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脂肪酸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两种海洋微藻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梦坛  李超伦  孙松 《生态学报》2011,31(4):933-942
在室内以饥饿培养为对照,以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研究了各脂肪酸标记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不同饵料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海洋原甲藻中18 ∶ 4ω3、22 ∶ 6ω3含量较高,中肋骨条藻中16 ∶ 1ω7、20 ∶ 5ω3的含量较高。二者分别表现出典型的甲藻门和硅藻门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中华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有两个特点:(1)20 ∶ 5ω3和22 ∶ 6ω3的含量均较高;(2)其体内表征桡足类浮游植物食性、由桡足类自身合成的20 ∶ 1和22 ∶ 1脂肪酸占有相当的比例。虽然中华哲水蚤对不同脂肪酸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不同,但以脂肪酸作为标记还是成功的指示了中华哲水蚤对微藻的摄食。在饥饿培养中,首先消耗的是那些浮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结构脂肪酸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保守性。结合各脂肪酸标记变化趋势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认为,18 ∶ 4ω3、18 ∶ 4ω3/16 ∶ 1ω7、∑18/∑16能较好的指示中华哲水蚤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仅16 ∶ 1ω7/18 ∶ 4ω3能指示中华哲水蚤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  相似文献   
2.
王延清  李超伦  刘梦坛  孙晓霞 《生态学报》2014,34(16):4632-4639
度夏过程对黄东海中华哲水蚤其种群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11年08月黄东海现场调查航次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夏季种群的分布和脂类含量,探讨了中华哲水蚤度夏期间的能量利用策略。结果表明,夏季在黄海中部以及浙江近岸存在中华哲水蚤的密集分布区域。其中,黄海冷水团内的中华哲水蚤以C5期(平均为77.4%)个体为主,而冷水团周边及浙江近岸站位则主要由C5期(分别为32.3%和33.2%)和雌体(分别为41.3%和51.8%)组成。脂类含量结果显示,冷水团内的C5期中华哲水蚤的总脂含量最高(平均43.1μg/个),浙江近岸雌体的总脂含量(平均24.6μg/个)和黄海冷水团周边雌体的总脂含量(平均18.2μg/个)较低。在完全饥饿的假设下,冷水团内的C5期中华哲水蚤具有明显的代谢优势,其储存的脂类可以维持超过18天的代谢需求。而在浙江近岸以及冷水团周边,中华哲水蚤储存的脂类则只可维持3—6d的需求。由此推测,黄海冷水团内的C5期中华哲水蚤依靠储存的油脂和较低的摄食率度夏,而冷水团以外的种群则需要在适宜温度下积极摄食才能顺利度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