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讨论了一类出生和死亡都具有密度制约的不育单种群害鼠模型,得到了各平衡点存在及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证明了各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密度制约因素和传染率对于平衡点的稳定性及种群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铅致大鼠记忆受损及海马AChE阳性纤维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反应和穿梭箱条件性回避反应测定, 探讨了铅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损害作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铅致大鼠海马的结构改变。行为测定显示, 大鼠饮10% 醋酸铅水液之前和之后, 其进洞潜伏期 (stopthrough latency, STL)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饮醋酸铅水液后, 其条件性回避反应率(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 rate, CARR)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d4- d14, P< 005), 表明大鼠饮醋酸铅水液后长时记忆不受影响, 而短时记忆受到损伤。组织化学反应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腔隙分子层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 且纤维变细, 膨体减少。推测铅致大鼠短时记忆能力下降, 可能与海马内胆碱能纤维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短效不育剂控制下季节性繁殖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鼠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人们可以利用杀鼠剂和不育剂对其进行控制.害鼠在摄食不育剂后导致不育,但有时不育鼠会恢复生育能力,生育后代,使种群规模增大.本文建立了灭杀控制和短效不育控制下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在模型中每隔固定时间施行两种控制,在害鼠的繁殖具有季节性的前提下,分析了模型的形态以及害鼠不育率、灭杀率、控制间隔、不育剂有效期等参数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不育率和灭杀率,以及较短的控制间隔会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使种群较小,甚至灭绝.短效不育剂限制了不育剂在控制害鼠上的作用,也降低了控制的效果.在使用短效不育剂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在繁殖季节后期,害鼠种群会有小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类捕食者具有阶段结构的捕食系统,计算得到了不存在食饵种群时捕食者种群模型和食饵种群存在时捕食系统的平衡点,并证明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和比较了两个模型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终确定了决定模型全局稳定性的捕食者种群基本再生数、食饵灭绝与否的捕食率阈值以及捕食存在时食饵种群的净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HRP引入侧脑室后第Ⅲ脑室壁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引入侧脑室5分钟时,第Ⅲ脑室连续冠状切片DAB呈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第Ⅲ脑室两侧壁及除正中隆起以外的第Ⅲ脑室底部,沿室管膜上皮细胞间隙有HRP阳性反应产物,并沿细胞间隙扩散入室管膜深层的组织。而在正中隆起处室管膜上皮细胞间隙以及深层的组织无HRP阳性反应产物,且与侧壁分界清楚。这提示脑脊液与脑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害鼠不育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武  王荣欣  张凤琴  李秋英 《生态学报》2011,31(19):5484-5494
害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采用各种方法防治鼠害,其中不育控制是一种新的方法。不育控制即通过某种手段使雄性或和雌性绝育,或阻碍胚胎着床,甚至阻断幼体生长,以降低生育率。不育控制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近年来,我国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害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部分结果。在实验室测试了多种不育剂。被测试的不育剂对相应的鼠类几乎都有不育作用;一些不育剂会影响鼠类的行为,这会减弱竞争性繁殖干扰的作用;一些不育剂在达到一定剂量后有致死作用,不育和灭杀的双重作用会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还观察到不育个体的复孕现象,这会减弱控制效果;关于不育剂安全性的研究发现更昔洛韦和M001雄性不育灭鼠剂对家鸽没有任何毒性作用。大量野外实验证实不育剂对害鼠大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实际控制中,控制面积不宜太小。利用数学模型所作的理论分析表明不育控制有不比灭杀控制差的效果;在决定种群是否灭绝上,不育率、灭杀率、选择性收获率等的作用是相同的。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无论在实验室还是野外,除了种群动态外,还要记录更详细的数据,以期对不育控制有更详细的了解。要加大不育剂对非靶向动物和环境影响的研究。在不育控制这种干扰下,害鼠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与其相关的种群也作出相应的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进行。每种控制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多种控制方法联合使用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竞争性繁殖干扰现象是存在的,它使种群规模更小,在数学模型中,应体现出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武  周立  刘伟  周华坤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38-1243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相似文献   
9.
具有性别结构的食饵-捕食者模型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建立了两个食饵种群具有性别结构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其中一个没有考虑性别偏食现象,另一个则考虑了这一现象,并对模型的有关性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树突棘素在大鼠小脑中的表达及年龄相关性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显示树突棘素在不同年龄组的大鼠小脑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免疫反应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中年组大鼠小脑中,树突棘素呈高表达,而在老年组和青年组大鼠小脑组织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小脑树突棘素的表达以分子层为主,其次表达在颗粒层细胞周围,少量树突棘素在大鼠小脑的蒲肯野细胞也有表达。结论 树突棘素的表达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不同年龄段大鼠小脑组织中突触的可塑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