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分析人体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危险因素(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乳酸菌降压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网袋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细根在米槠林群落和杉木林群落交叉分解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0~1 mm、1~2 mm米槠细根在米槠群落比在杉木群落分解速率快, 而相同径级杉木细根在两群落分解差异较大。0~1 mm杉木细根在杉木群落的分解速率高于米槠群落, 而1~2 mm杉木细根在杉木群落的分解速率只及米槠群落的48%。米槠、杉木细根在两群落分解的差异表明, 群落立地条件对细根分解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Krüppel样转录因子7(Krüppel-like factor 7, KLF7)是脂肪形成的负调控因子,而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HIF1)促进缺氧诱导的哺乳动物脂肪组织发育。本实验室前期利用ChIP-seq技术,发现在鸡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HIF1α)基因上游存在1个KLF7的结合峰,提示KLF7可能调控HIF1α基因转录。为此,本研究首先利用ChIP-PCR技术验证ChIP-seq结果,发现KLF7能够与HIF1α基因5′侧翼区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q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KLF7能够显著下调HIF1α(-4 432/-4 182)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P<0.01),抑制HIF1α基因表达。与野生型质粒相比,将生物信息学预测的KLF7结合基序“TGCGCAGCAA”(-4 300/-4 290)缺失突变后, HIF1α(-4 432/-4 182)报告基因活性显著增强(P<0.01)。此外,选取第19代1~7周龄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roiler lines divergently selected for abdominal fat content, NEAUHLF)作为实验材料,利用qRT-PCR检测HIF1α基因在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HIF1α在1~7周龄高脂系肉鸡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脂系,提示HIF1α对鸡脂肪组织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永生化鸡前体脂肪细胞系(immortalized chicken preadipocyte cell line, ICP1)诱导分化过程中,HIF1α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综上所述,HIF1α是转录因子KLF7的一个靶基因,KLF7可能通过抑制HIF1α基因转录参与鸡脂肪组织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通过用静态碱吸收法对中国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33年生的格氏栲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为期2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5月至6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份。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一年中变化范围分别在403.47~1001.12mgCO2m-2h-1、193.89~697.86mgCO2m-2h-1和75.97~368.98mgCO2m-2h-1之间。2002年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但在极端干旱的2003年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双因素关系模型(R=aebTWc)拟合结果优于仅考虑土壤温度或土壤湿度的单因素关系模型,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不同年份不同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80%~96%。杉木林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敏感性高于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为13.742、9.439和4.543tC·hm-2·a-1,前者分别约是后二者的1.5倍和3.0倍。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通量的影响可能与枯落物数量和质量、根系呼吸、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米槠与杉木细根凋落物是否在自身群落中分解得更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网袋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在米槠林群落和杉木林群落交叉分解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0-1mm、1-2mm米槠细根在米槠群落比在杉木群落分解速率快,而相同径级杉木细根在两群落分解差异较大。0—1mm杉木细根在杉木群落的分解速率高于米槠群落,而1—2mm杉木细根在杉木群落的分解速率只及米槠群落的48%。米槠、杉木细根在两群落分解的差异表明,群落立地条件对细根分解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位予以系统剖析,梳理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研究提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把握以下关键思考:一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要素多元、圈层互馈过程复杂、灾害叠加影响效应突出、人-地-生相互作用强烈,立足生态秦岭面临的现实挑战,需认知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家底,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要素互馈演化模型,探索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共存递进关系,进而提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类环境动态平衡调控对策;二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应以地质环境认知为基础,将生态环境充分融入地质环境之中整体考虑,并对各要素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其中,构造、地貌地质环境是“生态容器”,岩石、土壤及水文地质环境是“生态载体”,灾害地质环境是引起“生态损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环境则为造成“生态扰动”的外在驱动;三是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非编码长链RNA ANRIL(lncRNA-ANRIL)和对氧磷酶1(PON1)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心病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lncRNA-ANRIL相对表达水平和PON1含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ANRIL相对表达水平和PON1含量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组患者SBP、DBP、TG、TC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血清lncRNA ANRIL Exon 1-2和Exon 17-18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PON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NRIL Exon 1-2和Exon 17-18相对表达水平与SBP、DBP、TG、TC和LDL-C均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4)血清PON1含量与SBP、DBP、TG、TC和LDL-C均呈负相关,与HDL-C、血清ANRIL Exon 1-2和Exon 17-18相对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SBP、DBP、TG和LDL-C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HDL-C、血清ANRIL Exon 1-2和Exon 17-18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血清PON1含量是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ANRIL相对表达水平和PON1含量均降低,两者与冠心病患者血压及血脂代谢指标显著相关,且两者均为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