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涛  陈忠毅 《植物研究》1996,16(1):57-66
安息香科植物共12属,约150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及欧洲南部的温暖地区。亚洲是现代安息香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有11个属,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附近。中国南岭山地及其附近汇集了8属20多种,包括中国特有的陀螺果属、秤锤树属和长果安息香属以及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银钟花属。这些呈星散分布的残余成分是从当地起源的。中国西南地区的安息香科植物仅云南一地就达8属30余种,其中不少为局部分化形成的狭域分布特有种。这里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分化中心,茉莉果属和歧序野茉莉属可能即是由此发端的。后者和安息香属经中南半岛一直分布到热带亚洲地区,并在马来西亚地区形成一次生分化中心。欧洲安息香科植物可能来自亚洲,并于第三纪得到发展。安息香科植物在欧洲的衰落,可能是遭到第四纪冰川严重破坏的结果。北美安息香科植物和欧亚大陆的有着共同起源,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并通过中美向南美发展。南美安息香科植物达50余种,集中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这里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另一次生分化中心。特产巴西的花弄蝶属即是从当地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草豆蔻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花柱卷曲性植物草豆蔻 Alpinia hainanensis两种表型(上举型和下垂型)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节律与其他已报道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基本一致,而下垂型花的花柱卷曲运动明显滞后于上举型花约2 h。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中存在一些不同步的现象,甚至在同一花序上的两朵花的花柱运动节律亦会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但上举型花的花药开裂时间却严格同步,都发生在同类型个体的柱头全部位于花药上方之后进行。草豆蔻上举型花的花蜜分泌量、单花花粉量、花粉/胚珠比率(P/O)均明显比下垂型花多,而两种表型的胚珠数、花蜜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在草豆蔻的单花期内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上举型花在其柱头位于花药下方时进行人工授粉,其结实率明显比柱头位于花药上方时人工授粉的处理高,下垂型花则没有显著差异。在自然居群中,草豆蔻的主要传粉者是无垫蜂Ameglla sp.和两种木蜂Xylocopa sp.,但存在传粉者不足而影响结实率的现象。完全套袋、去雄和去雌(去柱头)处理的均不结实,表明草豆蔻中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花授粉和滞后自交的生殖保障现象。而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草豆蔻为自交亲和植物。草豆蔻的繁育系统是具花柱卷曲性运动的异花授粉的交配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继续报道对国产姜科植物8属15种所作的染色体计数观察的结果,其中9种是染色体计数的新记录(表1、图1),并初步确定茴香砂仁属Achasma和喙花姜属Rhynchanthus的染色体基数分别为12和11。  相似文献   
4.
国产姜科植物的染色体计数(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继续对7属15种国产姜科植物作染色体计数观察,其中10种是染色体计数的新纪录(表、图)。通过对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大苞姜(C.yunnanensis)以及凹唇姜(Bosenbevgia rotunda)和心叶凹唇姜(B.fallax)的染色体观察,确定了大苞姜属(Caulokaempferia)和凹唇姜属(Bosenbergia)的染色体基数分别为12和9。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云实属 ( Caesalpinia L.)植物菱叶云实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 8种国产毛茛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新资料 ,并且在分类学上将铁线莲属锈花铁线莲毛变种归并入原变种。  相似文献   
7.
兰花蕉属植物染色体新计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国产兰花蕉属植物2种1变种的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其中兰花蕉及其变种长萼兰花蕉为2n=54,为六倍体;海南兰花蕉为2n=18,为二倍体。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兰花蕉属植物染色体数及其倍性的地理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蝎尾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种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植物,至2002年已引种66次,共38个种类(包括种、品种和杂交种等),其中能正常开花的有31个种和品种。通过多年的栽培、繁殖试验和调查观察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蝎尾蕉引种成功的关键气候因子。不同的种类完成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不同,最长时间的富红蝎尾蕉(Heliconia bourgaeana Petersen)从吸芽开始萌发至开花需要13—15个月,最短时间的火红蝎尾蕉(H.densiflora Verlot cv.Fire Flash)仅需3-4个月。不同种类的个体花期差异亦非常明显,假日蝎尾蕉(H.angusta Vellozo cv.Holiday)单株花期长达6个月,在所引种的蝎尾蕉中花期最长,其余花期大多为1-3个月。大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园林或经济价值,其中黄苞蝎尾蕉(H.1atispatha Benth.cv.Orange Gyro)、金咀蝎尾蕉(H.rostrata Ruiz&Pavon)、富红蝎尾蕉、翠鸟蝎尾蕉(H.hirsuta L.f.CV.Darrell)、扇形蝎尾蕉(H.librata Griggs)、假日蝎尾蕉和狭叶蝎尾蕉(H.aurantiaca Ghiesbr.ex Lem.)可直接应用于广州地区的园林建设上或露天栽培以生产切花。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实属植物叶脉形态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中国云实属植物小叶叶片脉序的观察表明,该属植物小叶叶片脉序类型非常一致,均为环结曲行羽状脉,二级脉急转曲行.叶脉分支一般为四级,少数达五级.盲脉不分支或分支较少,最多两次分支.见血飞亚属与云实亚属叶片脉序特征相似,属于同一自然类群.编写了中国云实属植物叶片脉序特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海桑科的系统进化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瑞江  陈忠毅 《广西植物》2002,22(3):214-219
对海桑科植物的系统学进行了分析 ,并对海桑属的两个组进行了修订 ,即以柱头头状为主要特征的海桑组和柱头蘑菇状为主要特征的无瓣海桑组。结合海桑科海桑属植物的古孢粉学、细胞学以及古气候等资料 ,可以推论出海桑科植物的起源时间为早始新世 ,起源地点为特提斯海岸 ,3条可能的主要扩散途径是从起源中心向南沿着岛屿扩散到澳大利亚 ,向西扩散经过印度扩散至非洲 ,向北沿着海岸向日本散布。第四纪的冰川作用对海桑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