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2011年在陕西省发生的一种烟草未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从病叶组织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以及人工接种后再分离病菌,证明编号LJL007的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依据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征,将菌株LJL007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其有性型为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 Whetzel。通过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分离菌株LJL007序列(登录号:HM17900)与富氏葡萄孢盘菌序列(登录号:HM849615)同源性达100%,进一步证明该病原菌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云芝多糖在离体条件下,对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直接抑制作用。云芝多糖对烟草灰霉病有较好预防保护作用,其预防效果可达56.29%。云芝多糖可显著提高烟草体内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其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56.89%和429.83%,说明云芝多糖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Q型烟粉虱对不同烟草品种的选择性及与叶背茸毛密度的相关性,为烟草抗虫品种的选育应用及对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控制条件下,进行选择性试验、非选择性试验,观察发育历期和叶背茸毛数量。【结果】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成虫选择性、产卵趋性及卵-成虫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叶背茸毛密度与成虫趋性及产卵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供试的8个烟草品种中,‘CF225’、‘CF226’叶背茸毛密度高,Q型烟粉虱对它们的选择性强,表示这两个品种的烟草的抗虫性弱;‘云烟117’、‘K328(C8)’叶背茸毛密度低,Q型烟粉虱对它们的选择性弱,表示这两个品种的烟草的抗虫性强。【结论】选育少毛的烟草品种,可以提高烟草对Q型烟粉虱的抗性,本结果对烟草抗虫品种的选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烟草钾营养对Q型烟粉虱Q-biotype 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寄主选择性、发育和存活的影响,旨在为通过调节寄主植物营养控制Q型烟粉虱种群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培法培养经K1(0 mmol/L)、K2(3 mmol/L)、K3(6 mmol/L)、K4(9 mmol/L)及K5(12 mmol/L)5个不同钾浓度处理的烟草,研究Q型烟粉虱在不同处理烟草上的寄主选择性、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Q型烟粉虱在不同钾浓度处理烟草上的寄主选择性、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取食和产卵偏好性顺序为K2>K1>K3>K4>K5,卵到成虫羽化发育历期顺序为K5(22.54 d)>K4(2 1.96 d)>K1(20.92 d)>K2(20.32 d)>K3(20.23 d),卵到成虫羽化存活率顺序为K3(88.72%)>K2(85.05%)>K1(82.03%)>K4(77.02%)>K5(69.92%)。【结论】可以通过调节钾营养来控制Q型烟粉虱在烟草上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4.
二氯喹啉酸降解菌MC-10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治理稻-烟轮作田块上茬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残留问题,筛选高效降解细菌菌株。【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和选择培养,从常年施用二氯喹啉酸的水稻田中筛选可以降解二氯喹啉酸的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鉴定。【结果】分离的降解菌株MC-10被鉴定为节杆属菌株(Arthrobacter sp.)。菌株MC-10在5%接种量p H 7、28℃时,对初始浓度为20 mg/L二氯喹啉酸7 d可降解90%以上。该降解菌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 H 7、30℃,二氯喹啉酸初始浓度在1-100mg/L间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菌株MC-10在土壤中对二氯喹啉酸同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温室内7 d对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的修复率可达70%。【结论】菌株MC-10在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和水质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简称TSNA)是烟叶中的主要致癌物质。本研究从筛选建立的特有菌库中发现了1 株可有效降解TSNA 的菌株AS97,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富集驯化及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转化能力最强的菌株AS97;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将AS97 自制发酵液喷施于烟丝表面,确定适宜接种量和发酵条件,采用LC-MS /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TSNA 中四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菌株AS97 源于云南玉溪烤烟样品表面,经分析确定其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GenBank 登录号:JF449445)。将AS97 自制发酵液以5% 的接种量喷施于烟丝,30℃(相对湿度是60%)条件下发酵10 d 检测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TSNA、4-(N-甲基-亚硝基) -1-(3-吡啶基)-1-丁酮(NNK)、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N-亚硝基新烟草碱(NAT) 及N-亚硝基假木贼碱(NAB) 的转化率分别达到68. 77%、45. 57%、45. 47%、59. 08%、38. 79%、21. 41% 及11. 7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与TSNA 的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进一步证实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是TSNA 的主要前体物质。【结论】醇化烟叶表面的荧光假单胞菌AS97 能够显著降低TSNA 的含量。本文首次报道了源于醇化烤烟表面对TSNA 有良好转化能力的Pseudomonas fluorescens。可将其开发成新型微生物制剂,应用于低害卷烟制品的生 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西南大学2019年7月首次举办“国际课程周”。本文以“细菌致病机理”课程为例,就“国际课程周”的开展方法、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实践表明,“细菌致病机理”作为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课程之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跨学科学生选课、内容前沿且贴近生活的高质量尝试。该课程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开展好“国际课程周”这种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德鑫  王国龙 《遗传》1982,4(6):41-42
我们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深感通过习题的思考 和演算,是使同学掌握和巩固基本理论,培养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月题不在子数量多, 而要在质量上下功夫。有些习题,题解照抄书本,虽然 也可帮助同学牢记一些概念,但得益不多。但一个好的 习题,不仅能使同学融会贯通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而且 能启发同学深入思考问题,同学们也最喜欢这样的题 目。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的选择上开动脑筋,集 思广益,设计出更多更好的题目。为进一步提高遗传学 教学质量而努力。现简述我们在设计习题过程中的几 点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