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黄淮海生态区181份栽培大豆与32份野生大豆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籽粒异黄酮及组分含量,分析该地区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遗传变异,遴选高异黄酮特异种质,为相关基因克隆表达、RIL群体构建和专用型品种选育提供资源。结果表明,供试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在1462.6-6115.5 μg/g,平均为3558.2 μg/g,最大差异可达4.2倍;供试野生大豆异黄酮含量在3896.1-7440.4 μg/g,平均为5182.4 μg/g,最大差异可达1.9倍。可见,黄淮海生态区大豆资源异黄酮及组分含量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野生大豆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大豆。从供试资源中遴选出异黄酮含量超过6000 μg/g特异种质4份(超过7000 μg/g种质1份)。  相似文献   
2.
植酸及其盐类占土壤非有效态磷30%~40%,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能够分解利用植酸磷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途径。本研究以农杆菌转化子叶节所获得的JL35-phyA为试材,采用PCR与RT-PCR进行目的基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材料;随后将这些阳性材料与38个常规大豆杂交,实现phyA向不同大豆品种的转育。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已将phyA转入吉林35,且基因在大豆根系能够正常转录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及百粒重显著高于野生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利用这些转基因株系,通过杂交转育获得F1阳性单株427个,涉及上述38个不同组合,说明目标基因phyA已转移到杂交后代;将F1阳性单株自交后筛选得到部分组合的阳性F2植株及F3子粒,经农艺性状考察,这些后代材料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些转有目标基因的优良株系,为今后培育转phyA大豆新品种(系)提供了一批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