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活性氧簇(ROS)是否参与白假丝酵母菌诱导RAW264.7细胞的自噬活化并明确其来源。方法RAW264.7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并分别以5种ROS生成系统抑制剂处理,白假丝酵母菌刺激细胞后采用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显示ROS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LC3的表达与定位。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刺激后RAW264.7细胞的ROS与LC3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LC3呈斑点状聚集并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定位;NADPH氧化酶(NOX)抑制剂氯化二亚苯基碘翁(DPI)处理后ROS与LC3Ⅱ表达量明显降低,并且LC3在细胞内弥散分布;其他药物处理后ROS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在白假丝酵母菌作用下NOX来源的ROS介导了RAW264.7细胞的自噬活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黑果枸杞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基因表达谱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黑果枸杞抗盐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对0(CK)、50、250 mmol/L NaCl溶液胁迫的黑果枸杞组培苗的根和叶在胁迫时间为0、1、12 h时分别取样,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产生222.49 Gb原始数据,拼接出Unigenes 86 037条,注释到7大功能数据库(GO、KEGG、KOG、NR、Pfam、Swiss-Prot和egg NOG)上的Unigenes总数为46 594个,占总Unigenes的54.76%,还有38 929个Unigenes在这些数据库中没有得到注释。通过GO分类和KEGG Pathway富集性分析,分别归于51个GO类别和211条代谢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黑果枸杞叶片和根的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趋势,叶片中的上调基因数(7 514)小于下调基因数(9 032),根中的上调基因数(12 347)大于下调基因数(11 559)。在黑果枸杞盐胁迫下转录组中发现28 325个SSR位点,最多的为单核苷酸SSR,占70.47%。综合分析表明,黑果枸杞对盐胁迫的反应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个生物过程协同调控的过程,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基因调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旨在诱变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并探索突变株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传统化学诱变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生物诱变体系对实验室保藏的Brevibacterium flavum I-12进行逐级诱变,选育2-噻唑丙氨酸(2-TA)和磺胺胍(SG)高抗性和在琥珀酸平板上能快速生长的突变菌株。随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出目的突变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的最佳参数水平。结果显示,经过一系列诱变和筛选,成功选育出一株在40 g/L的2-TA和5 g/L的SG,且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突变株,命名为B. flavum TA-6,该菌株产酸达26.2±0.5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4.75%,而副产物L-缬氨酸和L-亮氨酸积累量明显降低。经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后,突变株产酸可达27.8±0.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1%。通过传统化学诱变结合ARTP生物诱变体系,成功选育出一株杂酸降低的L-异亮氨酸高产菌TA-6,该菌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肠杆菌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晰,常被用作苏氨酸生产菌。【目的】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HR苏氨酸合成途径的非必需基因,并异源表达苏氨酸合成必需的关键酶,构建一株苏氨酸高产菌株。【方法】利用FLP/FRT重组酶系统,敲除E. coli THR中lysC、pfkB和sstT,同时进行谷氨酸棒杆菌中lysC~(fbr)、thrE和丙酮丁醇梭菌中gapC的重组质粒构建并转化到宿主菌中。【结果】以E. coli THR为出发菌株,敲除其苏氨酸合成途径中表达天冬氨酸激酶Ⅲ (AKⅢ)的基因lysC、磷酸果糖激酶Ⅱ基因pfkB及苏氨酸吸收蛋白表达基因sstT,使菌株积累苏氨酸的产量达到75.64±0.35g/L,比出发菌株增加9.9%。随后异源表达谷氨酸棒杆菌中解除了反馈抑制的天冬氨酸激酶(lysC~(fbr))、苏氨酸分泌转运蛋白(thrE)及丙酮丁醇梭菌中由gapC编码的NADP+依赖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获得重组菌株E. coli THR6菌株。该菌株积累苏氨酸的产量提高到105.3±0.5 g/L,糖酸转化率提高了43.20%,单位产酸能力提高到5.76 g/g DCW,最大生物量为18.26 g DCW/L。【结论】单独敲除某个基因或改造某个途径不能使苏氨酸大量合成和积累,对多个代谢途径共同改造是构建苏氨酸工程菌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BSIs)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恶性肿瘤合并BSIs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不同种属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我院恶性肿瘤合并BSIs患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63.11%);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55%),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9.27%)、肺炎克雷伯菌(12.84%)、金黄色葡萄球菌(11.93%)。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均保持了良好的敏感性。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年龄、qSOFA评分(≥2分)、Pitt菌血症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及多重耐药(MDR)细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脓毒症患儿(均P<0.05)。此外,qSOFA评分(≥2)和MDR细菌感染是促使恶性肿瘤合并BSIs患儿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儿并发BSIs的病原菌以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