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免耕留茬覆盖和传统耕作土壤水热状况的差异,2005200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免耕留茬覆盖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温度,出现高温时抑制温度上升,低温时抑制温度降低的现象;土壤温度24h变化的振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层010cm的变化幅度最大,变化范围为17.634℃;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温度均从09:00开始升高,至15:00达到最高值,之后缓慢下降,到06:00达到最低值;土壤温度随季节动态变化的趋势,受制于气候。(2)测定期内免耕留高茬覆盖平均土壤含水量较传统耕作增加了7.37%,免耕留低茬覆盖较传统耕作增加了5.93%;燕麦苗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大的态势。分蘖期,不同耕作方土壤含水量在020cm呈下降趋势,之后逐渐升高。燕麦花期,不同耕作方土壤含水量在040cm呈下降趋势,之后逐渐上升,至80100cm土层深度达到最大值;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季节影响,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3)免耕留茬覆盖耕作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其热容量增大,因此能调节和保持温度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旱棚内盆栽的'内农大莜一号'燕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其不同水分胁迫下各生育期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分析土壤含水量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明确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抗旱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的下降,燕麦各生育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均呈上升趋势.(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燕麦叶片脯氨酸含量在30%和45%土壤含水量下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在含水量 60%、75%、90%处理下则于生育前期上升,灌浆期略有下降;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变化,且其最大值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而提前,含水量 30%和45%处理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拔节期,含水量60%和75%处理则分别出现在孕穗期和开花期;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各处理燕麦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可见,水分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且增幅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从而使燕麦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对黑土生物学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地设置秸秆0%还田,还田量0 kg/hm~2(CK)、秸秆60%还田,还田量4500 kg/hm~2(JG1)、秸秆70%还田,5250 kg/hm~2(JG2)、秸秆80%还田,6000 kg/hm~2(JG3)、秸秆90%还田,6750 kg/hm~2(JG4)和秸秆100%还田,7500 kg/hm~2(JG5)6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研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蔗糖酶(3.29%—32.12%),脲酶(5.32%—52.66%),过氧化氢酶(0.60%—27.11%),碱性磷酸酶的活性(10.89%—64.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1.32%—7.07%)、氮(16.35%—80.46%)含量;秸秆施入土壤也提高了黑土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固氮、分解养分及抵御病害能力,并降低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病害发生概率,还出现了具有固氮、吸磷、改良土壤特性的新细菌,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菌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750 kg/hm~2为较适宜的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  相似文献   
4.
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燕麦种质资源是燕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燕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解不同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74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分蘖数,其后依次为单株粒重和主穗粒重,最小的为株高;根据品种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74份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36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26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7份皮燕麦和5份裸燕麦被分为一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粒型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Ⅳ、Ⅴ可作为株高和小穗等育种目标的亲本;8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6.27%,第一主成分反应产量,第二主成分反应粒型,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应分蘖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5.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不同熟期燕麦品种的穗分化进程和生育时期影响及生理生态机制。试验材料包括早熟品种白燕8号,中熟品种白燕2号以及晚熟品种坝莜3号,跟踪测定了叶片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晚熟品种坝莜3号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短日照(8h)条件下,其穗分化只能到二棱期,未能正常抽穗;早熟品种白燕8号在短日照条件下可完成穗分化、抽穗开花,但3个品种生育时期和穗分化时间均延长。随着光周期延长,各燕麦品种单株小穗数和穗重均增加。光周期对穗分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可从叶片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质膜透性等指标中得到证明,白燕8号在8h短日照处理下SOD,POD活性均高于白燕2号和坝莜3号,而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另两个品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光周期呈显著正相关。燕麦早熟性与光周期不敏感性具有一定相关性,且燕麦光周期适应性调控机理可能与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质膜透性等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孙建  刘苗  李立军  刘景辉  张星杰 《生态学报》2009,29(10):5508-5515
