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的紫外线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青素(3,3'-二羟基-β,β'-胡萝卜素-4,4'-二酮)是一种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单一紫外线、紫外线-氯化锂复合处理,结合选择性平板的筛选作用,对菌株G26进行诱变育种。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3~9min,法夫酵母的死亡率在70%~95%之间;当死亡率为78.57%时,正变率达到最大值71.43%。经多次单独紫外线处理,以及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获得稳定高产突变株G49,虾青素产量达到10 321μg/L,含量为713.8μg/g DCW,较出发菌株G26分别提高31.48%和20.47%。  相似文献   
2.
水稻PCR扩增模板的快速制备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桑贤春  何光华  张毅  杨正林  裴炎 《遗传》2003,25(6):705-707
用碱处理水稻嫩叶,取碱处理水稻叶片浸出液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稳定、准确,与常规提取的DNA扩增效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用此方法制备的模板室温下2周之内、4℃下3周之内、-20℃下4个月以上扩增结果不变。此方法所需试剂均为常规试剂,具有需要材料少、成本低、简便、快捷等优点,尤其适合材料比较宝贵的转基因水稻的预筛选和大样本量的PCR检测,为分子标记技术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Abstract:The solution of alkali-treated fresh rice leaves was used directly as the templates of PCR.The amplified results were stable,reliable,and had no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amplified with rice total DNA extracted by common method.The stable results can still be obtained based on the templates kept at 25℃ for tow weeks,at 4℃ for three weeks,at -20℃ for over four months.With this technique,less material and only common reagent are required,which is e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screening of the precious trangenic rice in advance and large-scale PCR tests.  相似文献   
3.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唐梅  何光华  裴炎 《遗传》2002,24(4):439-441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Ⅰ/Ⅱ-1与Ⅰ/Ⅱ-2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揭示恢复系的遗传基础较一致,这可能是当前的品种不能超过籼优63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需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标记定位明恢63的2对恢复基因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选取珍汕97A和明恢63杂交组合的F2高可育和高不育单株构建基因池,利用302对SSR引物对其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和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RM258,RM304在亲本,基因池间表现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野败型恢复基因连锁,完全不育株分析表明,与恢复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2.9和0.0cM,野败型,红莲型,BT型3种不育胞质恢复基因在第10染色体上可能为同一基因或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5.
水稻器官干物质运转特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3个水稻品种(组合)5个器官的干物质转运率和移动率(共10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个器官的干物质运转特性均可自成主因子,均具有重要作用,主因子1为茎杆运转因子,主因子2为叶片运转因子,主因子3为功能叶片运转因子,主因子4为功能叶外其它叶片运转因子,主因子5为叶鞘运转因子.除主因子1具有较大的方差贡献外,其余主因子方差贡献接近.杂交F1比常规品种具有更大的主因子l得分,部分常规品种也具有较高的主因子l得分,可作为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穗长QTL加性及其上位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穗长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水稻穗长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对于发掘水稻产量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和15个双片段聚合系(double segment pyramiding lines,DSPLs)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长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以P0.01为阈值,共检测到6个穗长QTL和9对基因互作座位。其中2个(Pl-2和Pl-10)是尚未报道的穗长QTL。穗长QTL互作后,一些互作对的上位性效应与单个QTL的作用方式及效应大小各不相同,预示着基因聚合后会产生不同的互作效应。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51个,2005年分别在重庆和泸州种植,结合AFLP和SSR标记位点的遗传效应,预测7个产量性状值。用两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标记多态性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及其加性和(或)显性效应值,通过逐步回归构建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模型,并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预测)及固定亲本组合产量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阳性和增效位点进行套间预测的效果,绝大多数不理想(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55~0.45),且预测效果不稳定;(2)阳性和增效位点对第二套固定亲本组合的预测效果相近,均优于套间预测,其中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的预测好于对固定不育系;(3)对固定亲本组合大部分产量性状的预测达到较理想水平,其中增效位点对固定不育系组合结实率、固定恢复系组合有效穗数、阳性位点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穗着粒数、单穗重的预测在0.6以上。用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只需少数标记,应用方便,特别是对水稻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水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下籼稻的10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对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与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等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功能叶夹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遗传背景对夹角性状与9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则存在明显差异,在第一套组合中,其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且相关均不显著;而第二套组合则相反。8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与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穗长与穗着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背景对产量组成上有较大影响,在第一套组合中单株产量主要由结实率、单株穗数以及穗实粒数等性状决定,而在第二套中则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决定。在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中,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与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等3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2个水稻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产量构成因素均主要受叶面积和叶夹角影响,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9.8%和84.0%。  相似文献   
9.
穗长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水稻穗长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对于发掘水稻产量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和15个双片段聚合系(double segment pyramiding lines,DSPLs)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长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以P〈0.01为阈值,共检测到6个穗长QTL和9对基因互作座位。其中2个(Pl-2和Pl-10)是尚未报道的穗长QTL。穗长QTL互作后,一些互作对的上位性效应与单个QTL的作用方式及效应大小各不相同,预示着基因聚合后会产生不同的互作效应。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Oryza sativa)缙恢10号的EMS诱变群体中发现一个窄叶突变体nal(t),表现出叶片变窄不变短、植株半矮化、节间变细变短和穗长缩短等特性。突变体苗期和成熟期叶片平均宽度为0.99cm和1.42cm,分别为野生型的76%和74%,均达到极显著差异。nal(t)成熟期倒一、倒二、倒三节间长和宽分别为9.16cm、6.97cm、3.57cm和0.31cm、0.36cm、0.45cm,仅为野生型的63%、83%、71%和78%、72%、79%。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NAL(T)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RM6869和RM2853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1cM和9.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