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Bacillus subtilis中表达异源D-海因酶基因(hyd)和D-氨甲酰水解酶基因(adc),构建重组细胞作为催化剂,用于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方法: 构建hyd表达质粒,考察培养基中二价金属离子对D-海因酶活性的影响。过表达acoR基因,考察AcoR蛋白胞内水平与PacoA-hyd基因拷贝数的关系。筛选表达adc基因的启动子,构建hydadc基因共表达质粒,考察双酶活性菌株的催化特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海因酶表达质粒pHPS和pUBS,培养基中添加0.8mmol/L的MnCl2·4H2O,使168N/pUBS菌株的D-海因酶活性达到956U/gDCW。整合表达Pcdd-acoR基因,使LSL02/pUBS菌株的D-海因酶活性达到1 470U/gDCW。单拷贝PAE-adc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最高。双酶共表达质粒pUBSC被成功构建,菌株LSL02/pUBSC的最适催化温度为40℃45℃,催化活性能够持续12h,当底物起始浓度为20g/L时,反应12h生成的D-HPG达到14.32g/L,转化率达到95%,收率超过80%。结论: 构建具有D-海因酶和D-氨甲酰水解酶双酶活性的重组Bacillus subtilis作为全细胞催化剂,用于海因酶法生产D-HPG,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连作花生田根际土壤优势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不同连作年限的花生田根际土壤中分离优势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研究花生连作后优势微生物的变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从不同连作年限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优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放线菌进行鉴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分子鉴定方法对优势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连作花生田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7种优势细菌、7种优势真菌和7种优势放线菌。7种优势细菌分别为Leifsonia xyli、氯酚节杆菌(Arthrobacterchlorophenolicus)、黄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flavescen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 sp.)、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7种优势真菌分别为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哈茨木霉有性型(Hypocrea lixii)、Exophiala pisciphila、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曲霉(Aspergillus sp.)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7种优势放线菌分别为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华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us)、Streptomyces panaciterrae、不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chromogenes)、假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纤维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ulosae)和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us)。【结论】本研究是第一次系统的从连作花生根际土中分离鉴定优势微生物,种植花生后根际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变化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3.
丁柳丽  刘露  邹定辉 《生态科学》2013,32(2):151-157
论文研究了不同CO2浓度(390 μL/L和700 μL/L)和温度(15℃和25℃)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生长与光合作用-温度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5℃生长的海藻,15℃生长的海藻具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和色素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并且在高CO2下增加趋势更显著。在两种CO2浓度下,15℃生长的坛紫菜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25℃生长的坛紫菜。低温10℃胁迫下,15℃生长的坛紫菜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能利用效率(α)及非光化学淬灭(NPQ)相对于25℃生长的坛紫菜更稳定;高温35℃使得坛紫菜rETRmaxFv/Fmα值均下降,这种下降的程度在15℃生长藻中比25℃生长的藻更大;此外,15℃生长条件下,高CO2生长的坛紫菜受35℃高温胁迫时的Fv/Fmα下降程度小于正常空气生长下的坛紫菜。高温40℃使坛紫菜 rETRmaxFv/FmαNPQqP均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高CO2使得坛紫菜耐高温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贵州道真县沙河林区的稀有珍贵树种——银杉的调查,研究了银杉的生境,群落组成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适当控制林木密度,清除部分枯枝落叶等地被物可以加速它的天然更新及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刘露  丁柳丽  陈伟洲  邹定辉 《生态学报》2013,33(13):3916-3924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藻的影响已有许多的研究报道,但鲜见有关温度与CO2相互作用的研究.在4种条件下对坛紫菜进行连续通气培养:(1)15℃+ 390tmol/mol CO2,(2) 15℃+700 μmol/mol CO2,(3) 25℃+390 μmol/mol CO2,(4) 25℃+ 700 μmol/mol CO2.从而探讨这种南方海域重要栽培海藻种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温度和CO2相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CO2对坛紫菜的生长的影响具有温度依赖性,在低温生长条件下提高CO2浓度更有利于坛紫菜的生长.CO2对坛紫菜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Car)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温度对其产生的影响.