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鹅洲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遗传评估与发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8年春季遭受严重雪灾的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江豚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特异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对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通过软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008年春季雪灾并未导致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严重损失,灾后群体依然表现出中等水平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18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80,平均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8和0.674);但模拟结果显示,该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将快速下降,100年后仅能保留约79%的等位基因和约84%的遗传杂合度。此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群体数量和调整群体性比可有效减缓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下降速度。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快速下降的现状,作者提出天鹅洲迁地保护江豚群体当前最重要的保护策略应该是尽早补充一定数量的、合适的野生个体,在加强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同时使其群体数量快速增长并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有效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2.
白鱀豚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暨豚(twotesveAll咖rMiller)是一种仅生存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珍稀、濒危淡水豚类,目前已不足100头。近几十年来,对白暨豚的生物学、饲养和保护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l‘1,但白暨豚的组织培养至今仍是空白。建立白暨豚的永久细胞系,对研究白暨豚的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至白暨豚的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者取白暨豚的肾脏、肝脏、皮肤等组织作了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l材料与方法1.三组织获取培养用的肾脏、肝脏、皮肤等组织取自1998年2月26日在长江上海水域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取样处用酒精棉球擦净,点燃棉球,快速除去残…  相似文献   
3.
中国鲸类动物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我国从1965年由青岛海产博物馆首次开始饲养江豚和宽吻海豚。以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先后饲养白暨豚和长江江豚成功。1995年以后,由于外国资本和技术的介入,使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饲养水平很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布局也不尽合理,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使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饲养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在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作为适应性遗传标记应用于保护遗传学研究.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惟一生活于淡水环境中的江豚种群,且已处于濒危状况.为了开发适用于长江江豚保护遗传学研究的MHC遗传标记,首次采用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的一对DRB基因引物对长江江豚的基因组进行扩增,从5个个体中成功扩增并测序得到5条MHC DRB基因第二外显子188 bp的核苷酸序列.BLAST结果表明这5条DRB特异序列与Gen-Bank中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的DRB2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从而证实得到了预期扩增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5条序列在4个核苷酸位点上产生替代,翻译后氨基酸序列在3个位点上发生替代;均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且核苷酸的非同义替代率远远高于同义替代率;此外,从同一个体分离到两种以上不同DRB核苷酸序列,暗示着长江江豚在DRB座位上可能存在基因重复现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的DRB基因具有核苷酸多态性和氨基酸多态性及潜在功能性,并经受着强烈的自然选择.因此,该DRB座位可以作为适应性遗传标记进一步用于长江江豚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适应能力评估等保护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江圈养和饲养池中江豚行为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作者对长江自然环境圈养条件下和人工饲养池中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的部分行为作了初步的记录和分析。江豚对人工饲养的适应与环境变化的大小以及群体结构受损程度有关。环境变化大,群体结构受损大,适应慢。反之亦然.江豚常以一母一仔、一母一仔一幼或一雄一雌一起活动,是群体构成的核心单元.存在救助、争斗等社群行为及嬉戏行为。抚养关系严格。对窄小的过道有畏惧反应。  相似文献   
6.
长江江豚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及其栖息地现状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定点和流动观察的方法,作者使用行为指数和栖息地利用指数定量分析了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于1996—2000年间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和选择状况。结果表明: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指数大小顺序为摄食>抚幼>玩耍>休息,摄食和抚幼是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优势行为;江豚栖息于离岸距离100—300m的近岸带占81.8%,栖息于水深小于9m的水区占73.3%;江豚分布密度随水深增加而逐步递减(典型的指数分布);江豚活动水区的流速范围是0.3-1.2m/s,透明度范围是0.2—0.8m,江豚在八里江江段对水体流速和透明度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栖息地利用指数高的断面一般是饵料鱼类聚集、2—4股水流的交汇处。八里江江段的众多异质小生境为江豚提供了充足饵料和繁育抚幼的适宜场所;同时八里江江段为江豚提供了庇护、休息和玩耍的足够活动空间。八里江江段成为长江干流适宜江豚活动的最佳栖息地之一,也是常年江豚在此大规模集聚的理想江段之一[动物学报49(2):163—170,2003]。  相似文献   
7.
白鱀豚的现状和三峡工程对白鱀豚的影响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白(既鱼)豚的现状。白(既鱼)豚目前仅存约Z00头,其种群数量仍在进一步下降之中。白(既鱼)豚的分布上限为湖北枝城,下限为江苏浏河口,分布型式为间断性分布。三峡工程对白(既鱼)豚的影响是间接的。受建坝后坝下河床冲刷的影响,白(既鱼)豚的分布范围将压缩155km,分布上限下移至新厂,约5%的白(既鱼)豚将被迫迁移。由于航道条件改善,运输船只增加,白(既鱼)豚被螺旋桨击毙的威胁加大。此外,鱼类资源受到不利影响会间接影响到白(既鱼)豚。建立长江天鹅洲半自然保护区是一可行、有效、富有特色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豢养长江江豚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作者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豢养池中3头长江江豚(1♂,2♀)的性行为进行了持续1年的水下观察。结果表明:雄性江豚生殖器全年均有伸出行为,4~5月和9-10月为高峰期。其生殖器伸出方式主要有侧伸、弓伸、仰伸、下伸和竖伸5种方式。豢养池中的气压、光照、池水透明度和pH值能基本满足江豚性活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白鱀豚“珍珍”雌性,捕于1986年3月31日,体长1.5米,体重57.5公斤,约2龄,死于1988年9月27日,死时体长为1.97米,体重为88.25公斤,池养时间为2年半。除1988年夏天,由于天气酷热中暑,经用药后即很快恢复正常摄食外,近年来食量一直维持在每天7公斤左右,约占体重的8%。治疗水生哺乳动物的内科疾病,特别是肺炎和肝病,一直是世界养豚事业的难题。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积累有关豚类病理资料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消化道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庆中  刘仁俊 《兽类学报》2002,22(3):237-240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大中城市相继建成了一些水族馆和海洋世界 ,并花巨资引进海豚、海狮和海豹进行人工驯养和商业性表演。由于管理经验缺乏和动物疾病诊治水平的滞后 ,在饲养中 ,动物常常罹患疾病 ,加之诊治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 ,提高饲养中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对 1 980~ 2 0 0 1年白既鱼 豚 (Lipotesvexillifer)和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 )驯养过程中 ,对豚类动物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