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赵喆  金则新 《植物研究》2020,40(1):41-49
以一年生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氮水平:对照(CK,0 gN·m-2·a-1)、低氮(N1,2 gN·m-2·a-1)、中氮(N2,8 gN·m-2·a-1)、高氮(N3,32 gN·m-2·a-1),处理1年后,测定不同氮沉降水平下夏蜡梅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分配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差异,探讨夏蜡梅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大,夏蜡梅幼苗的株高、基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它们均以中氮处理最高。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夏蜡梅幼苗的叶、冠层生物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茎、根、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生物量比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叶平均周长、叶平均长度、叶平均面积均以中氮处理最大;叶宽长比以高氮处理最高;中氮、高氮处理的比叶面积明显低于对照。叶中的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均以中氮处理最高;茎中的淀粉、NSC含量以高氮处理最低。总之,不同浓度氮沉降均促进了夏蜡梅的生长,中氮处理促进作用最明显,对其他生长和生理指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双翅目昆虫分为长角亚目和短角亚目,前者主要类群包括蚊、蠓、蛉和蚋,后者主要类群为虻类和蝇类。国内外学者对双翅目昆虫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均较多。本文整理总结了几种主要核基因在双翅目昆虫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双翅目的单系性得到了众多形态学、生物学和分子数据的支持,多数系统发育研究认为传统的长角亚目为并系,短角亚目是一个单系,其主要类群舞虻下目、环裂类、有缝组和有瓣蝇类均为单系,但非环裂类、无缝组为并系,无瓣类可能为并系;基本搞清了有重要医学意义和与环境关系密切的类群,特别是有瓣蝇类各科类群分类系统的进化关系;双翅目昆虫发生辐射进化的三个分支节点时间即:低等双翅目(蚊类)2.2亿年、低等短角亚目(虻类)1.8亿年、有缝组(蝇类)6500万年;大量双翅目昆虫自然生命史历经吸血性、植食性和寄生性,有2.6亿年以上的演化历程。从相关核基因研究中总结出:18SrRNA、28SrRNA和CAD基因能很好的解决高级阶元从目到属的系统发育问题;EF-1ɑ基因和White基因更适合从科到属水平的分类阶元;ITS基因一般应用在从属到种水平的低级分类阶元,并被广泛应用到双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胞胎新生儿在接受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探究患儿肠道内阴沟肠杆菌在治疗期间耐药性如何发生改变。[方法]通过采集患儿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粪便样本,进行培养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同时,从双胞胎哥哥不同治疗阶段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培养组学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导致术前粪便样本丰富度降低,仅可分离获得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长期医院环境暴露后,能分离出多种条件致病菌属,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母乳喂养4个月后,粪便菌群丰富度增加、构成发生改变,可分离获得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有益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治疗时间点α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不同。细菌耐药实验结果显示,治疗期间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逐渐产生耐药性。[结论]接受抗生素治疗、院内环境暴露和母乳喂养共同影响患儿治疗和康复期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在不同治疗阶段仅使用一种抗生素,也会导致阴沟肠杆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向雪旺细胞的诱导分化,为神经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方法:取SD大鼠项背处的皮下脂肪,分离出脂肪干细胞并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标记CD29,CD34,CD44,CD45,CD90,以评价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b-FGF和forskolin等诱导脂肪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光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P75和GFAP的表达;PCR检测诱导前后雪旺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P75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鼠脂肪干细胞CD29、CB90表达呈阳性,而CD34、CD44和CD45表达呈阴性,具有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脂肪干细胞经过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光镜下发现诱导的细胞形态与雪旺细胞相似;免疫荧光染色S100、P75和GFAP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的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P75表达上调。结论:脂肪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雪旺细胞,其表型和分子特征与雪旺细胞相似,诱导分化的脂肪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混合盐碱胁迫对地被菊寒露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地被菊寒露红(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Hanluhong’)为材料,一方面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模拟青铜峡盐碱胁迫程度,探讨其在青铜峡地区的适生性。