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勇  凌旋  童昀 《生态学报》2021,41(19):7542-7554
以典型旅游城市三亚市为案例地,利用2006-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平台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在1km×1km格网尺度下估算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旅游地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6-2018年间,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由6.73×109元降至5.76×109元,累计减少9.78×108元;(2)空间格局上,三亚市呈"南低北高"空间分异格局,2006-2018年增值区域连片分布于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南部区域,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值区域集聚于天涯区东北部、海棠区;(3)空间集聚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截面各年份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先降后增。高高集聚区位于天涯区北部区域,低低集聚区分布于沿海、海湾地区;(4)旅游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关联性较强。三亚市天涯区北部林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下降但绝对数值稳定,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来源;旅游发展较为迅速的三亚湾、崖州湾以及海棠湾,相对增值区域较多,但绝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显著,严重滞后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700 ml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 d后分别用EGM-II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蹯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W,每3min递增50W,以60 r/min连续踏车至200w 3 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WC170.结果服药前PWCl70为(234.63±16.68)W,服药后PWC170为(258.66±16.85)W,服药后较服药前PWG170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功能及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3.
刘军  问鼎  童昀  马勇 《生态学报》2019,39(6):1979-1992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借鉴生态效率的基本思想,考虑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差异,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与游憩活动碳排放进行加总估算出2000—2013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量;接着运用单一比值法计算出2000—2013年中国及各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值,利用变异系数、莫兰指数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1202.71万t增加到2013年的4151.57万t。旅游业部门之间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尤其是旅游交通部门占到旅游业碳排放量的90%左右;(2)得益于2000—2013年旅游业发展的促进政策,中国及各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中国旅游业生态效率由2000年0.1193 kgCO_2-e/$下降到0.0309 kgCO_2-e/$。(3)时间维度上,中国旅游业生态效率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相比于2000年旅游业生态效率变异系数0.7114,2013年的变异系数反而增加到0.7483;空间维度上,各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聚集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莫兰指数由0.3036减少到0.0278。(4)通过将测度结果进行比较,中国旅游业自2000年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可持续水平要优于其他产业,各地区的旅游业在2010年全部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旅游业生态效率的优化应从旅游收入增加与旅游业减排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山西短棘猬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5月到7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华北生物研究所协作,于山西省中条山地区的区系调查工作中,曾自历山采到3号刺蝟标本和拾得一个蝟皮,经作者研究,认为系短棘蝟属之一新种,定名为林蝟Hemiechinus sylvaticus,sp.nov.;现予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2002,48(2):183-194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通过生境分析,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以面积约为6470km^2的76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11.379,17.068,22.758和28.447时,76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30,9,5和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1)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旱的种类增加;(2) 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物种多样性近;(3)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4)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分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均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表现出的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体现干旱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与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以及山地和高原等特殊环境非地带性分布的适应关系。蒙新温性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寒漠区的啮齿动物在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周立志  马勇 《生物多样性》2002,10(1):T001-T003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应用GIS软件,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泰山地,以及贺兰山地等处的啮齿动物的属数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属数最低。阿尔泰山南麓、伊犁天山和东祁连山地的啮齿动物科数最多;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科数较少。在青藏高原的周边,寒漠与温性荒漠、荒漠与山地、高原与盆地、荒漠与草原、山地与草原等景观的交界处,多样性指数较高。蒙新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的属科数比相对较高,青藏高原的属科数比值较低,但青藏高原的种属数比值相对较高,而且GF指数亦较高。  相似文献   
7.
8.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Ⅱ:奇蹄目、偶蹄目、食肉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奇蹄目(Perissodactyla)、偶蹄目(Artiodactyla)和食肉目(Carnivor)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缺氧环境下,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增殖和自噬能力的影响以及机制。在缺氧模型下,未进行刺激的hBMSC为缺氧对照组;以100μmol/L人IL-8蛋白刺激的MSC为IL-8组;若先添加50μmol/L MK2206(Akt蛋白抑制剂)培养30 min,然后再添加100μmol/L IL-8则为Akt抑制剂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的MSC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d U细胞增殖实验、TUNEL细胞凋亡实验、Western blotting或ELISA等实验分别检测各组MSC细胞Ed U标记阳性细胞的数目、细胞凋亡、自噬蛋白(LC-3)和Akt/STAT3等蛋白的表达。相对于缺氧对照组和Akt抑制剂组,IL-8明显提高hBMSC增殖和细胞自噬,并降低hBMSC的凋亡率,IL-8组hBMSC的Akt、STAT3和VEGF等蛋白表达增高。结果表明,缺氧环境下,IL-8通过Akt-STAT3通路发挥对MSC的保护作用,对保护MSC抗缺血缺氧性损伤,促进MSC在再生医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探讨氧化应激反应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和比较其SOD、GSH-Px、MD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体内SOD、GSH-Px酶类抗氧化剂活力显著增强(P0.05);MDA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物明显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生了改变,可能处于抗氧化应激的慢性代偿状态;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