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258篇
  1741篇
  2025年   3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乌龙茶生产工艺对其咖啡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个生产工序的安溪乌龙茶本山品种半成品中咖啡因含量。结果:安溪乌龙茶本山品种成品相对其他工序的半成品而言,咖啡因含量明显增多,比鲜叶提高了16.1%。结论:生产工艺尤其是加热对安溪乌龙茶本山品种中咖啡因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猪戊肝病毒准种存在情况,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对四株猪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第2可读框(ORF2)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克隆后,每个毒株分别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测序,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HEV不同克隆间的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9.7%、98.8%~99.7%、98.8%~99.7%和100%,有变异的克隆核苷酸序列与上海株(SAAS-JDY5)同源性为96.8%~100%。由此证实感染戊肝病毒的猪个体内存在HEV准种。  相似文献   
3.
以拟南芥为材料,在红光和蓝光下对PRRs(pseudo-response regulators)突变体prr5p、rr7、prr9和toc1及其野生型的下胚轴表型进行比较观察,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突变体中光信号通路相关基因ZTL(zeitlupe)和CO(constans)的节律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光下,prr5和toc1的下胚轴长度比野生型显著增长,在蓝光下,prr7p、rr9和toc1较野生型短,表明突变体降低了拟南芥对红光的敏感性,却增强了对蓝光的敏感性.红光和蓝光下,PRRs突变体中ZTL和CO的mRNA节律表达与野生型明显不同,其中红光下prr5和prr7、蓝光下prr5和toc1中的ZTL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且节律消失;红光下prr7和prr9以及蓝光下prr5突变体中的COmRNA表现基本无节律.因此推测,PRRs与ZTL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在红光和蓝光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作用,且PRRs基因极有可能参与了红光和蓝光对CO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繁殖过程中鱼巢选择、鱼卵孵化、产后亲本和苗种生长情况及同类残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河川沙塘鳢亲本对鱼巢的选择为池塘四周中层水体的鱼巢; 苗种最佳孵化方式为孵化缸带雄鱼孵化, 该种方式水霉发生率最低(29.13%)。通过对亲本池与苗种池河川沙塘鳢生长和繁殖力的周年监测, 发现鱼苗9月特定生长率最大, 10月明显下降, 冬季接近于0, 至次年繁殖期降为负值, 繁殖过后迅速回升; 亲本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与苗种相似, 不同的是亲本在10月特定生长率最大。鱼苗生长至次年能完成性腺发育并参与繁殖, 绝对繁殖力为(1157±666)粒, 显著低于亲本池(2570±943)粒, 但相对繁殖力[(112.78±19.97)粒/g]显著高于亲本池[(89.05±26.25)粒/g]。此外, 文章基于养殖过程中出现同类残食现象, 构建了预测模型TLprey=0.701TLcannibal –8.043, 提出苗种培育的分级培育技术, 建议在集约化养殖中将全长比值相差1.55倍的个体分开培育。文章丰富了河川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声学传感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作物、树木)和食品安全(谷物、鲜果、干果等)相关领域,在害虫检测、监测预警、生物学研究以及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开发出了一些声测设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应用于昆虫检测的声学传感技术,包括碰撞声检测技术、压电传感器技术和超声波检测技术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声学传感技术在昆虫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滁州市家蝇对6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家蝇对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溴氰菊酯6种常用杀虫剂都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其LD50分别为1.1858、1.9505、0.9530、47.1834、1.2120、1.0053μg/只,相对抗性系数分别为49.62、139.32、207.17、263.59、390.97、1675.50。滁州应停止使用这些杀虫剂,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根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rhizogenes)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 ,就发根土壤杆菌Ri质粒结构、功能、侵染和致病过程及其宿主、转化体特性进行了概述 ,并详细讨论了发根土壤杆菌在生产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应用与进展及相关影响因素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工业化生产的培养方法、生物反应器种类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及同一宿主耵聍中菌种是否一致。方法采集45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耵聍,0.1%曲拉通X-100溶解稀释后接种于含菜籽油培养基,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到种,同时提取菌种DNA,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做PCR扩增并测序鉴定。结果有44例(97.78%)双侧耵聍中均培养出马拉色菌(共分离出88株菌),菌种构成:糠粃马拉色菌29株(32.95%)、斯洛菲马拉色菌23株(26.14%)、合轴马拉色菌18株(20.45%)、球形马拉色菌11株(12.50%)、限制性马拉色菌7株(7.95%)。44例(88株菌)中双侧耵聍菌种相同者有38例(76株菌)(一致率86.36%)。结论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分布较广,主要菌种为糠秕马拉色菌。同一宿主双侧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唑类药物耐药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主要与ERG 11基因的突变和过表达、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表达增多及生物膜的形成等有关,由于转录因子是耐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关于锌簇转录因子与耐药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如TAC 1、MRR 1、MRR 2、UPC 2、NDT 80等,其点突变可引起某些耐药基因的过表达而介导耐药,该领域研究已成为热点,该文就此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