2005~200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定位试验,设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传统耕翻(T)3种耕作处理方式.结果表明:(1)免耕留高茬覆盖及免耕留低茬长期实施,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比传统耕翻分别提高了11%、41%、22%、15%、29%、27%、13%;在测定各个时期内,土壤各营养指标含量整体趋势为NHS>NL>T.(2)免耕留高茬覆盖及免耕留低茬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在各测定时期均以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最高,传统耕翻最低.与传统耕翻相比,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9%、43%;测定各个时期,不同处理土壤生物量C、N含量均以7月份含量最高、5月份次之、10月份最低.(3)免耕留高茬覆盖及免耕留低茬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高于传统耕翻,整个测定期内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4种酶平均活性,分别较传统耕翻增加了57%、82%、93%和25%;春季土壤酶活性开始增强,在7月份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而碱性磷酸酶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土壤微生物量C、N及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胞外DNA(extracellular occurring DNA,eoDNA)是一种独立于细胞外的DNA,广泛存在于体液中。研究发现,eoDNA的浓度水平及其特异基因的改变能很好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eoDNA易获得、微创伤、预测早等优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使得eoDNA成为非入侵疾病检测生物标记中的一颗新星。相对于健康人,肿瘤患者体内eoDNA浓度明显升高,这一特征已被研究者广泛验证,同时,研究还发现肿瘤患者eoDNA部分起源于肿瘤组织细胞,且这些DNA与肿瘤组织基因组有着相似的分子特征。这些研究成果为eoDNA取代肿瘤组织早期微创诊断肿瘤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在产检方面,从母体血浆中获取胎儿eoDNA并用以观察胎儿健康情况也日益得到学者关注。该文从eoDNA研究背景出发就其作为肿瘤诊断、预后以及产检生物标记的可能性及应用作一简单综述,并展望了eoDNA在临床疾病诊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喷施亚精胺(Spd)对燕麦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该研究选用燕麦品种‘白燕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70 mmol/L盐胁迫下(NaCl和Na_2SO_4摩尔比1∶1混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精胺对燕麦幼苗生长、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显著抑制了燕麦幼苗生长,喷施0.75 mmol/L Spd使盐胁迫下幼苗地上、地下干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34.1%、23.8%和24.7%。(2)喷施0.75 mmol/L Spd使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17.0%、22.9%和23.7%,根系中分别显著增加了43.0%、19.4%和91.2%,并使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2%和12.8%。(3)喷施0.75 mmol/L Spd使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3.3%和362.6%,并使叶片Na~+/K~+、Na~+/Ca~(2+)和Na~+/Mg~(2+)值分别降低了6.7%、16.3%和4.9%。研究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叶面喷施适宜浓度(0.75 mmol/L) Spd可通过提高燕麦幼苗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维持生物膜系统的稳定,有效减轻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对幼苗的伤害,从而增强其耐盐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黄腐酸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光合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该研究选用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为对照(CK),设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45%,D0)、D0 + 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200、400、600、800、1 000 mg/L)处理(D1~D5),测定各处理燕麦干鲜重、光合性能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并导致叶片Fv/FmqP、ETR和ΦPSⅡ显著下降,使叶片抗氧化酶 SOD、POD、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5.68%、19.98%和7.29%。(2)与D0相比,D0 +喷施600 mg/L黄腐酸后,燕麦幼苗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显著提高了28.59%和39.13%,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和PnGsTrFv/Fm、ΦPSⅡ、ETR分别显著增加了25.17%、21.03%、47.37%和74.38%、26.47%、43.34%及6.49%、69.57%、70.71%,CiFo、NPQ分别显著降低了19.52%和13.32%、43.75%。(3)干旱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均使幼苗叶片中SOD、POD、CAT活性较D0处理显著增加,其中喷施600 mg/L黄腐酸的叶片SOD、POD、CAT活性最高,分别较D0处理显著增加了12.19%、76.57%和55.26%。研究认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黄腐酸能够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的光合作用及其抗氧化能力,缓解干旱对燕麦幼苗的伤害,进而促进燕麦幼苗的生长,且以叶面喷施600 mg/L黄腐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燕麦盐胁迫响应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生理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盐燕麦品种VAO-9为材料,通过Illumina测序与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300mmol/L NaCl处理前后的叶片cDNA文库进行RNA-Seq与DGE分析,同时测定0(CK)、100、200、250、300mmol/L NaCl胁迫下VAO-9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探讨燕麦盐胁迫响应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生理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RNA-Seq分析得到Unigenes 65 801条,其基因表达呈现高度的不均一性和冗余性;若差异基因表达谱鉴定分析以log2Ratio≥2且FDR值≤0.001为选择标准,则发现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在胁迫0.5h时分别有306和64个,在胁迫3h时分别有639和290个,胁迫24h时分别有1 488和882个。(2)KEGG代谢分析显示,有23 652条Unigenes比对到KEGG中的128条代谢途径,包括与逆境胁迫相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ABC转运蛋白途径、肌醇磷酸代谢途径、渗透调节途径等。(3)在300mmol/L NaCl处理下燕麦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与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基因差异表达量与生理反应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在相同的栽培及胁迫处理条件下,可根据植物盐响应生理指标的变化判断耐盐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