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分供应对3种舞花姜属植物繁殖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选用的3种舞花姜属植物中,毛舞花姜(Globba barthei)和双翅舞花姜(G. schomburgkii)自然条件下开花不结实,以珠芽进行繁殖;异果舞花姜(G. racemosa)则同时以种子和珠芽进行繁殖。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高养分处理显著增加毛舞花姜的珠芽干重((1. 11±0.10) g vs. (3.08±0.69) g, p=0.010 7)、珠芽数量((30.58±2.92) vs. (74.7 4±9.73), p=0.000 4)、珠芽大小((10.5±1.48) mg vs. (53.50±11.42) mg, p= 0.001 5)、植株营养体重((3.99±0.23) g vs. (9.67±1.17) g, p=0.000 2)和双翅舞花姜的珠芽数量((51.74±3.64) vs. (108.71±21.52), p=0.018 1)。不同养分条件下两种舞花姜的开花数量无显著差异。人工去除珠芽、 花对两种舞花姜植株当年生花和珠芽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自然条件下异果舞花姜不同居群间珠芽大小、珠芽数、珠芽重、果实重、种子数和营养体重等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 .001)。异果舞花姜各居群植株珠芽数和营养体重(r=0.901,p<0.05)、珠芽重和珠芽大 小 (r=0.849,p<0.05) 呈显著正相关;果实重和种子数(r=0.998,p<0.05) 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量分别为50.575%、18.204% 和11.883%,其中第一主成分中的全氮(0.959)速效氮(0.885)和有机质(0.821)负荷量最大, 第二主成分中土壤速效磷(0.824)负荷量最大。植株营养体重和土壤速效磷极显著正相关( r=0.906,p<0.01),珠芽大小与全氮(r=0.798)、速效氮(r=0.780) 和有机质(r=0.821) 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重和种子数与土壤因子相 关性不显著(p<0. 05)。3 种舞花姜的无性繁殖器官更易受到养分供应的影响,有性繁殖器官对养分供应变化响应不显著,有性和无性繁殖之间似不存在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2.
观察并总结了贺普丁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结果 表明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HBV DNA阴转率高达86.67%,与单独贺普丁组6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单独干扰素46.67%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更加可喜的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时,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达66.67%,而对照单独贺普丁组为43.33%,单独干扰素组为40.00%,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抗病毒治疗,YMDD的变异率明显较单独贺普丁治疗组低(P〈0.05),而单独干扰素组治疗期间没有发现YMDD变异。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进  邓晓保  张玲  白智林 《生态学报》2006,26(2):309-316
于1998—2000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中,通过对亚洲象取食植物调查和粪便分析,了解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习性。结果显示,野外跟踪调查共记录有106种植物被亚洲象所取食。其中有83种出现在象的粪便中,这些种类分别属于:禾本科8种(10.0%)、桑科7种(9.9%)、蝶形花科4种(8.4%)、五加科3种(6.6%)、葡萄科3种(5.7%)、夹竹桃科3种(4.6%)、芭蕉科1种(4.2%)、姜科3种(3.7%)、紫金牛科3种(3.6%)、蔷薇科3种(3.6%)、大戟科5种(3.3%)、榆科2种(3.O%)、含羞草科4种(2.9%)13个植物科。根据食物中所占的比率,桑科的榕属(Ficus)、禾本科的竹类(Bambusoideae)、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e)和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是亚洲象的主要食物资源。在觅食过程中,亚洲象取食包括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等各种生活型的植物,其中先锋种所占比率(59%)高于后续种;选择性啃食枝条的植物种类(77种)高于牧草式取食的种类(6种)。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的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成负相关,旱季取食植物种类高于雨季。本研究对制定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策略,以及解决保护区周边日趋恶化的人象矛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精氨酸高产菌株,基于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的指导,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MT-M4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pro C和put P敲除菌株。摇瓶发酵结果表明,pro C敲除菌株精氨酸产量达到9.94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90%,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26.02%。由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因此在发酵液中外源添加24mmol/L的脯氨酸,结果发现其精氨酸产量达到12.22g/L,且菌株恢复生长。put P敲除菌株精氨酸产量达到12.23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2.70%,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49.31%。以上结果显示,put P的敲除比pro C的敲除更有利于精氨酸的合成,put P的敲除对菌株的生理代谢基本无影响且无需外添加脯氨酸。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花外蜜腺植物分布规律,作者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县境内调查了7个(3个原始雨林,4个不同林龄的次生林)森林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7个群落中共有424种被子植物,发现花外蜜腺植物52种(占12.3%).