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述采自云南及四川省的方颜叶蜂属Pachyprotasis两新种:郑氏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zhengi Wei et Zhong,sp.nov.和程氏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chenghanhuai Wei et Zho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新菠萝灰粉蚧生活习性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菠萝灰粉蚧是严重为害剑麻的外来害虫。该虫主要为害剑麻的根、茎、叶片部位。本文对新菠萝灰粉蚧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湿度对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湿度(RH)为55%、65%、75%、85%和95%条件下,观察湿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RH为55%-95%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历期在RH为85%时最短,发育历期分别为1.67、12.46、7.67和25.42 d。高湿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存活率较高。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与相对湿度呈抛物线关系。在RH为55%-95%条件下该虫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的RH为75%。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16、20、24、28和32 ℃)条件下观察椰心叶甲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32 ℃恒温下不能存活,在16~28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08 ℃,有效积温为966.22日·度,在海南省儋州市1年可发生4~5代.椰心叶甲世代存活率在28 ℃时最高,达92.5%.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均在28 ℃时最高,分别为54.1、0.0260和1.0263.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20 ℃和28 ℃时最短,前者为123.1 d,后者为26.7 d.种群趋势指数以28 ℃时最高,为50.8,表明24~28 ℃为椰心叶甲种群生长的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6.
氯虫苯甲酰胺是我国蜂农防治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的主要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的毒力以及亚致死剂量LC10和LC25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的LC50、LC25、LC10分别为5.193 μg/g、1.678 μg/g和2.865 μg/g。以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处理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后,幼虫发育历期、雌预蛹期+蛹期、雄预蛹+蛹期均显著延长,且分别延长了3.38%和4.50%、10.51%和21.92%、5.26%和12.20%。LC10和LC25处理组幼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尤其LC25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LC10和LC25处理组漫游期幼虫重、初羽化雌虫重和初羽化雄虫重相比于对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减轻了15.45%、21.54%、17.26%和13.47%、16.47%、16.46%。LC10和LC25处理组的产卵前期分别为7.96 d和7.47 d,比对照组显著缩短12.36 d和12.85 d;60 d内单雌产卵总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产卵期5~7 d时,LC25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显著增加。LC10和LC25处理组蜂巢小甲虫种群趋势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其种群趋势指数均远大于1,表明蜂巢小甲虫种群仍呈增长趋势,因此应加强蜂巢小甲虫的防控以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苍耳叶活性组分对害虫的拒食和忌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及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出8个活性组分,其中组分Ⅱ对试虫的生物活性最高.组分Ⅱ(0.01 g·mL-1)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选择性拒食率高达100.00%;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henbach)]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61.11%和70.83%;对小菜蛾的24 h选择性产卵忌避率达71.17%,并对小菜蛾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也有显著影响.经HPLC和LC-MS分析,组分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分子式为C15H18O5.  相似文献   
8.
记述河南方颜叶蜂属2新种:骨刃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scleroserrula Wei et Zhong,sp.nov.和内乡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neixiangensis Wei et Zho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噻虫嗪及其混配制剂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常用药剂,但对中华蜜蜂的生存风险尚未明确。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中华蜜蜂授粉期间农药暴露的3种方式(蜂体接触、取食接触、植株接触),评估了噻虫嗪及其4种混配制剂,在田间最高推荐剂量下对中华蜜蜂采集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暴露方式,噻虫嗪及其混配制剂均显著影响中华蜜蜂采集蜂的生存,且噻虫嗪混配制剂毒性高于单剂。在直接喷洒蜂体处理中,25%噻虫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表现出最高毒性,其致死中时间(LT_(50)值)为1.23 h;在摄入和接触植株残留处理中,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均表现出最高毒性,LT_(50)值分别为2.09、6.75 h和2.15、6.77 h。在3种暴露方式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LT_(50)值分别为6.50、17.24和8.90 h,明显低于对照。因此建议蜜蜂授粉期间禁止施用噻虫嗪及其混配制剂,为更好地推进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是一种新入侵为害蜜蜂蜂巢的危险性害虫,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 mg/L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和功夫菊酯在24 h内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死率达到36.67%、33.33%和29.39%,而10 mg/L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在48 h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死率均达到100%。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在24 h的LC_(50)分别为10.47 mg/L、16.94 mg/L和19.1 mg/L。其它受试的杀虫剂如多杀菌素、氟虫腈、氟啶脲、虫酰肼、敌百虫、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触杀致死率相对较低。筛选结果显示,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可作为目前防治蜂巢小甲虫的的重要参考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