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件必需氨基酸谷胺酰胺可上调细胞中热激蛋白(hsp)的表达,为观察谷氨酰胺是否对hsp 家族成员grp75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以PC12细胞为模型用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 等方法检测谷胺酰胺对grp75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并以MTT法观察谷氨酰胺对PC12的细胞和grp75低表达的PC12细胞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可以上调grp75的表达,特别是对缺糖细胞的上调作用更显著;但这种上调作用与谷氨酰胺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并未显示出有明显的关系。MTT检测显示,谷氨酰胺使细胞在缺糖条件下的存活率明显上升;grp75低表达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这种保护效应明显降低,说明谷氨酰胺通过调节grp75的表达对缺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采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感染结局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179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4例)和无感染组(145例),检测两组的PCT、IL-6及CRP水平,并比较各项指标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脐带血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各单个指标阳性率、两指标联合的阳性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PCT、IL-6阳性率高于CRP,PCT+IL-6的阳性率高于PCT+CRP、IL-6+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个指标及其他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采用脐带血PCT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联合IL-6检测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观察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第Ⅰ批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1次/d喷于患处,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第Ⅱ批随机入A、B组,A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B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均1次/d喷于患处,用药2周、4周后观察疗效。第Ⅰ批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0%;第Ⅱ批A、B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及82.35%,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100%。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和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相似(P>0.05),且疗效显著、局部刺激小、瘙痒缓解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1%联苯苄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2%利拉萘酯乳膏和1%联苯苄唑霜,1次/d,疗程足癣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0例;体股癣试验组70例,对照组69例进行评价。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7.2%,对照组92.9%,在6周时分别为100%和98.6%;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93.0%,对照组94.3%,在6周时分别为94.4%和92.9%;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90.1%,对照组88.6%;在6周时分别为94.4%和92.9%。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7.1%,对照组95.7%,在4周时分别为97.1%和94.2%;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94.3%,对照组95.7%;在4周时分别为97.1%和97.1%;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92.9%,对照组91.3%,在4周时分别为95.7%和94.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1.4%,表现为局部刺激。结果显示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1%联苯苄唑霜相似(P〉0.05)。结论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芦丁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理pH 7.40条件下芦丁使胰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并利用荧光淬灭反应测得芦丁和胰蛋白酶之间结合常数KA=6.8786×104(mol/L)-1,结合位点数n=1.0173。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对一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就诊、接触方式及代际传播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6例确诊病例,波及人数为98人,感染率为5.10%(5/98),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乏力2例、干咳2例、咳痰1例、呼吸困难1例、呕吐1例、腹泻1例、肌肉酸痛1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5例,重型1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间隔5.3 d,从诊断到报告平均时间间隔1.2 h,本起疫情暴露场所为家庭,以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为接触方式传播的,潜伏期中位数7 d(6 d~12 d)。指示病例为男性、51岁,二代病例共4例,三代病例1例。结论:本起聚集性疫情以家庭为暴露场所,且以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为接触方式传播,通过加强疫情预警、监测,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及对其密切接触者的严格筛查和管理,达到有效防控疫情发生、发展及防止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IL-10在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取BALB/c实验小鼠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分别输注于BALB/c小鼠(设为A组)及BALB/c裸鼠(设为B组),建立TA-GVHD模型,观察小鼠症状,HE染色判断小鼠肝、肺、小肠、皮肤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0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0的表达。结果:A组中2只死亡(12.5%),B组中3只死亡(18.75%),共5只死亡,29只存活,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小鼠累及肝、肺、小肠和皮肤病理损伤程度较A组严重;存活小鼠IL-10浓度较死亡小鼠明显升高(P2<0.05);存活小鼠IL-10 mRNA表达阳性率96.55%明显高于死亡小鼠(20.00%)。结论:IL-10在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中发挥负向免疫调节--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缝隙连接蛋白在细胞膜表面聚合形成半通道,部分两两结合构成缝隙连接通道,两者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及某些心脑血管疾病有关。Connexin 43(Cx43)在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高表达,在多种缺血性心脑疾病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Cx43也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核,分别参与心肌保护和细胞分化。该文以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为主讨论近年来Cx43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杨辉  左伋  刘雯 《生命科学》2010,(10):1009-10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环境和遗传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蛋白质异常积聚(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途径),可能是导致PD患者发病的关键分子机制。Parkin、PINK1和DJ-1等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隐性的家族性PD有关,这些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Parkin、PINK1、DJ-1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振  孙瑞林  刘雯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8):2924-2935
β2m (Beta-2-microglobulin)基因编码一个非糖基化蛋白,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 (MHCⅠ) 的重要组分,发挥抗原递呈的作用。为了避免免疫介导的清除,人类肿瘤和病原体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其中包括MHCⅠ表达的丢失。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评估和开发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临床治疗新方法,以及阐明目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的机制至关重要。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显微注射等方法构建了β2m基因敲除小鼠。随后,通过PCR鉴定、qPCR、流式分析等实验技术进行基因型和表型鉴定。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在该品系小鼠中,目的基因编码区目标区域缺失。qPCR检测发现,β2m的mRNA水平发生显著的下调。流式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免疫组织和器官中,CD8+杀伤性T细胞显著减少。综上,成功构建β2m基因敲除小鼠,为后续体内研究β2m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