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m (Thunberg)滞育诱导作用, 测定了5个光周期和4个温度处理对阿格姬蜂的滞育诱导和该蜂感受光周期的敏感虫态以及不同时间段低温贮藏对滞育虫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7~23℃、 光照时间10~14 h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 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在26℃下, 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 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主要因子。草地螟阿格姬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虫态为卵和1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 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80 d, 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 冷藏120 d, 滞育茧仍有71.7%可以正常羽化。结果说明,可在17℃,光周期8L∶16D条件下对寄生后3 d内的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进行滞育诱导, 滞育后的虫茧最佳贮藏时间为80 d, 不宜超过120 d。本研究为室内扩繁、 防止蜂源退化、 控制寄生蜂发育时间以便适时释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25±1℃,L:D=16:8光周期,RH=40%~60%)条件下,研究了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若蚜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苜蓿蚜的龄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1.118 N/(1+0.0184 N)。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 h内最多寄生60.60头苜蓿蚜,其寄生1头苜蓿蚜所需时间为0.396 h。在5个温度梯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茶足柄瘤蚜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621P-0.3062,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3.
玉米田截形叶螨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2001年于内蒙古巴彦卓尔盟杭锦后旗研究了玉米田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为聚集格局,随着叶螨种群密度的上升,其聚集强度下降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玉米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①7月上旬前为种群初建期,叶螨在玉米田刚开始发生,种群数量很低,只分布在极少数植株上;②7月中旬为种群缓慢增长期,种群数量低,增长缓慢,聚集强度高;③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数量高,增长迅速,叶螨分布至全田,聚集强度下降;④8月下旬为种群高峰期,种群数量最高,聚集强度较低;⑤9月以后为玉米截形叶螨种群的衰落期,由于玉米受害严重及玉米进入生长后期,中下部叶片大部分均已枯死,上部叶片也已老化营养水平下降,加之气温下降,叶螨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 Thunberg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老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形态相似,雌蜂个体比雄峰略大。23℃下,草地螟阿格姬蜂经卵、幼虫、蛹发育到成虫,一个世代历期为30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2min,卵多产在草地螟头、胸部两侧。草地螟阿格姬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少数进行孤雌生殖。在雌蜂不产卵情况下,补充各种营养的成蜂寿命均在16℃时最长;22℃,补充蔗糖,雌蜂寿命平均为17.11 d。在雌蜂产卵情况下,20%蜂蜜水最适合繁殖。草地螟阿格姬蜂在草地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0.23%。  相似文献   
5.
麦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目测法和网捕法 ,通过对小麦整个生长季节内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 ,共查得昆虫11目 2 3科 36种 ,其中捕食性昆虫有 4目 5科 12种、寄生性昆虫有 2目 3科 4种、植食性昆虫有 5目 12科 15种、粪食性等其他类昆虫有 1目 3科 5种。在捕食性天敌昆虫中 ,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其次为草蛉和食蚜蝇 ;在寄生性天敌昆虫中 ,蚜茧蜂为优势种 ,其次为寄蝇 ;在植食性昆虫中 ,麦长管蚜为绝对的优势种 ,其次为赤须盲蝽、灰飞虱和麦蓟马。天敌昆虫对害虫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 ,不能有效地控制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危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结合小麦生育期 ,采用最优分割法将麦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 5个阶段 ,并指出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模式种白边雏蝗Chorthippus albomarginatus(De Geer)和异爪蝗属的模式种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Ikonnikov)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蝗虫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m,6条)和端部着丝粒(t,10条)两种类型,性染色体类型为端部着丝粒。二者的相似性显示出2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处于较近的发展阶段。但2种蝗虫的核型公式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则不相同,白边雏蝗K(2n,♂)=6m+11t=8L+4M+4S+XO;素色异爪蝗K(2n,♂)=6m+11t=8L+6M+2S+XO;且2种蝗虫性染色体的位次也有明显差别,白边雏蝗的性染色体为第9位,而素色异爪蝗则为第8位。由此看出,该2属的蝗虫存在的不同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探索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的影响,从而方便寻找胰岛素替代物,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利用RNA-Seq,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中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31个,重点分析的PI3K-Akt, FoxO, MAPK三条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55, 21和28个。这些滞育关联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Sos, FASN, TSC1, PRKAB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虫体能量代谢、脂质积累、细胞增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枸杞木虱啮小蜂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a lyciumiYang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枸杞木虱啮小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均为雄性,其自然性比为1.80:1。在15~35℃间,随温度升高,枸杞木虱啮小蜂发育历期缩短;从卵发育到成虫时需要8.22℃以上的有效积温217.21日·度。枸杞木虱啮小蜂在25℃恒温条件下繁殖力最高,35℃最低,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喂食20%蜂蜜的条件最适宜其繁殖,其次为20%蔗糖溶液,补充清水只可延长其寿命而不能提高繁殖力。5℃冷藏枸杞木虱啮小蜂蛹15d以内,不影响其正常羽化,冷藏20d或20d以上,羽化率显著降低;冷藏30d内对羽化后雌雄蜂寿命无明显影响,且从冷藏蛹中羽化的雌蜂寄生能力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小菜蛾幼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L .)幼虫空间格局 ,建立了东西和南北 2个方向上多个半变异函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 ,在菜花 (Brassicaolenaceavar.botrylis)和早甘蓝 (Brassisaoleracea)地中小菜蛾幼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形 ,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 ;小菜蛾幼虫在菜花上和在早甘蓝上的空间变程分别为 0 62~ 1 5 9m和 2 47~ 5 98m ,空间不连续性强度分别为 0 8779~0 9999和 0 862 1~ 0 91 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