设置3个pH梯度(7.0、8.0、9.0),在每个pH梯度下用NaCl、Na_2CO_3、NaHCO_3、Na_2SO_4配置不同浓度(0、0.2%、0.4%、0.6%、0.8%、1.0%)的混合液对地被菊植株进行胁迫处理,观察并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植株株高、根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长时间生长在高盐碱环境会使地被菊寒露红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2)青铜峡实验模拟组(pH=8.0,盐浓度为0.4%)的植株株高、根长的伸长速度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有降低趋势,但荧光参数下降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得,高盐、高碱环境均不利于地被菊寒露红植株的生长发育。在青铜峡地区的盐碱胁迫强度下,地被菊寒露红具有一定的抗盐碱性,基本能够正常生长,可用于当地植被及生态环境修复和园林造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2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神经梅毒患者中临床分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2例,主要表现为患者无症状,仅脑脊液呈轻度炎性反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梅毒性脑膜炎6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偶可见意识障碍、谵妄及抽搐。血管型梅毒3例,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脊髓痨11例,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如束带感和蚁走感,共济失调、内脏危象及阿罗瞳孔等。麻痹性痴呆7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合并神经损害为主。结论:神经梅毒的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都可受累,容易误诊,。但青霉素治疗有效。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春田  赵喆  王诗迪  王强  祝业平 《昆虫知识》2011,48(5):1479-1488
寄蝇(双翅目:寄蝇科)是农林牧业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多年来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寄蝇科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寄蝇标本1500余号,经分类、鉴定共计4亚科21族68属124种,分别约占全国已知271属1187种寄蝇的25.1%和10.4%;包括1中国新纪录属:黑寄蝇属Zophomyia Macquart;4中国新记录种:三色宽额寄蝇Frontina tricolor Shima,安尼里寄蝇Nilea innoxia Robineau-Desvoidy,尾怯寄蝇Phryxe semicaudata Herting,灰欧佩寄蝇Opesia cana(Meigen);36个辽宁新分布记录种和14个中国特有种;初步分析该地区寄蝇科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为主,合计118种,占调查总种数的95.2%。研究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大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春田  周媛烨  付超  赵喆 《昆虫知识》2010,47(6):1225-1230
报告我国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寄蝇科昆虫4亚科17族51属67种,其中发现4个中国新纪录属:娇寄蝇属Hebia Robineau-Desvoidy,弓寄蝇属Arcona Richter,强腹寄蝇属Strongygaster Macquart,旁寄蝇属Parhamaxia Mesnil;7个中国新纪录种:湿蓖寄蝇Billaea irrorata(Meigen)、狭额喙寄蝇Stomina angustifrons Kugler、黄娇寄蝇Hebia flavipes R.-D.、均伪膝芒寄蝇Pseudogonia parisiaca(R.-D.)、阿穆尔弓寄蝇Arcona amuricola Richter、球强腹寄蝇Strongygaster globula(Meigen)、心鬃旁寄蝇Parhamaxia discalis(Mesnil);34个河北新纪录种,13个中国特有种,并初步研究了小五台山寄蝇区系及生态习性。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整理、分类和鉴定了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1500余号寄蝇科标本,其中发现并记述了3新种:祝氏喙寄蝇Mycteromyiella zhui,狭额毛瓣寄蝇Nemoraea angustifrons,桓仁突颜寄蝇Phasia huanrenensis;并报告3中国新纪录属(Mycteromyiella,寻寄蝇属Eliozeta、蛛寄蝇属Dicarca),8个中国新纪录种(三鬃菲寄蝇Phebellia triseta、毛菲寄蝇P.villica、加藤芙蕊寄蝇Phryno katoi、阿格筒腹寄蝇Cylindromyia agnieszkae、明寻寄蝇Eliozeta pellucens、高野短须寄蝇Linnaemya(Ophina)takanoi、敏阳寄蝇Panzeria laevigata、河蛛寄蝇Dicarca fluviatilis)。模式标本和其它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祝氏喙寄蝇,新种Mycteromyiella zhuisp.nov.(图1~7)本种外形近似于分布日本九州的缘喙寄蝇M.marginalis Shima,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为:额较窄,后面观肛尾叶较长,端部窄而尖,侧尾叶端部钝圆,明显宽于前种。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06-24~25,张春田采。副模15♂♂,采集地点和时间同正模,张春田和赵哲采。词源:新种名以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祝业平科长姓氏命名,纪念他30多年来为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狭额毛瓣寄蝇,新种Nemoraea angustifronssp.nov.(图8~14)本种外形近似于高野毛瓣寄蝇N.takanoi(Baranov),但其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体较小,单眼鬃细长且明显,雌、雄腹部第3背板均具4根中缘鬃和2~4对不规则的心鬃,雌性足均红黄色。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7-11,杨正卿采。副模:1♂,采集地点同正模,2006-06-01,冯立勇采;2♀♀,2009-06-25,赵哲和王强采。词源:新种名字来源于其外形特点具较窄的"angust"额"frons"。桓仁突颜寄蝇,新种Phasia huanrenensis sp.nov.(图15~21)本种外形近似于须突颜寄蝇群P.barbifrons-group中的罗氏突颜寄蝇P.rohdendorfi(Draber-Mońko),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颊高较短,第1触角节较长,颜脊仅在下半部具鬃,下颚须端部和基部暗棕色,中部红黄色,前足胫节无前鬃,后胫具4~5根前背鬃,侧尾叶侧面观端部膨大。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5-30,冯立勇采。副模:4♂♂,采集地点同正模,1994-06-09,魏德采;37♂♂,5♀♀,2006-05-31和2006-06-01,张春田、刘家宇等采,6♂♂,1♀,2009-06-01,张春田、付超采。词源:新种名字源于标本采集地点辽宁省桓仁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