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盘头类和伪小双虫类是旋唇纲(Sprirotrichea)纤毛虫中系统进化地位长期存疑的两大类纤毛虫,前者经常被认为与游仆类相关,后者通常被归入腹毛类.本文分析了Discocephalus,Leptoamphisiella和Paradiscocephalus3属纤毛虫及2种Pseudoamphisiella的SSUrRNA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选取游仆亚纲(Hypotrichia)、寡毛亚纲(Oligotridria)、散毛亚纲(Choreotrichia)、排毛亚纲(Stichotrichia)下属56种纤毛虫的SSUrRNA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4种方法构建系统关系树.分析结果表明,盘头类与伪小双虫类均为单源发生,且表现出较近的系统关系;两类纤毛虫应为排毛亚纲和游仆亚纲的边缘类群,不支持Lynn将其作为游仆类姐妹群的安排.结合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资料,本研究结论如下:两类纤毛虫代表旋唇纲下的目级阶元,即盘头目(Discocephalida Wicklow,1982),下辖2个亚目Discocephalina和Pseudoamphisiellinan.subord..新亚目Pseudoamphisiellina特征如下:(1)具有两列明显分离的中腹棘毛列,以尾柱类模式发生;(2)无迁移棘毛,此结构在其他所有典型的尾柱类中,来源于最后一列额腹横棘毛原基;(3)多根尾棘毛,来自于每列背触毛原基;(4)右缘棘毛为特殊的独立发生;(5)周丛生活.  相似文献   
2.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观察和研究海洋游仆虫-四核舍太虫Certesia quadrinucleata(纤毛门,游仆目)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其主要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完全被前仔虫继承;(2)后仔虫口原基独立产生于皮膜深层;(3)老口侧膜参与前仔虫口侧膜原基形成,前后仔虫的口侧膜原基均发生于细胞表面, 向前贡献出第一根额腹棘毛;(4)额-腹-横棘毛以初级5原基模式产生, 且以"3:3:3:3:3"的方式分化出新的棘毛;(5)背触毛与左缘棘毛原基均来自老结构, 无尾棘毛产生。研究首次给出了背面纤毛器的发生图示,为进一步探讨舍太虫的系统地位提供了一份补足性的发生学基础资料。游仆目纤毛虫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HelixE10-1区域二级结构一共存在9种模式, 该区域序列长度的变异性揭示了游仆目纤毛虫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