遗传》2007,29(7):817-822
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蓝塘猪(16头母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8头公猪)按F2设计建立资源家系, 根据美国肉畜中心(USDA-MARC 2.0)公布的猪连锁图谱, 在1、4、7和8号染色体上间隔10~20 cM选择一个微卫星标记, 共31个标记, 采用WAVEÒ核苷酸片段分析系统和ABI 377 DNA序列分析仪检测资源群体的P、F1和F2代个体微卫星的基因型, 对其基因频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利用ABI 377检测的猪1、4和8号染色体上的有效微卫星标记21个, 其中13个标记的18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超过了网上已报道的结果, 发现新等位基因的标记占62%; 在31个微卫星标记中, 杂合度(h)在0.043~0.7855之间, 总平均杂合度为0.6460, 其中70%座位的h>0.60; 总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49, 有77.4%位点的PIC>0.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的微卫星标记能够较好地提供标记信息, 为进一步在该家系中进行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10、15、20、25 ℃)和光照强度(20、60、100、140、180 μE·m-2·s-1)对鼠尾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鼠尾藻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鼠尾藻在15 ℃和20 ℃下生长速率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最大生长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有上升趋势.在10 ℃和15 ℃下,较高的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而在20 ℃和25 ℃下,其生长速率总体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叶绿素a、墨角藻黄素的含量影响极显著,其中光照强度的影响大于温度.总体上,叶绿素a和墨角藻黄素的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鼠尾藻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而温度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不显著.鼠尾藻蛋白质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10 ℃和15 ℃下含量较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可改变鼠尾藻的藻体成分含量,这种改变可能是鼠尾藻为了适应环境因子改变而做出的积极的生理调节,对其生长和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文  王巧晗  张琳  包杰 《生态学报》2010,30(11):3065-3072
报道了不同温度、盐度和饵料条件下西藏拟溞的摄食强度、西藏拟溞对不同饵料生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es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的选择性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适温范围(2 20℃)内,西藏拟溞的滤水率、摄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4 16℃为西藏拟溞的适宜温度。在盐度20时,西藏拟溞的摄食率最高,幼、成溞对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分别为1.88 ng C/(ind.h)和3.46 ng C/(ind.h)。西藏拟溞对角毛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而对等鞭金藻呈相反趋势,但二者的日粮均随体长增大而减小。幼、成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食物密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均是在盐藻密度为1×106 ind./L时均最高,分别为0.194、0.221 mL/(ind.h)和0.030μgC/(ind.h)和0.034μgC/(ind.h)。幼溞对6种藻的食物选择性为角毛藻小球藻盐藻扁藻金藻拟菱形藻;成溞为扁藻角毛藻盐藻金藻小球藻拟菱形藻。幼溞、成溞均对角毛藻和盐藻的选择性较好。西藏拟溞的幼溞和成溞对牟氏角毛藻的摄食有相同的节律,在15:00 17:00和01:00 03:00时有两个摄食高峰,在09:00 11:00和23:00 01:00有两个低谷。  相似文献   
5.
pH对中华小长臂虾存活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对pH的耐受性,采用静水毒性实验方法确定了中华小长臂虾的半致死pH。实验设置酸性条件下的pH为3.0、3.2、3.4、3.6、3.8和4.0,碱性条件下的pH为10.4、10.6、10.8、11.0、11.2和11.4,统计中华小长臂虾在24、48、72和96 h的死亡率。中华小长臂虾24、48、72和96 h的酸性半致死pH(LpH50)分别为3.416、3.426、3.463和3.463,碱性半致死pH(LpH50)分别为10.813、10.609、10.516和10.516,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安全pH分别为4.463和9.516。在半致死pH(LpH50)基础上以静水密闭式方法研究了pH对中华小长臂虾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pH设置为4、5、6、7、8、9、10,以pH 7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pH为9和10时的耗氧率显著升高(P0.05),其他pH则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排氨率则只有pH为5和6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pH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pH为4~9时,中华小长臂虾氧氮比(O/N)的变化范围为4.14~10.95,此时以蛋白质为主要供能物质,随着pH继续上升到10时,中华小长臂虾的氧氮比(O/N)突然增加至29.62,此时供能物质则变成以脂肪为主;在各pH条件下窒息点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中华小长臂虾对pH有很强的耐受性,但不同的pH会影响到中华小长臂虾的呼吸代谢以及能量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