相对于25℃的生长温度而言,15℃生长温度下的坛紫菜表现出较高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表明坛紫菜在低温环境下有较高的光合潜力;而CO2对坛紫菜的rETRmax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在不同测定温度下的光合荧光特性而言,在10-30℃测定温度范围内,在各生长条件下的海藻的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但在较高测定温度下(≥30℃),上述荧光参数显著下降,说明高温易引发海藻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能力的下降,这可能与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调有关.同时,当测定温度大于30℃时,15℃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rETRmax、α和F/Fm值下降趋势远大于25℃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值,表明在低温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对短期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弱;而在高CO2浓度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rETRmax总是低于正常CO2浓度生长下的值,说明CO2浓度升高会抑制坛紫菜在短期高温条件下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1c抗原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的表达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CD11c抗原表达与患者的遗传学异常及预后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200例CLL患者、49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CD11c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并比较CLL患者CD11c的表达与预后参数ZAP-70和CD38表达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CLL患者的P53缺失、13q14缺失、ATM缺失、6q23缺失、+12以及IGH重排,比较CD11c~+CLL患者与CD11c~-CLL患者遗传学特点。结果:CLL患者中CD11c阳性率为49.5%(99/200),MFI中位值为2.06(1.00~7.34);而MCL患者中CD11c阳性率为6.12%(3/49),MFI中位值为2.00(1.97~2.54)。CD11c在CLL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MCL,(x~2=30.62,P0.05)。CD11c~+CLL患者的ZAP-70和CD38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D11c~-CLL患者(x~2=15.472,P0.05;x~2=11.5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LL患者的CD11c表达率与P53缺失、13q14缺失、ATM缺失、6q23缺失、+12、IGH重排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11c对于辅助诊断CLL有重要价值,尤其有助于CLL和M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建立基于Size结构的乳腺肿瘤患病率最优控制模型并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方法:利用Excel、MATLAB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整理、处理,再将处理过的数据带入具有Size结构模型中进行深度分析实现乳腺肿瘤的最优控制。结果:运行程序后,得到的数据在设定的可控范围内。结论:基于Size结构的乳腺肿瘤患病率最优控制模型确实可应用于控制乳腺癌患病率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修饰生产核黄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核黄素合成途径、木糖代谢相关基因修饰对核黄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单独过表达或共同过表达核黄素操纵子中的基因、过表达木糖代谢相关基因构建相应的重组菌株。通过测定和比较重组菌株摇瓶发酵的核黄素产量和生物量,表征各个基因修饰的效应。采用摇瓶和5 L罐发酵,考察木糖作为主要碳源以及木糖与蔗糖共代谢对核黄素发酵的影响。【结果】ribA基因单独过表达,使核黄素产量提高99%,但生物量降低30%,出现细胞自溶现象。ribA-ribH基因共表达,使核黄素产量提高280%,并且无细胞自溶和生物量下降现象。1.5%蔗糖与6.5%木糖作为碳源,5 L发酵罐发酵70 h,核黄素产量达到3.6 g/L,与8%蔗糖为碳源的发酵相比,核黄素产量提高80%。木糖代谢相关基因过表达,均明显降低核黄素产量。【结论】与ribA基因单独过表达相比,ribA-ribH基因共表达可有效避免细胞自溶现象,并能进一步提高核黄素产量。蔗糖与木糖共代谢,能够改善前体物供给,有利于提高核黄素产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首次报道在太湖筛选到的一株感染铜绿微囊藻的噬藻体。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区域采集水样, 经0.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超滤浓缩后感染对数期的不同株微囊藻, 对感染效果明显的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M. aernginosa 905 有明显感染, 用CsCl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对噬藻体进行纯化并研究噬藻体的一步生长曲线。研究发现: 在MOI=10-5 的感染条件下, 该噬藻体感染M. aernginosa 的潜伏期为2h, 裂解期为4—6h, 稳定期为6—12h, 裂解量为4 pfu/cell。透射电镜观察此噬藻体头部为二十面体, 直径约50 nm, 具一很短尾部。此外在不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 此噬藻体在-20℃和-80℃下保存感染力丧失, 但在4℃条件下保存, 其感染活性可维持50d 以上。研究为探讨用噬藻体控制蓝藻水华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豆黄酮抗氧化及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黄酮是异黄酮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近年来发现它在促进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癌方面的特殊功能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理化特性以及在抗氧化、抗癌等功能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对其应用前景和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