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和比较椎板间内镜与椎板小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12-2014 年共计126 例在我科行椎板间内镜手术或椎板小开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纳入和排除 标准的筛选,经皮椎板间内镜组纳入48例,椎板小开窗组纳入78 例。结合详实的术后随访,对两组患者在花费,住院时间等一般 性指标,疼痛指标,功能指标,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取得明显的治疗疗效,在疼痛、功能等指标 中都有明显的改善。但两组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间内镜组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等方面明 显的优于小开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内镜手术作为一种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能体 现微创的优势,可作为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益补充,在临床中进一步的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表型鉴定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凝胶状髓核,采用Ⅱ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髓核细胞并连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随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不同代次髓核细胞HIF-1、Ⅰ、Ⅱ型胶原、MMP2及蛋白聚糖的表达情况,并给予MTT法测定髓核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Ⅱ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分离培养原代髓核细胞需要12 d左右贴壁,达95%融合需要34 d,而传代髓核细胞贴壁速率明显增快至10 h,且其倍增时间约为2.5 d;免疫细胞化学显示髓核细胞均表达HIF-1、Ⅰ、Ⅱ型胶原、MMP2和蛋白聚糖,且随着髓核细胞传代其HIF-1α、HIF-1β、Ⅰ型胶原及MMP2表达均增加,但Ⅱ型胶原表达降低,而蛋白聚糖表达无明显差异;MTT法显示随着髓核细胞传代其增殖有所减缓。结论:Ⅱ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可成功分离髓核细胞,提高培养效率,且HIF-1α、HIF-1β、Ⅰ、Ⅱ型胶原及MMP2可作为髓核细胞表型分子用于髓核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兔股骨及胫骨骨髓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原代、第1、3、8代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培养鉴定,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培养的BMSCs呈纺锤形、长梭形,旋涡状排列、放射性生长,增值活跃.各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增值活跃.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分子阳性,CD34和CD45分子阴性.经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兔B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有效方法,扩增的BMSCs仍保留多向分化潜能,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系统植入与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骨科医院脊柱外科的30例住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行Coflex系统植入和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简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结果: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ODI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Coflex组优于Quadrant+Sextant组,两组在术后6个月ODI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VAS评分方面Quadrant+Sextant组优于Coflex组,随访期间两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oflex植入术及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但其各有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从而在最小的创伤和侵扰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PTED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评价其Mac Nab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12月,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3月、12月的VAS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12月,患者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90.7%、92.3%。结论: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前细胞培养通常采用二维平面培养技术,但由于在培养板和培养瓶二维细胞培养并不能完全模拟体内细胞的三维生长环境,因此所得的试验数据与在体情况有偏差。然而细胞支架材料却能为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三维生长环境,更利于细胞粘附、生长和增殖。目前可用于细胞支架材料的来源有天然和人工两大类,现将细胞支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几年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嗅鞘细胞可以分泌众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并表达相应受体,且能够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反应性,降低其神经胶质酸性蛋白和硫酸软骨素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且能与其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临床应用方面,嗅鞘细胞供应来源、应用时机及纯度正引起关注及研究.嗅鞘细胞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对嗅鞘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联合应用其他有促进作用的治疗方法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闫国良  钱济先 《生物磁学》2013,(26):5194-5196,5086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mtivediscdisease,DDD)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数十年来,融合手术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但对其随访结果仍存在争论,一些前瞻性试验显示效果优于常规的保守治疗,而别一些则相反。由于存在对融合术的有效性和在邻近节段可能引起的退变的争议,多种非融合技术逐渐发展起来。本文的目的是对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开展的手术治疗方案作一综述,为医师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退变椎间盘标本23例,正常椎间盘标本1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17和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明显增多(P<0.05);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7和RORγt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19,P<0.001);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7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显著相关(r=0.4714,P<0.01)。结论:IL-17含量增加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并且可能对椎间盘退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