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向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丛、混交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至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若以分布在这一垂直地带的代表性森林群落锐齿栎林为演替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由多样性指数在锐齿栎混交林、锐齿栎林阶段呈下降趋势。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在演替的初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在混交林阶段,这3个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相差无几,乔木生长型稍占优势;在锐齿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阶段,灌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最大,草本次之,乔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则迅速降低。首次利用群落各生长型的叶层相对厚度和相对盖度作为加权参数,对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这种加权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野外增温装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的富集已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在20世纪升高了0.6 ℃,并将在本世纪继续上升1.4~5 .8℃ 。这种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变暖将对陆地植物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并通过 全球碳循环的改变反馈于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生 态系统增温实验能够为生态模型提供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然而由于在世界各地使用的 增温装置不同,使得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果比较和整合难以实施,增加了模型预测的 不确定性。该文通过比较几种常见的野外增温装置在模拟全球变暖情形时的优缺点,指 出利用不同增温装置进行全球变暖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探讨了全球变暖控制 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气候变暖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巨大,揭示 这一作用对于精确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 了此领域近十几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主 要内部机制及其过程,简述了相关模型的发展及其主要应用,并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气候变暖条件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变化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纬度地区生态系统NPP一般表现为降低,而在中高纬度地区 通常表现为增加,而在全球尺度上表现为NPP增加;2)土壤呼吸作用增强,但经过一段时 间后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3)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植被碳库表现为增加趋势,低纬度 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碳库变化不大,或略微降低,在全球尺度上表现为植被碳库增加;4) 地表凋落物的产量和分解速率增加;5)土壤有机碳分解加速,进而减少土壤碳储存,同 时植被碳库向土壤碳库的流动增加从而增加土壤碳库,这两种作用在不同生态系统的比 重不同,在全球尺度上表现为土壤碳库的减少;6)尽管不同生态系统表现各异,总体上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表现为一个弱碳源。生物物理模型、生物地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 型陆续被开发出来用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结果仍然存在很大的 不确定性。在未来的数年甚至是数十年间,气候变暖与全球变化的其它表现间的协同影 响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气候变暖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的双向反馈作用机制是进行更准 确研究的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是准确理解和预测未来气 候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化生态学: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地球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在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有害废弃物累积于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圈中,如氟里昂积存于大气中,有机化合物富集于水生生物体内,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  相似文献   
5.
秦岭太白山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5块样地调查资料,利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及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秦岭主峰太白山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证明:1)不同群落类型的垂直分布范围与DCA第一排序轴有极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2)海拔1500~2300m一带森林维持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3)从动态演替的角度来分析,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一般动态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6.
东灵山地区大气降水特征及森林树干茎流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对东灵山地区大气降水特征及森林树干茎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大部分集在6-9月份,日降水以量级低于5.0mm的小雨较多,单次降水以雨强小于2.0mm的阵性降水为主,单株树木的干流量以辽东栎(30.3mm)最大,棘皮桦(2.9mm)最小;两个生长季各林分的干流深是;辽东栎林66.68mm,35.19mm;落叶松林43.76mm,23.12mm;混交林32.77mm,17.36mm;油松林22  相似文献   
7.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6年生长季节中两种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各分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降水在辽东栎林冠层中的分配为:干流量S,66.7mm;透流量T,539.3mm;截留量I,117.6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9.2%、74.5%和16.3%。混交林对降水的分配为:干流量S,32.8mm(4.5%);透流量T;555.9mm(76.8%);截留量I,134.9mm(18.6%)。各分量与降水特性的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干流量S与降水量P和前24小时降水量P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透流量T与降水量P和最大雨强M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向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丛、混交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至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若以分布在这一垂直地带的代表性森林群落锐齿栎林为演替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由多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