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鼬科动物的核型和分带研究,Hsu等(1967—1974)以及等(1976,1977)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是黄鼬(Mustelasibirica)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尚少,仅等(1976)作了核型和G带分析。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黄鼬的核型,用C分带技术观察了异染色质的分布,并描述了核仁组织者(Ag-NORs)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工作表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测定对辐射防护药的筛选是一个灵敏、简便的新指标。在辐射防护药研制第二阶段——用大型实验动物验证效价时,微核测定方法是否仍然适用,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常,我们是以致死剂量或亚致死剂量照射狗的30天活存率为主要指标,辅以某些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总数测定和急性放射病临床症状观察等,然后对辐射防护药的效价加以综合的评价。但这些指标有的生理波动比较大,有的观察时间较长,有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寻找灵敏、简便、生物学意义比较明确的新指标有其一定的意义。染色体畸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但方法繁杂,不适合大规模动物实验的实际需要,而且常用的实验动物狗的核型特点是染色  相似文献   
3.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体细胞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毛冠鹿的染色体数目及特征,其二倍染色体众数雄性为2n=48,雌性为2n=47。雌雄两性的核型中均有几条难以鉴别的染色体,如雌性的第23对染色体,24号染色体;雄性的第23号,24号、25号、26号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雄性的第25号,26号染色体正相当于雌性的24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C-带,G-带观察表明,雌性的第23对,24号染色体,雄性的23号,24号,25号染色体异染色质特别丰富,推测这几条染色体可能参与性别的决定,但正确的性决定机制及性染色体的鉴别有待进一步研究。Ag—As技术揭示,核仁组织者均位于第一对和第二对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此外,本文还测定了该种动物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SCE),其平均值为每细胞6.2。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工作首次应用微核测定技术快速评价胱胺和H_2O_2在照射前分别或合并使用时,它们对带瘤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染色体辐射损伤的影响。微核测定的结果表明: (1)照前口服或腹注胱胺对受一次或分次照射的腹水癌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均有显著性的保护作用,而对其癌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无明显的防护效果。(2)H_2O_2能够提高腹水癌细胞染色体辐射损伤的敏感性,而对其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无明显的影响。(3)胱胺和H_2O_2合并使用时,H_2O_2不降低胱胺对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而胱胺却能削弱H_2O_2对癌细胞的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辐射防护药的筛选实验中,一直沿用以全致死或50%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作为筛选模型,以照后30天活存率为评定指标。虽然死亡率是较客观,也是较易观察的指标,但费时,需要的动物数量多,还易受一些外界因素诸如气候、季节、营养等等的影响。对于一些防护效价较低的化合物,往往不易得出确定的结论。因此寻找简易、快速、灵敏与死亡又有较好相关性的评定指标,就成为研究辐射防护药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赤麂(Muntiacus muntjak)是脊椎动物中已知染色体数目最少的动物,2n=(?)7,♀6,NF=12。赤麂的同源种或近缘种小麂(M.reevesi)的染色体数为2n=46,NF=46。这两个外部形态十分相似的近缘种,核型却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在哺乳动物核型进化的研究中,仍是一个十分令人迷惑的问题。更使人惊奇的是,这两个核型差别如此明显的物种居然还可以杂交。在上海西郊公园,雄性赤麂和雌性小麂杂交后得到几只第一代杂种。我  相似文献   
7.
猕猴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的银染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银染的雄性猕猴减数分裂标本,研究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和行为,特别是性泡内X、Y染色体有规律的变化。指出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开始于偶线期,成熟于粗线期,开始消失于弥散期。在粗线期可见20条清晰的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其中1条带有呈深黑色的核仁组织者。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配对,开始于早粗线期。随着粗线期的发展,由侧面配对转为端部配对状。性染色体配对的解体也比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晚,在弥散期仍清晰可见。在整个前期,X、Y的着色也比常染体联会复合体深。在一些细胞中,X染色体显示一种特殊的“发夹状”结构。这是在性染色体进化过程中X染色体由于易位得到的重复片段在粗线期同源配对的一种细胞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赤麂(Muntiacus muntjak)离体细胞测定化合物诱变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环境化学物质(农药、药物、食品添加剂,工业毒物、化妆品、大气和水的污染物等等)对人类遗传的潜在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的定量估价和对策即遗传毒理学工作,是当前环境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建立灵敏可靠的环境致癌—诱变剂检测系统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施立明等,1979)。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s)测定,由于操作简单,观察客观又具有高度的灵敏性,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项新的检测指标(施立明,1979)。赤麂(Muntiacus muntjak)是迄今已知染色体数目最少的脊椎动物(2n=♂7,♀=6)其核型特点适合于遗传毒理学测定的需要。本工作以离体培养的赤麂二倍体细胞株为材料,结合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这一新指标,旨在探讨这一新的检测系统对于研究化合物诱变活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Ag-AS染色技术对几种小鼠肿瘤细胞(Ehrlich腹水瘤,肉瘤180,淋巴瘤1号)核仁组织者(NORs)的观察结果,发现肿瘤细胞的NORs即18 S+28 S rDNA或核糖体基因的位置和大小与正常细胞的不同。正常小鼠细胞有3—6条染色体带有银染色的核仁组织者(Ag-NORs),分布位置都紧靠在着丝点下方;而三种小鼠肿瘤细胞都有一个中等大小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其Ag-NOR的位置移至长臂的中部。小鼠淋巴瘤1号  相似文献   
10.
树鼩(Tupaia belangeri Wagner)三个亚种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西南部树鼩(Tupaia belangeri)三个亚种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滇西亚种(T.b.chinensis),越北亚种(T.b.tonquinia)和瑶山亚种(T.b.yaoshanensis)的染色体数目均为62:G带和C带基本相似;Ag-NORs的数目相同(4—6个),有相似的分布。应用复制带的技术,确定了雄性树鼩的Y染色体。本结果为树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