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LP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且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现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介绍AFLP技术的原理以及AFLP技术基础上条件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蝗总科部分种类等位基因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4种蝗虫的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BIOSYS-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中华稻蝗的MDH-1还存在两条亚带。在所研究种群中的MDH-1图谱中,一个中等迁移率的谱带存在于所研究的4个种群中。东亚飞蝗在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酶(ME)中存在两个固定的等位基因,同时黄胫小车蝗在MDH-1中存在一个固定的等位基因,在MDH-2中存在一个独特的等位基因。在所有4个种群中,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个,He=0.220),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5个,He=0.013)。除中华稻蝗的MDH-1和LDH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其余种群的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不同程度的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等位酶数据表明这4个种群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是相近的,但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却不同。  相似文献   
3.
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注射法分别就两种植物性农药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蝻和初羽化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农药对中华稻蝗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其中 2 6%复方苦参碱的毒性比 0 5 %藜芦制剂毒性大 ;蝗蝻较成虫对药剂敏感 ,龄期越小 ,敏感性越高。此外 ,本文还就两种药剂在不同时间作用段对中华稻蝗的毒力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较短时间达到一定的杀伤力 ,需要较大的作用量 ,显示出致死剂量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河北黄骅、辽宁葫芦岛宽翅曲背蝗两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在检测的11种酶15个酶基因座位中,Adk-I、Fbp-I、Mdh-2和G3pd-I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而Fbp-2、Mdh-I和Me-I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除Mdh-I在辽宁葫芦岛种群、Adk-I在河北黄骅种群分别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两个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00%和93.3%,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3.1和2.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86和0.061。与其他非迁飞性蝗虫如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比较,这种蝗虫种群的平均杂合度较低但遗传多态性较高。结果表明:该蝗虫较强的跳跃能力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有利于维持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F-统计量表明两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但这种分化显著高于迁飞性蝗虫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Nei的遗传一致度(I)和Roger的遗传距离(D)的结果分析揭示了两个种群之间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904)和较小的遗传距离(D=0.256)。然而,在一些酶基因座位如Aep-I(Fst=0.462)和Pgi-I(Fst=0.182),F-统计值相对较大,遗传分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代谢解毒酶系,其主要功能是水解和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含有酯键的有毒物质,减缓其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其羧酸酯酶基因克隆和表达有助于深入探索杀虫剂代谢毒理机制。本研究首先对羧酸酯酶基因(CarE4)进行了克隆,并将其插入到pCold TF DNA Vector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最后用疏水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本文成功建立了羧酸酯酶蛋白原核表达和纯化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东亚飞蝗羧酸酯酶的生理功能、结构特点和作用原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测定山西7个不同地域金钱豹9个体mtDNA ND5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37条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豹属的狮Panthera leo和虎Panthera tigris作外群,构建其不同单倍型的NJ分子聚类关系。46条序列共产生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指数表明金钱豹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AMOVA分析显示其种群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聚类分析表明,亚洲和非洲种群尽管有一定的分化,但其置信度很低,不足以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7.
飞蝗解毒酶系活力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代谢抗性是飞蝗主要的农药抗性机制之一。与代谢抗性相关的解毒酶系主要有:非专一性酯酶系(Non-specficesterases,ESTs)、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解毒酶系活力的测定是研究飞蝗农药代谢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飞蝗解毒酶系的测定方法,为蝗虫及其他昆虫解毒酶系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GSH-agarose亲和层析法,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5龄若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饱和度在60%-80%下沉淀中GSTs比活力较高,饱和度90%时比活力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PCR步移法对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紫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233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长度为381bp的非编码区。A、T、C、G碱基含量分别为39.7%、40.2%、12.2%、7.9%。9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4个tRNA基因在J链编码,其余4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在N链编码,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已知鳞翅目昆虫相同。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外,其余蛋白质基因均以ATN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多数为典型的TAA、TAG,只有COⅡ和ND4以单独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 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它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大紫蛱蝶的非编码区序列中散在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在与其近缘物种非编码区的比较当中并未发现共同的保守序列区。  相似文献   
10.
运用10个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1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35条带,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693),日本稻蝗次之(2.319),赤胫伪稻蝗最低(1.042)。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遗传分化,由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20.7%,42.4%。用UPGMA和NJ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树显示: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优先相聚,而后,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依次相聚;日本稻蝗广西南宁种群和广东广州种群首先聚为一支,陕西西安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聚为另一支,两支相聚后与中华稻蝗聚在一起,最后与赤胫伪稻蝗相聚。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日本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趋势,日本稻蝗与中华稻蝗亲缘关系较近,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0.142,而赤胫伪稻蝗与它们关系较远,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0.451。聚类图所显示的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学和细胞分类学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