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肪酶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最佳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疯树油为唯一碳源,从以粉碎的麻疯树种子处理过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实验观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工艺对产酶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是(%,w/v):橄榄油2,酵母膏0.5,(NH4)2SO4 0.5,MgCl2·6H2O 0.5,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pH为6.5,转速180r/min,发酵培养36h酶活达到最高,为14.17U/mL.本研究为以麻疯树油为原料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p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离体培养的藏红花细胞合成的藏红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与藏红花柱头色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藏红花细胞合成的色素与柱头色素均为水溶性色素,呈亮黄色,对食品添加剂(食盐、柠檬酸、蔗糖、苯甲酸钠)和H2O2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柱头色素相比,藏红花细胞合成的色素对强酸(pH1)、高温(80、100℃)和光照(日光灯光、紫外光)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对VC和Cu2+(0.001mol/L)的稳定性略差。稀碱溶液(0.47mol/LNa2CO3、0.1mol/LNaOH)、Na2SO3、Fe2+(0.050mol/L)和Fe3+能使细胞合成的色素色强增强。  相似文献   
3.
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工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结合科研工作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的方法与对师生的影响, 分析了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存在的问题。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促进本科生的专业学习, 提升本科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袁丽红  陆利霞  申宁  蔡恒  虞龙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66-1969
实验预习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在开放实验室高效实验的基本保证.针对我校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开发设计了微生物学实验网上预习与管理系统并应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该系统集学生预习和教师管理于一体,每个实验都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实验演示、模拟实验和预习测试等6个环节.教学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确保了学生实验预习的质量,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标准和高效,有效地保证了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法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在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 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教学实践证明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正确定位出发, 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采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和创新实验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成功之举,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法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教学实践证明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正确定位出发,规范实验教学大纲,采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和创新实验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成功之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3万多种天然物质中有80%来源于高等植物。美国每年从植物中提取的药品总价值和全世界从植物中提取的香料品总价值分别为90和15亿美元。同天然栽培法相比,利用植物细胞培养(PTC)技术生产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工业用重要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1株分解麻风树油的脂肪酶产生菌Pseudomonas sp. LP-1为出发菌株, 通过麻疯树油定向驯化筛选获得1株酶活较高且产酶稳定的菌株P. sp. X-2-45, 其水解酶活为29.79 U/mL, 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88%。对P. sp. X-2-45生长与产酶特征、对植物油脂水解能力及在有机相中催化脂肪酸和有机醇间的酯化反应研究发现, 该菌株生长速率和产酶速率明显加快, 培养30 h时生物量和酶活达到最大, 稳定期延长, 培养过程中脂肪酶在培养基中的稳定性提高。以麻疯树油诱导合成的P. sp. X-2-45脂肪酶对麻疯树油的水解能力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78%, 说明采用麻风树油定向驯化可提高脂肪酶对相应底物的水解能力。X-2-45脂肪酶可以催化月桂酸与正丁醇、正辛醇、月桂醇和丙三醇之间, 棕榈酸、硬脂酸与甲醇、正辛醇、月桂醇和丙三醇之间, 油酸与甲醇、正丁醇、正辛醇、月桂醇和丙三醇之间发生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RP-HPLC法测定盾叶薯蓣细胞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KromasilC - 18柱 (2 5 0× 4 6mm ,5 μm ) ,甲醇∶水 =95∶5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UV检测器 ,检测波长 2 0 8nm ,对培养的盾叶薯蓣细胞中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测定 ,能将薯蓣皂甙元与杂质分离开 ,薯蓣皂甙元在 3 876~ 19 38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3) ,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 83% ,精密度RSD为 0 2 1% (n =4 )。该法测定样品快速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建立薯蓣皂甙元的ELISA定量分析方法必须先合成薯蓣皂甙元的全抗原。试验利用薯蓣皂甙元3位上的-OH,在DMAP的催化下,薯蓣皂甙元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薯蓣皂甙元丁二酸单酯,用MSI、R1、H NMR1、3CNM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混合酸酐法制备薯蓣皂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物(DG-HS-BSA),碳二亚胺法制备薯蓣皂甙元与卵清蛋白的结合物(DG-HS-OVA),经TNBS测定,每分子结合物连接的薯蓣皂甙元分子数分别为28.0和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