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rge amount of disease-specific protein(SP) accumulated in the rice plant cells infected by 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 It was deduced that the protein was encoded by NS6 gene on genomic vRNA6 and thus referred to as NS6 protein.But its function is unknown. In an effort to prove the above deduction and to elucidate the function of NS6 protein of RGSV, we constructed a bacterial expression plasmid pGTNS6 producing a fusion protei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nd NS6 protein, and a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CBTNSv6 containing NS6 gene. A recombinant plasmid pTNSv 6 containing the coding region of NS6 gene and the non-coding region at its 5' terminus, cloned by RT-PCR from purified RNAs of Shaxian isolate of RGSV, was used as the start point.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reacted strongly with antisera raised against RGSV-SP, which served as evidence of the deduction.EHA105 of Agrobacterium tumefasciens containing pCBTNSv6 has been obtain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ice is underway.  相似文献   
2.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由基因组片段S10编码。从RRSV福建沙县分离物(RRSV-F)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根据RRSV泰国分离物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获得S10编码区,利用Directional TOPO克隆技术,将S10连接至克隆表达载体pET100/D-TOPO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在BL21star(DE3)E.coli中高效表达约35 kD Pns10蛋白。将Pns10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特异性的抗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为1∶7 68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血清特异性强。表达产物及抗血清在Pns1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水稻病株和传播介体的检测以及病毒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办法,从孔石莼(Ulva pertusa)中克隆获得质体蓝素基因。该基因完整的cDNA为787bp,包括40 bp 5’端非编码区和327 bp的3’端非编码区,以及一个420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13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基因编码质体蓝素的前体肽,其N端41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后面为98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从Genbank中选择了13个质体蓝素的前体肽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构建进化树。孔石莼质体蓝素基因与其它质体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48.2%至78.8%。该进化树将来源于6种藻类植物的7个质体蓝素基因聚类在一起,显示出它们较近的进化关系。同样,也表现出11种生物的分子进化关系。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在质体蓝素的基因序列中存在两个高度保守的基序,它编码质体蓝素蛋白的铜结合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4.
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子实体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脱蛋白和真空干燥后得到毛头鬼伞多糖。经定性化学反应和光谱鉴定,毛头鬼伞多糖不含蛋白质、核酸、酚类物质和糖醛酸,为非淀粉类中性多糖,均分子量为947 kD,完全酸水解后经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糖基组成及其摩尔组成比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10.5∶1.7∶1。通过对脱氧核糖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和邻苯三酚自氧化系统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对毛头鬼伞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蛋白抑制植物病毒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应用外源性抗植物病毒蛋白进行植物病毒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同来源的抗植物病毒蛋白,它们的作用机理是不完全一样的.根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对这类蛋白的抗病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病毒蛋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水稻生产,该病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目前,对水稻与RSV互作机制的认识还较少,这是制定有效措施来对RSV进行防控的一大障碍。代谢组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手段,它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包括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在受到刺激或扰动后,在代谢水平上的应答,来研究一系列的生物现象。运用代谢组学对水稻与RSV的互作进行了初步探索。GC-MS分析表明,RSV的侵染能显著影响水稻的代谢谱,且在代谢组水平上,不同抗感性的水稻对RSV的响应存在着差异。与NIST质谱数据库中的信息比较,从武育粳3号健康植株中鉴定到内源性代谢物12种、武育粳3号发病植株中11种、KT95-418健康植株中9种、KT95-418发病植株中14种。  相似文献   
7.
拮抗菌SB1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番茄根系菌株SB1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B1为枯草芽孢杆菌内生亚种。以青枯雷尔氏菌为指示菌,测定了菌株SB1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及组成。结果表明,其抗菌物质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水溶性和醇溶性,且对紫外线照射和蛋白酶K处理不敏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菌株SB1的抗菌物质中含有抗菌肽Surfactin。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循回增殖型方式经卵传播, 目前RSV与灰飞虱间的互作研究很少。为了研究RSV侵染对灰飞虱基因表达的影响, 采用5条随机引物和3条锚定引物, 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DDRT-PCR)技术分析了带毒和无毒灰飞虱种群基因表达差异。且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DDRT-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浓度、锚定引物浓度、随机引物浓度、dNTPs浓度、镁离子浓度及Taq酶用量。结果表明: 最佳DDRT-PCR体系(25 μL)为cDNA 3.0 μg, 随机引物2.0 μmol/L, 锚定引物2.5 μmol/L, dNTPs 200 μmol/L, Mg2+ 2.0 μmol/L, Taq 酶2.0 U。mRNA差异显示共获得35条差异片段, 选取其中6条经RNA斑点杂交验证, 获得了4条阳性差异片段。其中3条阳性片段为带毒灰飞虱种群特异表达, 分别与5-羟色胺受体1D、 旋转酶B、 60S核蛋白L40高度同源, 无毒灰飞虱种群中特异表达的一条阳性片段在NCBI核酸数据库中比对无同源序列。DDRT-PCR优化体系的建立及部分差异片段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灰飞虱与RSV间的互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3'RACE克隆策略获得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Gynostemmin的5个cDNA序列gynostemmin Ⅰ~Ⅴ及其下游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它们的编码区长度除gynostemmin Ⅱ为825 bp外,其余均为831 bp.其下游非编码区的长度分别为279、174、170、161和171 bp.在3′UTR中,gynostemmin Ⅰ比另外4个多了两个小的茎环结构和一富含AU的不稳定子元件,其mRNA的稳定性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