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抗药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对拟除虫菊酯敏感性修复及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去除药剂选择压后,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为不稳定。随着停止用药的时间加长,敏感性增加。从田间收集的棉铃虫在室内饲养后第1代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下降速度较迅速。特异性酶抑制剂对敏感和抗性棉铃虫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亲和力试验结果证实,乙酰胆碱酯酶在抗性棉铃虫对杀虫剂反应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这种酶的改变可能对棉铃虫抗药性的不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方法比较了棉铃虫玎Helicoverpa armigera敏感和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毒力反应及其3种解毒酶的差异。结果表明,田间抗性种群和室内药剂汰选的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均有较高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达到195.8和37 375倍。水解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是导致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的重要酶系。特异性抑制剂活体内外抑制作用测试发现,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均含有较高量的乙酰胆碱酯酶,但两个种群对抑制剂的亲和力反应不同,表明乙酰胆碱酯酶在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由此推断,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这类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剂产生抗性,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变化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筛选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16代筛选,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43.3倍。筛选过程中,棉铃虫7日龄幼虫的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变化明显,被选为确定筛选剂量的标准。敏感与抗性棉铃虫杂交,正交、反交的显性度都小于0、杂交过程中雌雄性比基本接近1∶1、假设抗性基因为单基因时的χ2值较低,因此,初步认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是常染色体单基因控制的不完全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B.t预处理棉铃虫二龄幼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缓解及其机理。结果表明,B.t预处理后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提高。与敏感性种群相比较,在B.t预处理和未处理两个抗性种群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LD_50之间纯比值分别大约增加了62.6%和80.9%。特异性酶抑制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显示,在活体内,马拉氧磷和甲基对氧磷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率提高了66.1%和99.8%;在活体外抑制效率(I_50) 60%和67.5%及55.65%和86.4%。同时,乙酰胆碱酯酶动力学各因子变化显著。在B.t预处理的抗性棉铃虫幼虫中,Km值从45.58%减少到68.62%;Ki值分别增加了21.2%和40.9%及38.2%和61.5%。这些结果证实B.t预处理24h抗性棉铃虫二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提高,乙酸胆碱酯酶的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研究为在IPM系统中将微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协调使用缓解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谭维嘉  赵焕香 《昆虫学报》1990,33(2):155-160
本文利用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就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对溴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的活力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具有诱发棉铃虫对药剂敏感性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羧酸酯酶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酶广泛分布于昆虫体内务组织中,以消化道内的活力为最高.专一性酶抑制剂的增效试验显示,TPP与溴氰菊酯混配是溴氰菊酯单用时的9倍,证实羧酸酯酶是棉铃虫代谢溴氰菊酯杀虫剂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和硫丹 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新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敏感种群和室内筛选获得的抗性种群对硫丹和溴氰菊酯的反应及其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动态活性反应。结果表明,筛选后新疆棉铃虫对硫丹和溴氰菊酯产生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倍和66倍。两个抗性种群的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高于敏感种群。相应杀虫剂预处理后,α-乙酸萘酯酶酶活力受到抑制。抗性种群的α-乙酸萘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高于敏感种群,但Vmax低于敏感种群。抗性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显著低于敏感种群,Vmax比敏感种群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个抗性种群都有一条特异性酶带,其迁移率相近,且均可被甲基对氧磷抑制。因此推测,α-乙酸萘酯酶参与了新疆棉铃虫对硫丹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具有代谢和阻断作用;乙酰胆碱酯酶对抗性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经室内诱导的抗溴氰菊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种群与室内饲养多年的敏感种群进行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后的显性度(D)分别为0.34和0.35,F1与亲本回交的期望值与实际值在比值是1 ∶1时差异显著,回交平台在35%~45%,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是一个以上主基因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生化分析表明,抗性种群的。-乙酸萘酯酶活力与敏感种群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的重要解毒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