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等离子光谱仪对华中地区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根茎的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黄酮、19种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薯蓣皂甙元含量为0.62%,黄酮含量为0.0628%,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3%,微量元素中钙为0.77%,镁为0.20%,钾为0.98%,铁为0.20%,锌为44.8mg/kg,磷为746mg/kg。  相似文献   
2.
湖北土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湖北产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了80种组分。其中主要组分是:薄荷醇(31.331%)α-松油烯(13.210%),香芹烯醇(8.526%)、对伞花烃(8.343%)、1,8-桉叶油素(7.417%)等5种化合物。被鉴定的80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112%。  相似文献   
3.
八角枫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栎是八角枫科八角枫属药用植物,分布较广。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DS)分析了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八角枫挥发油,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43.325%)、β-侧然(10.713%)、丁香酚甲醚(7.088)、α-松油醇(7.017%)、α-蒎烯(5.830%)等5种化合物。被鉴定的59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97.04%。  相似文献   
4.
3种植物精油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肉桂 ( 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别名连桂 ,属樟科樟属 ,常绿乔木 ,高 1 0~ 1 5m,多为栽培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云南、福建等省亦有分布。人们可从其叶、枝或树皮、籽中提取精油 ,精油主要用于医药及食品香精[1 ] 。山苍子 [Litsea cubeba ( Lour.) Pers]别名山鸡椒、木姜子 ,属樟科木姜子属 ,落叶灌木和乔木 ,高 8~ 1 0 m,果期 7~ 8月份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分布。民间广泛使用水蒸汽蒸馏法 ,从其果实中提制精油 ,精油主要用于调配食品、化妆品香精 ,合成其它原料及维生素 [2 ]。丁子香 [Stzygium aromaticum( Linn.)Merr.et…  相似文献   
5.
对7个产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药材进行了HPLC分析并确定了其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谱,在此基础上比较了7个产地丹参药材中4种菲醌类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的HPLC图谱均有21个峰,其中有8个共有峰;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相同,RSD值均小于0.086%;但相对峰面积差异明显。以4号峰(二氢丹参酮Ⅰ)为参照峰,初步构建了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谱,7个产地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与共有模式谱的相似性良好,相似度值为0.916~0.973。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4种菲醌类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河南产药材中4种菲醌类成分含量均最高,而河北产药材中均最低;此外,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4种成分的组成比例也有明显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将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谱作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和真伪辨别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6.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研究森林转换后土壤因素对磷素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换而成的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促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铁铝氧化物、各形态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旨在探究土壤磷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和驱动土壤磷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米槠人促林土壤的全磷、有机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显著高于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含水量、总氮和无定型铁是影响A层土壤磷的主要因子,而在B层,则是酸性磷酸酶、游离型铁和总氮起主要作用;土壤生物化学属性和微生物特性都会影响着不同形态土壤P的积累,其中土壤中的水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调控土壤磷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中亚热带地区天然林转换为人促更新林更有利于森林土壤磷的储存和供应,有助于维持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研究森林转换后土壤因素对磷素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换而成的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促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铁铝氧化物、各形态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旨在探究土壤磷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和驱动土壤磷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米槠人促林土壤的全磷、有机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显著高于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含水量、总氮和无定型铁是影响淋溶层土壤磷的主要因子,而在淀积层,则是酸性磷酸酶、游离型铁和总氮起主要作用;土壤生物化学属性和微生物特性都会影响着不同形态土壤P的积累,其中土壤中的水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调控土壤磷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中亚热带地区天然林转换为人促更新林更有利于森林土壤磷的储存和供应,有助于维持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一系列生态问题,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增加将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增温、氮沉降和森林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但增温对亚热带森林的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仍然未知。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实验(增温幅度(5±0.5)℃),研究短期增温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土壤氮磷养分,以及氮(N)、磷(P)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全氮、全磷无显著影响;增温第1年显著提高了有效氮、铵态氮(NH_4~+)和有效磷的含量,显著降低了MBN含量。增温第2年,土壤中有效磷、NH_4~+和MBP含量显著下降;短期增温虽然对土壤全N/P,有效N/P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温使铵态氮/硝态亚硝态氮(NH_4~+/(NO_3~-+NO_2~-))显著降低;此外,增温显著降低了MBN/MBP,缓解了微生物对磷的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耦合作用不仅受N和P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受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增温并未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但增温后降低了有效氮、有效磷的含量。因此,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结果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亚热带不同森林更新方式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了解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功能以及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更新是维持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采育场3种不同森林更新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3种酶,计算酶化学计量。结果显示:1)AR的土壤总氮、全磷、铵态氮含量以及含水量最高(P < 0.05),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则是CF最高(P < 0.05);2)生态酶化学计量结果表明AR的土壤微生物处于氮限制状态,CF的土壤微生物处于磷限制状态;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是驱动不同森林更新方式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积累,而人工林则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积累,这可能与造林树种有关。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更易受到土壤含水量以及有效性养分的驱动,而与土壤化学计量未呈现良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毒病被称为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癌症”,常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乃至绝产。植物抗病毒病基因工程研究采用多种抗病毒策略。通过基因转移使植物产生较明显的抗病毒病的功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可应用的良好前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合作,针对国内烟区产生主要危害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及上述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问题,采用双价(T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