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守海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11,31(8):2263-2271
2009年6月—8月期间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了1355尾的凤鲚(Coilia mystus)标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期间采用出现频率(F)、个数百分比(N)、重量百分比(W)、相对重要性指标(IRI)、优势度(Y)公式计算,并进行种类的相似性分析,同步采集了取样点附近的浮游动物,比较了凤鲚胃含物食谱与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结果表明:河口性的长额刺糠虾IRI 为703.25,%IRI为62.94%,远远超过其他种类,甚至超过任何一个桡足类优势种,因而是凤鲚食谱中的最重要的种类。凤鲚摄食的其他主要种类包括: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IRI = 261.04),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IRI = 107.53)、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IRI = 27.27)。以上四种浮游动物重要性合计%IRI为98.36%。在主要食物种类占绝对优势。因而是凤鲚饵料中最重要的优势种。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胃含物和海域浮游动物之间的相似度值大致在0.363—0.365之间;而两者桡足类之间的相似值在0.521—0.575之间。推测凤鲚对个体较小的桡足类摄食方法是过滤性摄食,对种类的选择性较低。而对个体较大的糠虾则是有选择性追逐摄食。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水域夏季鱼卵和仔稚鱼年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5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8月(夏季)在长江口水域(30°30'—31°45'N,121°15'—123°10'E)4个航次的浮游生物拖网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年间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鉴定到种的种类有17种,隶属于8目13科,以鲈形目种类最多,11种,其次是鲱形目,5种,其他各目种类均小于5种;种类数存在明显年间差异,2005年种类数最多(鱼卵3种,仔稚鱼8种),其次是2009年和2011年,2008年种类数最少(鱼卵1种,仔稚鱼5种)。优势种年间更替明显,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虾虎鱼(Gobiidae spp.)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在2005年是优势种,2008年优势种为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2009年优势种为鳀鱼、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虾虎鱼等,2011年虾虎鱼和小公鱼(包括小公鱼属未定种Stolephorus spp.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成为优势种。2005年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的密集区在嵊泗列岛附近水域,2008年鱼卵和仔稚鱼出现较少,未出现明显的数量密集区;2009年鱼卵数量较少,仔稚鱼数量较多,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在长江口以外123°E附近水域;2011年鱼卵主要分布在在长江北支口门外附近水域,仔稚鱼在调查区内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