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自2013年至2016年中收治的1015例肺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乳糜胸组记为A组,未发生乳糜胸组记为B组。对比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术后1月时,除了社会功能、便秘、腹泻以外,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B组均显著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表3,P0.05)。在手术后3月及以后逐渐恢复,至12月时,各组指标与术前基本相同(表3,P0.05);(2)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相比较,术后1、3月,除社会功能、便秘、腹泻以外,其余生活质量功能指标B组均显著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表3,P0.05)。在手术后6月及以后,B组所有指标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表3,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未发生乳糜胸患者,因此应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注意术中操作,降低乳糜胸发生率,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网络云交互技术在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校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76人,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单纯传统大课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结合网络云交互技术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综合两项成绩进行评定。同时向两组学员发放调查问卷,以此评价使用网络云交互技术辅助教学的效果。结果:采取传统教学结合网络云交互技术教学模式组的成绩优于采取单纯传统教学模式组,两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添加网络云交互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本科生外科实践的教学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及教学档案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电场对A549细胞中ABCG2和V-ATPase表达量的影响;探讨高压电场对A549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明确能导致细胞可逆性电穿孔的最高电场强度。慢病毒构建ABCG2和V-ATPase低表达的A549细胞系,并用电场处理,用q-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ABCG2和V-ATPase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最适强度的高压电场处理各组细胞,在处理前后的细胞中分别加入阿霉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阿霉素浓度。结果:当电场强度为1500 V/cm时,肿瘤细胞增殖最慢;电场强度为1500 V/cm时,肿瘤细胞中ABCG2和V-ATPase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降至对照组的58%和61%,具有统计学差异;1500 V/cm强度的电场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3-4倍。结论:高压电场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细胞中V-ATPase和ABCG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就诊于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BMI、术前是否使用催眠药物、术前诊断、手术侧别、手术方式、是否为微创、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是否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比分析是否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差异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23例患者纳入研究,33例(26.8%)患者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6例(4.9%)患者在术后一年仍有持续性神经性病理疼痛,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平均时间为术后第7天,平均持续时间为75天,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吸烟比例(81.8%)、术前使用催眠药比例(57.6%)、开胸手术比例(81.8%)、术中失血量(185 mL)、手术时间(196分钟)、术后引流时间(2.5天)均高于没有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使用催眠药(OR=2.322,P<0.001)、手术时间延长(OR=3.703,P<0.001)和术后引流时间延长(OR=2.675,P=0.002)均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方式是保护性因素(OR=0.453,P=0.002)。结论:术前使用催眠药物、延长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时间增加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风险,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可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在严重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严重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方式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等信息,术后记录引流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发热、肺不张、肺炎、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术后7天进行疼痛评分;在术后1、3、6个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差异;(3)实验组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已降至轻度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对照组在术后第五天降为轻度疼痛,显著低于实验组;(4)实验组在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至术后6个月才基本正常,显著低于实验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在严重胸部外伤患者手术的应用中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与基于课堂的学习法(LBL)在八年制学生本科教学阶段胸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40名,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及LBL教学组各20人。在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同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共纳入40例学生,分析显示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对八年制学生胸外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影响。PBL教学法在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求知欲、团队协作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费用意识以及病人教育能力,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有效健康教育对患者全肺切除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二组,分别采取对患者及家属有效健康教育干预和无干预措施,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癌症生存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简称QLQ-C30)中文版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QLQ-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症状方面,术后呼吸困难,疼痛明显加重;术后第6个月疲乏及经济困难明显加重;术后第12个月起,经济困难状况好转,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3)无干预组与有效健康教育组在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术后,无干预组在疲劳和呼吸困难方面的QLQ-C30得分比有效健康教育组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12月之后直至病人基本恢复与有效健康教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可使全肺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术后生活质量,有效健康教育组较无干预组患者功能恢复较快,自觉不良症状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71例Ⅲ-N2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断为Ⅲ-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诱导或辅助化疗及术后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对以上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49.6%和35.5%;1年、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4%、41.8%和27.4%;9例患者(12.6%)出现局部复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而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鳞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85%、60%、42.5%和80.0%、55.0%、34.2%;腺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77.1%、42.0%、36.0%和60.0%、28.6%、28.6%,两组OS和DFS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细胞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生存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膜腔黏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影响,探讨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份在我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指数、是否吸烟、一秒用气呼气容积百分比(Percentage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合发症等资料。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胸膜是否黏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中转开胸、术后引流、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30天死亡,根据患者是否有胸膜黏连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和术后情况,观察胸膜黏连对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指标,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膜黏连是否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4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142例患者术中发现胸膜黏连,胸膜黏连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中转开胸、术后前两天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胸膜没有黏连的患者(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吸烟人数、术前呼吸并发症、胸膜黏连、ASA评分和手术时间均高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P0.05)。胸膜黏连(OR=4.185, P=0.020)、ASA评分(OR=1.143, P=0.001)、吸烟(OR=3.329, 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623, P=0.038)和术前呼吸合并症(OR=2.713, P=0.027)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膜黏连增加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难度、术中中转开胸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对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科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肿瘤分级、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止吐药使用情况,阿片类药物使用均换算为口服吗啡当量,根据术前是否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对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共有241例患者纳入研究,有78例患者术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163例患者没有采用该镇痛方案,超前镇痛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术后24小时呕吐次数、术后止吐药使用剂量均低于没有采用超前镇痛方案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NSAIDs使用和镇静状态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可减少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