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Pb和丁草胺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碱液吸收法研究了重金属Cu 、Pb 和丁草胺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重金属Cu 、Pb 和丁草胺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污染物的浓度和培养时间而变化,DMRT 法检验表明,在后期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呼吸强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前期则差异不显著.复合污染中,丁草胺与Cu 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在培养后期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丁草胺与Pb 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在培养前期存在一定的的交互作用,Cu 与丁草胺复合污染及Pb 与丁草胺的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大于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变化率的影响表现为:丁草胺与Cu 复合污染>丁草胺与Pb 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沼泽的蒸发,蒸腾,降雨,产流等水循环节和沼泽水量的季节动态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沼泽湿地蓄水量进行动态仿真,以预测沼泽蓄水量的动态变化;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沼泽的冷湿效应及其与治泽面积消长的相互关系,建立相关的统计模型;再通过植物生长的现场实验,研究沼泽代表植物对水分条件的依赖性,找出沼泽最小生态需水量临界;最后以沼泽最小生态需水量临界值为依据,结合统计模型和沼泽蓄水量动态仿真手段,计算沼泽的安全阈值,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皇甫川流域天然草地恢复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公式对皇甫川流域天然草地恢复演替不同阶段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每一群落类型的优势种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在演替序列的动态变化与种群动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可能越激烈;竞争是促使流域内各植物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的一种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对模拟过程内土壤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在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0.90~1.63g·kg^-1和0.58~1.47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1.29~3.20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相似文献   
5.
沿岸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宁  段舜山  李爱芬  刘振乾 《生态学报》2005,25(7):1782-1787
综述了赤潮的发生与沿岸海域富营养化的关系。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使得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营养负荷的增加与高生物量水华的增多相联系。控制营养输入后,浮游植物生物量或有害藻类水华事件也相应减少。营养的组成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水华的形成有密切联系。有机营养对有害藻类水华的促进作用受到关注。营养输入时机影响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因而对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具有深远影响。由于浮游植物存在生理差异,因而对营养加富的反应因种而异。营养在调控某些有毒藻类的毒素产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营养输入与藻类水华之间存在复杂的间接联系。当然,营养状况并非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唯一决定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控制营养输入、减缓水域富营养化是减少有害藻类水华发生的有效途径,而深入研究典型有害藻类的营养生理对策则为防治并最终消除有害藻类水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丘塘景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理解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对于评价和管理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丘塘景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 ,土壤全氮的有效变程最大 (为 16 5 m) ,有机碳次之 (10 2 m) ,而全磷的变程最小(90 m)。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 5个不同级别的土壤面积与丘塘景观整个面积的比值的变化范围较小 (10 .5 4 %~ 2 3.15 % ) ,土壤全氮含量比值变化范围较大 (5 .79%~ 32 .73% ) ,土壤全磷的比值的变化范围最大 (1.80 %~ 4 2 .0 6 % )。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 ,不同级别斑块分布也很相似 ,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地方土壤全氮也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磷的空间异质分布用球状模型拟合最佳 ,而全氮的空间分布规律更宜用指数模型来拟合。景观尺度的半方差拟合总体上优于斑块尺度。相对有机碳和全氮 ,全磷的空间异质性更多由随机因素 (如人类施肥活动 )引起和决定。土壤全氮的取样尺度应大于 16 5 m,而有机碳、全磷的取样距离则分别可大于 10 3m和 90 m。  相似文献   
7.
陆地生态系统卤甲烷释放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卤甲烷与平流层臭氧破坏密切相关,并参与光化学反应,还具有一定的.温室效应和污染毒害作用。研究发现:(1)大气CH3Cl和CH3Br存在巨大的未知源,它们的已知源分别仅占已知汇的大约1/2~2/3和60%。而CH3I的源和汇还都不确切;(2)陆地生态系统有可能是最大的卤甲烷自然释放源;(3)生物合成和土壤非生物生产是陆地生态系统卤甲烷生产的两个主要途径;(4)沿海湿地、水稻田、热带森林等陆地生态系统是卤甲烷主要释放源;(5)陆地生态系统卤甲烷的自然释放可能在生物竞争、生物代谢和大气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6)随着大气卤甲烷人为释放源的控制,其自然释放源的相对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提出了当前陆地生态系统卤甲烷释放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评价,依据湿地生态特征和发展演化规律选择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湿地生态脆弱性程度,实践表明该方法科学,实用,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气溴甲烷的释放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溴甲烷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化合物之一,既有人为释放,也有自然释放,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未知源,了解大气溴甲烷释放规律和控制措施,不仅对保护臭氧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大气溴甲烷含量的历史追溯和未来预测的重要基础,是全球变化研究热点,全面介绍了大所溴甲烷排放的途径和机制以及调控排放通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近期的优先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酸性硫酸盐土中硫形态转化过程的水分制约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设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0%恒定(FH1)、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恒定(FH2),一直淹水(INU)、风干后放置(DRY,作为对照)、自然风干(NAD)5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地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模拟试验期内,水溶性硫含量的增加速度排列为:FH2>FH1>INU,交换性硫含量的增加速度排列为:FH1>FH2>INU,黄铁矿硫含量的下降速度排列为:FH2>FH1>INU,原状土 自然风干(NAD)过程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之间发生了明显的转化。对不同处理中黄钾铁矾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变化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