大部分花外蜜腺植物隶属于五桠果亚纲(Dillen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扁平型的花外蜜腺最常见,叶片是花外蜜腺的主要着生部位.7个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版纳青梅原始林中最低(9.8%),5年生中平树林中最高(18.5%),次生林比原始林中花外蜜腺植物更丰富.不同生长型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依次为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未发现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有花外蜜腺.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种子散布是木本植物形成入侵种需要经历的过程之一,但在预测入侵种时却常常被忽略.紫金牛科东方紫金牛(Ardisia elliptica)原产热带亚洲而在北美成为入侵植物,分布在云南南部的其同属种酸苔菜(A.solariacea)与之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本文以酸苔菜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在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和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进行酸苔菜的种子散布及捕食研究,试图了解生境变化对其种子散布和种子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苔菜在两地的种子散布者均为白喉冠鹎(Alophoixus pallidus)、黑冠黄鹎(Pycnonotus melanicterus)和灰眼短脚鹎(Iole propinqua),但3种食果实鸟类的组成比例、拜访行为、频率及种子捕食者的影响在两地均不相同.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生境中白喉冠鹎、黑冠黄鹎与灰眼短脚鹎的拜访频率分别为25%、32%和26%.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4%在10 m以外;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生境中3种鸟的拜访频率分别为67%、8%、5%,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26%在10 m以外.人工摆放种子试验表明,地面上种子捕食者主要是啮齿类;在两生境中种子捕食率均较低(2-6%),但野象谷生境中种子捕食率仍显著高于植物园生境.野象谷生境中种子还受到象鼻虫幼虫的危害,危害率为17.9±3.5%(n=512);而植物园生境中未发现种子被象鼻虫危害(n=489).干扰对生境中的动物组成及行为造成了明显影响,并可能通过种子散布与捕食的改变而间接影响与其有密切关系植物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7.
张霜  陈进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13-1919
蚂蚁对热带森林中小种子的二次散布会影响种子最终到达地点和种子命运.本文以一种由鸟散布的榕树垂叶榕(Ficus benjamina)为研究对象,观察蚂蚁对不同处理种子二次散布的影响.共记录到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da)、法老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和布立毛蚁(Paratrechina bourbonica)等4种蚂蚁参与了种子的搬运,其出现频率分别为71.7%、23.3%、2.5%、2.5%.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距离为179 cm±13 cm(n=159).其中,最主要的散布者菱结大头蚁把种子搬进蚁巢后,取食了内果皮,并把58.6%的净种子抛弃在巢外垃圾堆中.蚂蚁取食内果皮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特性(萌发率由49.3%提高到93.3%).去除内果皮后种子被蚂蚁搬走的比率显著下降(由75.0%降为29.5%).垂叶榕种子外着生的内果皮,明显提高了对蚂蚁的吸引力,而蚂蚁取食内果皮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能力,垂叶榕和二次散布的蚂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中主流生物学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科学发现”栏目注重科学史教育,渗透科学探究理念,解释科学图示,值得我国生物教学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植物园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机构,植物园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来发挥作用,而公众对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将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作者分别选择1个研究型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和1个城市植物园(杭州植物园)为研究对象,同时以版纳植物园同域分布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简称野象谷)为对照,调查公众对上述3个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在功能定位方面,参观两个植物园的游客对植物园是"物种收集和保存的机构"、"开展公众教育,提高环境意识的机构"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机构"三个方面有显著的认同度:对版纳植物园是"科学研究的机构"、"培养训练专业人才的机构"和"提供相关专业资讯和咨询的机构"三个方面也有显著的认同度;(2)同域分布的版纳植物园和野象谷相比,公众对二者的大多数功能定位认知存在显著差异;(3)在形象认知方面,公众对3个机构"空气新鲜,环境宜人"、"具有外面看不到的动植物"、"景色优美,赏心悦目"以及"是回归自然的地方"认可度显著;对版纳植物园"是增长科学知识的地方"的认可度最高,而野象谷的公众对此认可度最低.调查结果可为植物园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改善形象以及提高公众服务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近十年来心脏组胺受体的研究情况;概述心脏组胺的来源、分泌和代谢,心脏组胺的两种受体系统,组胺对心脏的效应及其产生每一效应所介导的组胺受体类型。对心脏组胺的生理意义和临床实用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