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火对泥炭地优势植物泥炭藓(Sphagnum)孢子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泥炭土和3种泥炭藓的成熟孢子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火烧,以此设置不同温度水平(20、40、60或100℃,持续0.5、1、2、4或10 min),对泥炭藓孢子进行热激处理,经萌发实验后,研究火烧高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期间各层土温随深度而递减,表层泥炭可达300℃的极端高温,而1 cm深温度仅为70℃,体现出泥炭土良好的热缓冲性; 40℃的热激可使锈色泥炭藓(S. fuscum)与中位泥炭藓(S. magellanicum)孢子萌发率提高20%与50%; 60℃的热激使尖叶泥炭藓(S. capillifolium)孢子的萌发率提高1倍; 100℃热激对3种泥炭藓孢子萌发则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孢子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但土壤中的孢子凭借泥炭的良好热缓冲性,可以躲避火烧高温造成的致命伤害,适度的热激甚至能提高其萌发力,对其在火后的建植及种群的长存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性繁殖体库对于植物种群的长存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泥炭地尚无苔藓植物长期的持久孢子库的直接实验证据。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钻取50 cm表层泥炭样品,运用落叶松测年法推算泥炭地地层泥炭藓孢子的埋藏时间,经逐层提取和培养尖叶泥炭藓孢子,研究埋藏时间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尖叶泥炭藓孢子萌发率呈现对数函数递减的趋势。研究获得泥炭地苔藓植物具有长期的持久孢子库的实验证据,即埋藏112年的尖叶泥炭藓孢子仍具萌发潜力。据推算,泥炭藓孢子最大寿命可达396.4年。  相似文献   
3.
等量分次施氮对冬枣15N和13C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适量烟气能促进种子萌发,但对苔藓植物孢子的作用尚不清楚.选取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粗叶泥炭藓和中位泥炭藓的孢蒴为试验材料,通过燃烧泥炭地植物产生烟气,制备烟溶液,分别与不同大小(大:直径为2.10~2.50 mm;小:直径为1.50~1.90 mm)以及不同保存时长(旧:4.3和6.3年;新:0.3年)的孢蒴进行两组双因素试验,经不同时长的烟溶液浸泡和萌发试验,模拟研究烟气、孢蒴大小和保存时长对苔藓植物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烟溶液浸泡影响孢子萌发,培养10 d时,不同时长的烟溶液浸泡均可使孢子的萌发率提高5倍以上,小孢蒴孢子的萌发率高;培养21 d时,仅适度浸泡(3 d)表现出促进萌发的作用,孢蒴大小对孢子萌发率无影响;烟溶液浸泡对长时间保存(4.3和6.3年)的孢蒴孢子萌发无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适量烟气可加速新泥炭藓孢子以及小孢蒴孢子的萌发.在存在不定期火烧干扰的泥炭地中,与对种子植物的作用类似,烟气可能在苔藓植物种群的有性更新和种群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金川泥炭地设置1m×1m和25 cm ×25 cm两个尺度的大、小样方进行植被调查,并利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9种苔藓植物和30种主要维管植物间的种间关系.偏叶泥炭藓、大泥炭藓和尖叶泥炭藓3种优势苔藓植物彼此呈显著负关联,占领着各自不同的生境;该3种优势苔藓植物同伴生苔藓及维管植物主要呈正相关,形成独特的群落,据此划分出4个生态种组.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大样方741个种对中,正联结种对数占49.53%,明显大于小样方666个种对中的41.14%.样方大小对分析植物个体大小差异悬殊的泥炭地植物群落的种间联结的影响巨大.苔藓与维管植物间以及苔藓植物间的种间联结甚至种间关系应在大、小样方中分别探讨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冯璐  栾雨时  范永强 《植物研究》2007,27(4):509-512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银杏外种皮3种不同提取物对病原菌(Cylindroc ladium col-hounii)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这些提取物的MIC/MBC。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天数内,抑菌效果(最小抑菌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37.4%)、石油醚提取物(23.7%)和新鲜外种皮汁液(18.4%)。当提取物的浓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时,三者的抑菌率均可达到100%;三种提取物的MIC/MBC分别为:86.25/86.25,172.5/276,293.25/345mg·mL-1。可见银杏外种皮具有明显抑制该病原菌生长的作用,且抑菌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抑菌成分乃至生物农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泥炭藓是北方泥炭地的优势植物,其高光谱特征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藓丘及丘间)生长的相同种类泥炭藓植物,及同一水位埋深条件下的不同种类泥炭藓植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泥炭藓属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具有明显种间差异,主要反映在绿峰、红边的差异上。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生长在高丘和低丘的锈色泥炭藓、泥炭藓及中位泥炭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均具有显著差异,高丘的泥炭藓属植物的反射率均高于低丘的泥炭藓属植物。本研究所获得的东北地区哈泥泥炭地几种泥炭藓属植物的详细光谱信息,可以为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卫片解译泥炭藓湿地提供地面基础。  相似文献   
9.
冯璐  刘京涛  韩广轩  张启浩  彭玲 《生态学报》2021,41(10):3826-3835
地下水位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然而其如何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地下水位控制试验,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非潮汐湿地地下水位梯度(-20、-60、-100 cm)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多样性等特征,并通过土壤化学指标与对应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之间的通径分析,探讨地下水位深度变化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该区域秋季采样的土壤种子库中,碱蓬和盐地碱蓬的种子数量最多;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壤种子库密度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大,随着地下水位深度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呈增加趋势。整体上,随着地下水位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盐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组成特征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69.482%,土壤养分为次要影响因素,贡献率为23.710%,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对种子库物种多样性起到限制作用,同时,有效磷浓度通过水溶性盐总量对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间接负作用,总磷浓度对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起到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地下水位深度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进而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5月12日及13日,在青海省循化县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彩虹瀑布路口(35°48'18″N,102°41'05″E,海拔2449 m)以及距离天池约200 m山路边的树林中(35°47'47″N,102°40'48″E,海拔2469 m)共观察到6只雀形目鸟类,并拍摄到清晰数码照片(图1、图2),经鉴定为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 Swinhoe。发现时,1只在彩虹瀑布路口下方路边临时积水中洗澡,另5只在树林间嬉戏追逐。经检索《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青海经济动物志》(李德浩,1989)以及以往青海鸟类有关文献资料、观鸟记录,黄腹山雀在青海的分布未被正式报道过,确认该鸟种为青海省鸟类分布新纪录。观察到的黄腹山雀体形稍较其它山雀小。头、喉和上胸黑色;颊白色;腹部黄色,中央无黑色纵带,雄性成鸟额头顶以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