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 Q 型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体内 Rickettsia 的感染情况,研究分析Rickettsia 共生菌经烟粉虱传入豇豆植物后的分布、转移效率等。【方法】以 Q 型烟粉虱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 PCR 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了烟粉虱体内 Rickettsia 的感染率,以及 Rickettsia 传入豇豆植物体内后的存留情况。【结果】 Q 型烟粉虱可以通过取食将 Rickettsia 传至豇豆植株内;接虫数量与 Rickettsia传入效率及其在取食部位相邻的下部叶片中检测到的起始时间呈负相关;Rickettsia 经烟粉虱取食传入豇豆叶片后,集中分布在叶片的韧皮部筛管中;基于16S rRNA 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Q 型烟粉虱体内的Rickettsia 与经取食传入豇豆叶片的 Rickettsia 高度同源。【结论】 Rickettsia 可以通过烟粉虱的取食传入植物体内,并且可以在相邻叶片之间转移传播,Rickettsia 在由寄主昆虫向植株传播过程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估算蝗虫在放牧草场为害损失的方法几乎都是用来测定对牧草秋季产量的影响,而实际上,在估算放牧草场蝗虫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时,牧草的现存量而非秋季产量是更应考虑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测定蝗虫对牧草现存生物量影响的新方法,即野外挂笼饲养与蝗虫种群动态相结合的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放牧草场蝗虫种群经济阈值模型;α_0 α_1M_1_α_2M_2_ α_3S_1 α_4S_2=C其中,M_1:狭翅雏蝗生物量;M_2:宽须蚁蝗生物量;S_1:狭翅雏蝗平均个体重量,S_2:宽须蚁蝗平均个体重量;α_0-α_4:常数.同时引入蝗虫种群数量和生物量两项参数来表达蝗虫种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3.
pET28a-TAT-LacZ重组子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世荣  龚坚  严洁  邱云城 《遗传》2003,25(2):141-144
为了构建高表达pET28a-TAT-LacZ重组子,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TAT-β-Gal能否穿过生物膜,使用人工合成编码TAT蛋白转导区的DNA片段,插入载体pET28a组氨酸编码区后再连接lacZ基因,组成pET28a-TAT-LacZ重组表达子,转化大肠杆菌,利用组氨酸亲和层析柱纯化TAT-β-Gal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加入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得到高度纯化的、有活性的TAT-β-Gal融合蛋白, TAT-β-Gal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成功地构建了高表达pET28a-TAT-LacZ重组子,并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证实TAT-β-Gal融合蛋白穿透生物膜的能力,为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双斑恩蚜小蜂和桨角蚜小蜂是华南地区烟粉虱的两种优势种寄生蜂。本文研究了两种寄生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寄主的产卵选择特性。结果表明: 两种寄生蜂均可寄生烟粉虱的1~4龄若虫。当只有1个龄期的烟粉虱若虫存在时,双斑恩蚜小蜂更多地寄生3龄和4龄若虫,较少寄生1龄和2龄若虫;而桨角蚜小蜂则更多地寄生3龄和2龄若虫,较少寄生1龄和4龄若虫。在4个龄期若虫同时存在时,双斑恩蚜小蜂会明显增加对3龄和4龄若虫的产卵寄生,降低对1龄和2龄若虫的寄生;而桨角蚜小蜂则增加对2龄和3龄若虫的寄生,减少对1龄和4龄若虫的寄生。寄主植物的差异不影响这二种蚜小蜂对各龄期烟粉虱若虫的产卵选择倾向。结果提示,烟粉虱若虫3龄和4龄是双斑恩蚜小蜂最适宜的寄主,而桨角蚜小蜂最适宜的寄主是烟粉虱2龄和3龄若虫。  相似文献   
5.
实验根据脑型一氧化氮合酶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脑型一氧化氮合酶cDNA片段。西伯利亚鲟cD-NA片段为356 bp,鲫鱼cDNA片段为377 bp。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发现,西伯利亚鲟与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脑型一氧化氮合酶同源性为70%,鲫鱼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97.6%。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γ-六六六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六六六(γ-Hexachlorocyclohexane,γ-HCH)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它具有持久性和很高的毒性,成为顽固性的世界性污染物。目前从世界上不同的受HCH污染的地区中已经分离出许多能够降解HCH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微生物对γ-HCH的降解途径得到了阐明,降解基因/酶也得到了鉴定。综述了γ-HCH降解菌的多样性、降解途径、降解基因和酶,为γ-HCH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蚜小蜂和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烟粉虱两种寄生性天敌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5×10^6个孢子·ml^-1喷施粉虱座壳孢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95.74%,按每株植株3头雌蜂的密度释放桨角蚜小蜂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57.58%。在两者联合控制时,一个世代内喷施粉虱座壳孢2次,再释放桨角蚜小蜂1次或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97.02%~97.91%,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联合使用时,桨角蚜小蜂和粉虱座壳孢间无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序榆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对研究榆属、榆科植物的系统发生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研究长序榆的生境特点,对该种的引种、科学保护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分布在我国的长序榆近两年的踏查发现,长序榆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等省,长序榆生境已经严重片段化,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是造成其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长序榆多分布在海拔600—900 m的阳坡或半阳坡上,其中最大的种群分布在浙江开化和遂昌,分布区的特殊地势使其成为长序榆的冰期避难所。对18项生物学、生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长序榆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土壤养分、坡向和海拔。对浙江松阳、江西武宁和福建南平数量极少的种群需优先进行迁地保护,积极引种栽培;而对于安徽歙县、浙江临安、开化和遂昌等大种群分布区,应该扩大核心保护区面积,避免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的福建省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寿丰  朱远 《生态学报》2012,32(22):7124-7134
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0-2009年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准确地揭示近年来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2902 gha**快速增长至2.4925 gha;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9772 gha轻微下降为0.9363 gha;生态赤字持续快速扩大,支撑经济发展由需要1.32倍的福建生态承载力变为需要2.66倍;碳吸收地在生态足迹结构中始终占据首位且呈快速扩大趋势,是福建生态赤字的主导因素;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大大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目前福建生态效率还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PCR方法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收集了国内北京、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4个省市23个地区的蔬菜、园林花卉和杂草上的23个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种群,根据报道合成了一个随机引物H16,运用RAPD-PCR技术对所收集的烟粉虱种群进行了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在23个烟粉虱种群中,有17个种群同属于危害严重的“B生物型”,这些种群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或沿海地区,而非B生物型则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内陆。对烟粉虱B生物型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