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能得到清晰、稳定扩增带的引物进行扩增,14个引物共检测了9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3,占24.4%,计算了12个居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严地个体间(居群内)的遗传距离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不同产地个体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前者高,即天目木兰个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它的地理分布有关,天目木兰总体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是导致它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溪流鱼类多样性沿着河流纵向梯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已得到大量报道, 但这些研究大多聚焦基于物种组成的分类α多样性, 而有关分类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纵向梯度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较少。本文以青弋江上游3条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的河源溪流为研究区域, 比较研究了人为干扰对溪流鱼类功能α和β多样性及其纵向梯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 人类干扰改变了河源溪流鱼类功能多样性的纵向梯度格局——由线性变化变为二项式分布。此外, 我们发现, 人为干扰导致土著种被本地入侵种取代, 且较强的土地利用和水污染排放可能增大环境的不连续性, 而群落周转和嵌套变化往往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尽管功能β多样性由嵌套成分主导, 但周转成分占比相对于人为干扰较小的溪流而言明显增加。人为干扰显著改变了受干扰溪流鱼类的物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 且功能多样性的纵向梯度格局在不同的多样性指标上存在差异。本研究强调, 在评估人为干扰下多样性的变化时, 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包括空间尺度和多样性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铜对三叶草土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植物(三叶草) 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增加,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逐渐减小,与Cu浓度有高度相关性,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在处理浓度不变情况下,酶活性随时间而变化,且呈现低Cu浓度(<500 mg·kg-1)时4种酶活性均有所上升,而Cu浓度增高(500~3 000 mg·kg-1)时各酶活性逐渐下降的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在每一梯度浓度上,4种酶在Ⅰ、Ⅱ、Ⅲ组内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与植物受重金属Cu污染时的生长情况一致.随着Cu浓度增加,土壤pH值逐渐下降,而电导率上升;同一Cu浓度下的pH值和电导率均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统计分析显示,二者在Ⅰ、Ⅱ、Ⅲ组内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4种土壤酶活性有高度相关性,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这4种酶同时可作为检测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铜陵铜尾矿库植被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 ,铜陵市几个铜尾矿场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有 89种 ,隶属于 30个科 73个属 ,主要包括菊科、禾本科、豆科 ,但蕨类植物节节草在尾矿库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尾矿库植物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单种斑块和小群落 ,这些小群落组成、结构简单 ,物种多样性水平偏低。狗牙根、白茅、三叶草、天蓝苜蓿、中华胡枝子、节节草等可在铜尾矿库上成功定居 ,并具有较大综合优势比 ,可作为良好的铜尾矿库治理的优先选用物种  相似文献   
5.
铜官山铜尾矿库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铜官山铜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宫山铜尾矿库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有34种,隶属于16个科33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隶属于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蔗类植物节节草在尾矿库中也具有较大优势.尾矿库植被形成了节节草+白茅群落、狗牙根+白茅群落及芦苇群落等小群落,但仍以单种植物组成的斑块零散分布为主.对尾矿库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和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3种酶活性与其相关性表现为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建议用脲酶活性作为废弃地复垦的一个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皖南山区的河源溪流为研究区域, 根据2016年7月和11月两次的调查数据, 在区分土著物种和本地入侵物种的基础上, 初步比较研究了低水头坝的坝上蓄水区和冲刷区鱼类群落的季节动态及所受水坝大小和功能的影响。共采集鱼类24种, 隶属4目10科, 其中土著鱼类13种, 本地入侵鱼类11种。尽管坝下冲刷区的鱼类群落无显著季节变化, 但坝上蓄水区的鱼类群落季节动态显著, 其中11月的鱼类个体数显著高于7月。水坝大小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 仅冲刷区入侵鱼类群落结构随水坝大小显著变化; 水坝功能对鱼类群落的影响较大, 蓄水区土著鱼类群落及冲刷区入侵鱼类群落等都随水坝功能显著变化——同蓄水坝相比, 引渠坝的蓄水区中宽鳍鱲较少但中华花鳅和吻虾虎鱼较多, 且引渠坝的冲刷区中高体鳑鲏和泥鳅具有更高多度。研究表明, 在研究区域内, 低水头坝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视水坝蓄水功能而不同, 而水坝大小的相对重要性较低。研究也进一步证实, 因亲流性土著鱼类与广布性入侵鱼类对低水头坝干扰的响应不同, 在开展有关人类活动对溪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时, 有必要区分土著物种和入侵物种来进行, 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铜陵狮子山铜尾矿场植被调查与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铜陵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进行植被调查,发现当地现今自然定居植物共42种,隶属于13科36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豆科6种,菊科6种,十字花科5种。全部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种,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演替群落和单种斑块。尾矿场土壤的5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高低与植被丰富度和群落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合本实验室前期工作,证实某些植物如白茅、狗牙根、白车轴草等已在尾矿场上成功定居且综合优势比较高,可作为铜尾矿治理中优先选用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晋松  吴克  俞志敏  杨红  储玲 《生物学杂志》2010,27(4):22-25,30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u递进胁迫对白茅幼苗生理生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的增加,平均根长、平均株高、鲜重、干重以及叶片色素含量等指标先增后降,分别在Cu浓度500 mg/kg处达到峰值。最长根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1000 mg/kg处达到峰值。说明低浓度Cu(〈500 mg/kg)对白茅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Cu(〉1000 mg/kg)则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Cu胁迫还导致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增高,表现为叶片MDA含量随Cu浓度增加而持续上升,其最大值达到对照的5.3倍。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随Cu浓度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均在Cu浓度为1000 mg/kg时达到峰值,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上升,故系统受到高浓度Cu胁迫而失衡,不能有效清除植物体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使植物产生受害症状。  相似文献   
9.
La(NO3)3浸种对镉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峰  晋松  储玲  刘登义 《生态学杂志》2007,26(8):1159-1164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La(NO3)3浸种对镉胁迫下油菜(Brassicanapu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镉浓度≤10mg·L-1时,La(NO3)3浸种(0~50mg·L-1)能提高油菜种子的活力,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并提高脂肪酶的活性和幼苗根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其中以10mg·L-1La(NO3)3浸种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种子活力指数及油菜幼苗各生长指标显著提高,脂肪酶活性增加40.41%~65.09%,幼苗根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加62.76%~77.02%。当镉浓度>10mg·L-1时,La(NO3)3浸种对镉胁迫的缓解效用明显减弱,与对照相比,仅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铜污染对三叶草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2,他引:60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污染对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u污染(<10mg·L^-1)对三叶草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甚至促进幼苗生长,植株干重、鲜重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均略微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活性氧清除系统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略微升高,保护酶系统仍保持平衡.但随Cu浓度(10~100mg·L^-1)增加则显示出一定的负效应,三叶草幼苗与对照组相比,植株矮小,须根短且数目少,植株干重、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叶片发黄,叶片色素含量下降,并随Cu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更显著。同时,随Cu浓度增加,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电导率显著升高,MDA水平上升,且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保护酶系统失衡,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26.7%和71.3%,而POD活性却明显上升,比对照升高了10.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