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很少。根据2010年1月、4月、7月、10月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获得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以期为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桥红树林湿地生物量粒径谱基本为3峰模式。第一峰在-2粒级,主要由线虫构成;第二峰在4—12粒级,主要由寡毛类、多毛类和小个体甲壳类构成;第三峰在13—22粒级,主要由大个体腹足类、双壳类和甲壳类构成。(2)木榄、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在0—4粒级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波谷,这个波谷介于线虫和寡毛类之间,是大型与小型底栖动物粒级交汇区。(3)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大于-1,截距为16.533—18.150。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境的截距、最小粒级的生物量(BMS)高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生境,说明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木榄和盐地鼠尾粟生境的高;秋季的截距、BMS较其他季节高,说明秋季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其他季节高。  相似文献   
2.
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异  蔡立哲  郭涛  傅素晶  陈昕韡  吴辰 《生态学报》2014,34(5):1244-1252
为了比较泉州湾蟳埔潮间带沙滩、互花米草滩和牡蛎石泥滩3种生境(3个潮层)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对3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季度定量取样。在3种生境共获得85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环节动物39种,软体动物20种,节肢动物21种,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纽虫动物、星虫动物和脊索动物各1种。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表明,春季和冬季泉州湾蟳埔潮间带3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夏季和秋季互花米草滩与牡蛎石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而与沙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沙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其次是牡蛎石泥滩,而互花米草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较不明显。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潮层降低而增加。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不同生境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这是因为沙滩的物种数较少,栖息密度较低,但优势种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个体较大,互花米草滩和牡蛎石泥滩的优势种为加州中蚓虫(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个体相对弧边招潮蟹小。不同季节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和丰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元显著差异,这是因为沙滩物种数少,但个体分布比较均匀,而互花米草滩和牡蛎石泥滩物种数较多,个体分布较不均匀。以上结果表明,潮汐、沉积物粒径和生境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潮汐导致潮间带的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条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4个季度监测获得的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 (Müller)]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溪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溪沙蚕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4年.溪沙蚕密度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而溪沙蚕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高,没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中值粒径、硫化物等参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溪沙蚕2004年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最低值, 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与降雨量的减少趋势是一致的,但溪沙蚕的密度、生物量与降雨量、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可见,红树林湿地是溪沙蚕喜好栖息的生境,溪沙蚕对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深圳湾潮间带1995-2010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1995-2010年在深圳湾潮间带5条断面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分析了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度指数(d)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即距离深圳河口越近,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越少,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越低.空间差异还体现在越靠近深圳河口的取样断面,大个体物种,如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pinnaticirris)和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的栖息密度越低,而小个体、生命周期短的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和寡毛类动物栖息密度所占的比例越高,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简称ABC)法证实了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推测是由于深圳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排入深圳河的污水量增加,导致距离深圳河越近,有机质含量越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的年和季节变化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高有机质含量和富营养的红树林生境的响应, 从2006年4月到2007年1月, 对福建省同安湾红树林生境和非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我们在同安湾红树林种植区设置了凤林(FL)和山后亭(XA)两条断面, 每条断面在红树林内各设2个取样站(FL1, FL2, XA-A和XA-B), 林外各设1个取样站(FL3和XA-C)。底质研究结果显示凤林3个取样站(FL1, FL2和FL3)的有机质含量均超过底质污染评价标准的临界值3.4%, 且无论凤林还是山后亭, 红树林生境的有机质含量均要高过非红树林生境。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91种, 其中在红树林生境内获得77种, 高于非红树林生境内获得的67种。红树林生境和非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445.8 inds/m2 和1,707.2 inds/m2, 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1.1 g/m2 和 94.6 g/m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红树林生境和非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指示红树林生境对于寡毛类生存(如在高耐有机污染中能大量繁殖的沼蚓)有积极作用。但由于邻近的非红树林林生境的水淹时间更长, 一些具有移动能力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能迁移到更适合生存的非红树林生境中去。其他底质因子如盐度和土壤中值粒径等也会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7年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在考洲洋潮间带开展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但考洲洋人工种植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环境响应未见报道。根据2018-2019年四个季节在考洲洋盐洲大桥附近红树种植1-2年(X断面)和5-6年(Y断面)的两处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数据,分析了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格局及其环境响应。方差分析表明,Y断面冬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以及夏季的栖息密度均随潮高(海平面高程)降低而增加;而Y断面冬季的均匀度指数(J)、夏季的H''J则是随潮高降低而减少。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冬季和夏季X断面和Y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而春季和秋季X断面和Y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冬季和夏季最大潮高、潮差、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H''d较春季和秋季的高。红树种植1-2年的X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H''J低于种植5-6年的Y断面。上述结果证实潮汐和红树种植年限影响考洲洋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湛江高桥红树林和盐沼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湛江高桥潮间带不同植物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根据2010年4个季度湛江高桥潮间带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运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植物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结果表明:湛江高桥红树林和盐沼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次级生产力为11.77 g AFDM·m-2·a-1.其中,无瓣海桑生境次级生产力最高,为18.16 g AFDM·m-2·a-1,其次是桐花树、盐地鼠尾粟和木榄生境,分别为17.67、8.34和2.92 g AFDM·m-2·a-1.在4种生境中,木榄生境的年生产力/年均生物量(P/B)最高,为2.38,其次是无瓣海桑、盐地鼠尾粟和桐花树生境,分别为1.23、0.99和0.48.湛江高桥潮间带不同植物生境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差异主要与总有机碳含量、食物类型和动物个体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和盐沼湿地的多毛类动物群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漳江口4种植物生境之间多毛类动物群落的差异性,2010年对漳江口潮间带秋茄、桐花树、白骨壤和互花米草4种植物生境的多毛类动物进行4个季度的定量取样.共获得15种多毛类动物,4个季度在4种植物生境中均出现三角洲双须虫、溪沙蚕、拟突齿沙蚕、凿贝才女虫、小头虫和加州中蚓虫.多毛类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丰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但4种植物生境之间多毛类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丰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且互花米草生境与3种红树林生境之间多毛类动物优势种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漳江口红树林和盐沼湿地除了多毛类物种数与泥温显著相关外,多毛类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丰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与泥温、盐度、总有机碳、总氮无显著相关关系,其原因是漳江口4种植物生境多毛类动物常见种小头虫、加州中蚓虫和溪沙蚕均是广温、广盐及耐高有机质含量的种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