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滨海盐渍土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盐生植物盐地碱蓬对天津河口滨海盐碱地进行生物修复,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区碱蓬根系土壤的可溶性盐分与对照土壤相比下降了41%(重量法)和37%(电导法);根系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3倍、4.3倍和71倍,与对照相比均为显著性差异.根系微生物的耐盐性结果显示,随着土壤盐分的降低,根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盐度也随之降低,耐盐性较低的微生物种群已逐渐成为优势种群.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枯草杆菌属成为植物修复后土壤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
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许多组分具有抗菌活性,这可能是其抵御植物病原菌侵染的化学防卫因素;其中一些组分为防卫基因表达的高效调节子,是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植株自身或相邻植株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该文就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类群、生理作用、病原菌侵染和其他因子诱导对其影响及其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通过对具有琼胶降解能力的南极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21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琼胶酶疑似序列aga3311,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对该基因的功能和性质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方法】首先对aga3311进行克隆和表达;采用Ni-NTA对重组酶进行纯化;DNS-还原糖法测定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用薄层层析(TLC)和质谱(MS)技术对Aga3311的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 ET-30(a)+aga3311能够在工程菌E.coli BL21(DE3)中实现高效表达,其中可溶性表达为30%左右;纯化的重组酶Aga3311分子量为87 k Da,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5°C,30–45°C的范围内稳定性较高,50°C则迅速失活,具有热不稳定的特征;最适p H为7.0,在p H 4.0–10.0的范围内仍能保持50%以上的活性;金属离子Fe~(3+)、Be~(2+)、Zn~(2+)和Ca~(2+)均能显著提高Aga3311的活性,特别是Ca~(2+)使其酶活提高1倍。该酶的酶解终产物经TLC和质谱分析主要为新琼二糖。【结论】重组酶Aga3311为Glyco_hydro_42家族的外切型β-琼胶酶,能够特异性降解琼脂糖生成新琼二糖。  相似文献   
4.
何培青  李江  王昉  顾敏芬  沈继红 《生态学报》2009,29(11):5766-577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几种南极细菌胞外多糖(简称,EPSs)溶液的结晶、熔融、焓转变以及水合性质等冻结特性,分析了EPSs的浓度和分子量与其抗冻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溶液冻结过程中,仅0.25%的Pseudoalteromonas sp.S-15-13 EPSs(分子量,6.2×104Da)可抑制冰核形成,溶液冻结温度较纯水的降低(1.07±0.62)℃;溶液的冻结焓降低说明冰核生长变缓,冰晶形成细小,0.125%的Shewanella sp.5-1-11-4 EPSs(分子量,1.2×103Da)和Moritella sp.2-5-10-1 EPSs(分子量,3.0×103Da)冻结焓分别较纯水的降低17.15%和29.13%,S-15-13 EPSs在0.125%~0.5%的范围内可降低冻结焓,0.125%时冻结焓较纯水的低30%,其不冻水含量为(0.292 ±0.05) g/g.在冰晶熔化过程中,几种EPSs均可降低溶液熔融温度和熔融焓,促进冰晶熔化,使冰晶细小;4.0%的5-1-11-4 EPSs、2-5-10-1 EPSs和0.5% S-15-13 EPSs的熔融温度较纯水的分别降低(2.70±0.15)℃、(2.30±0.39)℃和(4.66±0.42)℃.研究结果阐明EPSs可以通过改变菌体周围水的冻结特性,以抵御冰晶对微生物的损伤,大分子量EPSs对冰晶的抑制作用强于低分子量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牛磺酸溶液培育小麦幼苗,测定10、100、500、1 000、5 000 mg/L的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PS Ⅱ光化学效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以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适宜浓度的牛磺酸处理可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使其根长、株高、单株幼苗的干重和鲜重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片的光化学效率,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最适处理浓度约为500 mg/L.说明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细胞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孢子悬滴培养法,测定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挥发性组分对灰葡萄孢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的大小依次为挥发醛、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10μmol/L的(E)-2-己烯醛和壬烯醛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4μmol/L的丁子香酚和10~20μmol/L的水杨酸甲酯使病菌菌丝异常生长。本研究为番茄挥发性物质在其抗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收集番茄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叶为材料.分别采用溶媒萃取、水蒸气蒸馏、气体吸附法收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挥发组分。结果表明,3种收集方式共获得19种挥发性组分.其中的14种组分相同.且多为主要组分。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最高,为27.13μg FW;其次是气体吸附法.为23.38μg FW,溶媒萃取法获得的最少,仅为12.40μg FW。溶媒萃取法共获得15种挥发组分.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水芹烯。水蒸气蒸馏法获得18种组分.含量最高的组分为(E)-2-己烯醛。气体吸附法获得17种组分.含量最高的组分为(E)-2-己烯醛。不同方法所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均不同.可根据研究目的综合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8.
化能自养菌中的氢酶在深海热液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以Caminibacter profundu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PCR引物,克隆编码膜结合的类型I NiFe-氢酶大亚基基因序列hynL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hynL相对表达、甲基紫晶(MV)还原氢酶活性以及菌株生长对H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从C.profundus克隆获得864 bp的hynL基因片段,其编码的氨基端序列与Lebetimonas acidiphila的相似性为99%,与热液区化能自养的Epsilonproteobacteria D类群的类型I NiFe氢酶大亚基属同一分支。hynL相对表达量和MV还原的氢酶活性分别于12 h和24 h达到最高,此时菌体处于指数生长期;hynL相对表达量和MV还原的氢酶活性和菌株生长的最适H2浓度均为60%。提示C.profundus通过调控hynL的表达,响应环境中H2浓度的变化,以影响菌株能量代谢的催化过程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印度洋卡利安达岛海洋热泉周边的高温海藻床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16S rDNA种属鉴定,并研究其耐热和耐盐特性。【方法】采集海藻床中马尾藻、沉积物和海水样品,采用MGYTC培养基,分别于55°C和30°C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分离纯化;采用16S rDNA鉴定种属并构建进化树;研究培养温度和盐度对几种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共获得4个纲、9个属的12种菌株,与已知种属的相似度高于98%。芽孢杆菌纲嗜热放线菌科2个属的菌株和芽孢杆菌属菌株在55°C培养时获得,为嗜热菌株;其中高温放线糖莱斯菌(Laceyella sacchari)和热噬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可以在0 90的盐度范围生长。γ-变形菌纲希瓦氏属的Shewanella upenei、Shewanella algidipiscicola和鲍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liotis)可适应30°C 55°C的生长环境。【结论】研究获得的菌株,具有耐热、耐盐或对温度适应范围广等特性,有望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新资源;分离获得的Tepidibacter formicigenes,深海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和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曾被报道来源于深海热液区,这对于阐明海洋热泉与深海热液环境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极抗细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枯假单胞菌、绿脓假单胞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实验室保存的580株极地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与活性验证,从中筛选出4株对上述指示菌株具有明显抗菌效果的活性菌株,其编号分别为97、Z11、Z18及Z19,并对其生长曲线、抗菌活性曲线和系统发育地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菌均在培养24 h后进入指数生长期,菌株97在培养48 h后达到稳定期,而菌株Z11、Z18及Z19在培养60 h后达到稳定期。抗菌活性分别在培养84、96、72和72 h时达到最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4株菌分别属于伦黑墨氏菌属(Rheinheimera)、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