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锥蚤属两新种记述(蚤目:角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6—9月间,从四川省黑水和铁布两地采集到3种大锥蚤(MacrostylophoraEwing)。其中除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J.et R.,1911)为已知种以外,另二种均为新种。 新种记述 微突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icrocopa新种(图1—3) 鉴别特征 微突大锥蚤新种与三刺大锥蚤M.trispiosus(Liu,1939)及纤小大锥蚤M.exilia Li,Wang et Hsieh,1964接近。后足第Ⅰ跗节与第Ⅱ、Ⅲ跗节之和约同长。雄性第Ⅶ背板后上角在两组臀前鬃之间有一个短于臀板的臀前突(antepygidial process);第  相似文献   
2.
1960年10月间,从四川省黑水地区采到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两个新种。本文除对新种记述外,还对本属的特征加以补充和修订;在属下建立一个新的组(group);并对我国迄今已知的八种古蚤编订一个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在1960年我们从四川省阿坝地区的几种啮齿动物体上,采到一些跳蚤标本,经鉴定后,其中发现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一新种,该新种属于斯氏组(Stevensi group),订名为鞍新蚤新种N.sellaris sp.nov.。 鉴别特征 鞍新蚤新种以其雄性阳茎内突端附器为杆形,抱器突起的形状,第Ⅸ腹板后臂的形状和雌性第Ⅶ腹板后缘的凹陷很浅,与N.anoma Rothschild,1912相近似;又以其前、中足第Ⅴ跗节具4对侧蹠鬃,后足第Ⅴ跗节仅具3对侧蹠鬃而与N.luma Traub,  相似文献   
4.
1960—1962年间,我们先后在四川省甘孜、阿坝等地区的啮齿动物体上获得新蚤属斯氏组(stevensigroup)一新种,根据其雄性可动突形态特征,订名为菱形新蚤(Neopsylla rhombosa)新种。  相似文献   
5.
1960年和1979年在四川有黑水县、若尔盖县铁布区及平武县采到跳蚤若干,经鉴定,发现其中有栉眼蚤属一新种及叉蚤属一新亚种,现分别记述于后。尖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Euctenophthalmus)acutilobatus,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仅发现)与酷栉眼蚤C.crudelis较接近(尚未发现),但第7腹板后缘之背叶更窄而长,且其下之内凹较宽而浅。  相似文献   
6.
1960年在四川省西北地区采得双蚤属一新种。缺棘双蚤Amphipsylla desispina新种。鉴别特征本新种额缘中央有小而尖的额突。♂可动突大,呈半圆形,后缘1/2以上着生相距较近的两根粗鬃,无棘鬃;♂第Ⅸ腹板后臂和阳茎钩突形状亦与本属已知种迥然不同,新种钩突端部分叉。♀第Ⅶ腹板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从四川、云南采到的两种新蚤(genus Neopsylla Wagner,1903),它们都属于Hopkins和Rothschild于1962年所定的多毛组(setosa group),且与本组的盔形新蚤(N.galea Ioff,1946)接近。本文除记述这两个新种外,同时对它们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发现,在形态特征上和地理分布上的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宽怪蚤Paradoxopsyllus latus,新种 鉴别特征:本新种雄性与目前世界已知的31种怪蚤均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变形腹节(图2)形态构造甚为特殊。可动突短而阔(新种即由此命名),顶端平,上后角粗鬃下有1骨化脊或1尖锥形小区,密布细小鬃40根左右;不动突基本上拇指状,端有锯齿,其长度仅达可动突前缘的1/4弱,最宽处约为可动突最宽处的1/5,抱器体比可动突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