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巨大芽孢杆菌表达外源蛋白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大芽孢杆菌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分泌型基因工程宿主菌,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它具有表达率高、遗传稳定、产物可分泌、发酵工艺成熟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其自身的优点,表达载体的特点,巨大芽孢杆菌的转化方法,外源蛋白的表达,以及高效表达的策略,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spp.ITS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内首次对散斑壳属两个代表种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散斑壳属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高于种内的遗传差异,这与形态学分类相符合,表明ITS区序列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散斑壳属的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及其植物基因工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其酶学性质及植酸酶的植物摹因工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试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基于BOXA1R-PCR图谱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同时分析乳酸菌菌株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共分离获得58株乳酸菌,根据BOXA1R-PCR结果挑选20株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株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4个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肠道乳酸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0株乳酸菌均不溶血,17株乳酸菌对11种抗生素均敏感;11株菌耐pH值2.0酸性条件,14株菌对0.3%的胆盐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健康大熊猫新鲜粪便中分离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及产酶性质研究。【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分离纯化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影响该菌株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以及对不同纤维素底物的降解情况。【结果】分离得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P2,该菌株为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温度范围20-50℃(最适温度37℃),pH范围6.0-9.0(最适pH7.0),NaCl浓度范围0%-15%(最适2%NaCl),培养24h达到产酶高峰。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P2与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NBRC15535相似性为99.66%。该菌株对四种纤维素底物(滤纸、脱脂棉、秸秆、竹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总酶活具有不同的酶活变化。【结论】本研究首次从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了好氧纤维素分解菌,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对上述四种纤维结构均有一定的破坏和分解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大熊猫竹纤维消化机制提供了菌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出一株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通过PDAY培养基培养后,进行了培养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DAY培养基培养菌丝体,电镜扣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其ITS区与撕裂蜡孔菌同源率为98.8%~100%,属于一单独分支中,与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射脉菌(Phlebia albida)及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 irpicoides)的同源率为83.7%、81.2%及83.5%.结论: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培养成功,菌丝体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凉疣螈栖息地现状调查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凉疣螈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为四川省特有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09年3月~2010年2月,通过野外调查和对管理部门、当地居民的访问以及市场调查,发现大凉疣螈仅分布在昭觉县、冕宁县、美姑县、峨边县及石棉县等8个县,海拔2000~3500m之间的植被丰茂、环境潮湿的山间凹地静水中,分布区域狭窄。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等诸多因素导致湿地减少,种群数量下降。通过信息收集,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对大凉疣螈的有效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其酶学性质及植酸酶的植物基因工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获得稳定产纳豆激酶菌株,为高酶活纳豆激酶产生菌的改造奠定基础.取各来源纳豆,用平板梯度稀释法分离菌株,测定菌株酶活,利用16S rDNA鉴定产酶菌株,凝胶过滤法纯化纳豆激酶并SDS-PAGE检测分析.成功获得稳定产酶芽胞杆菌Bacillus sp.ZLK08,16S rDNA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率达到99%,液体发酵表明酶活达到2.5 FU/mL,经纯化,SDS-PAGE表明纳豆激酶分子量为28.46 ku.分离出的Bacillus sp.ZLK08菌株能稳定产纳豆激酶且具有较高酶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_(OKP)进化及其侧翼序列情况,本文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测定,分析了其中bla_(OKP)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的特征,同时与不同亚型的bla_(SHV)侧翼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bla_(OKP)、bla_(SHV)基因进化差异明显,分为两个进化支,其中bla_(OKP)分为两个进化亚组(bla_(OKP-A)和bla_(OKP-B))。侧翼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la_(OKP)基因的侧翼序列中无可移动遗传元件,与染色体介导的基因bla_(SHV)的侧翼序列结构相似,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bla_(OKP)基因的一侧与Kdp C相连,bla_(SHV)基因的一侧与RecF相连并具有ygbN-ygbM-ygbK结构。同时由质粒介导的bla_(SHV)基因的两侧存在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这些结构差异可能是导致bla_(OKP)耐药基因进化缓慢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bla_(OKP)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bla_(OKP)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结构保守是其相对bla_(SHV)基因进化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