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先蒿属花冠形态的多样性与传粉式样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先蒿属(Pediculais)是有花植物中花冠形态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属。该属主要的传粉者是熊蜂属(Bormbus)昆虫;在北美,熊蜂和蜂鸟是马先蒿植物一些种类有效的传粉者;也发现壁蜂(Osmia)为其传粉。不同的传粉机制要求某一特定的取食式样储藏和释放花粉。本文讨论了花冠类型的进化趋势与传粉式样和花粉形态的关系。传粉者的选择压力是决定花冠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花冠类型与传粉者和传粉行为紧密相关。马先蒿植物和传粉者的相互依赖与其花冠类型、功能和物候互相适应,但花冠类型与花粉形态两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北美、日本和喜马拉雅不同地理分布马先蒿种类的比较研究表明,具有相同花冠类型的种类有着相同的传粉方式,花冠形态与传粉式样存在紧密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先蒿属花冠无喙类的花器官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花冠无喙类密穗马先蒿(Pedicularis densispica)和大王马先蒿(P.rex)的花器官电镜扫描发现,两种不同花冠型(无齿和具齿)的马先蒿花部器官发生和发育初期十分相似,表现为明显的单轴对称。2个萼片原基首先发生于花顶的近轴侧位,然后沿花顶边缘向远轴端发育形成--马蹄形结构。密穗马先蒿在近轴中部又出现1枚萼片原基,随后马蹄形结构分化出4枚萼片,并与近轴中部的原基愈合后构成5齿萼片;而大王马先蒿的2齿萼片直接由马蹄形结构发育而成。5枚独立的花瓣原基随后发生,但发育相对滞后;除近轴中部位置1枚空缺外,4枚雄蕊原基与花瓣原基位置呈交互发生;2个心皮原基同时在拱形花顶的近轴和远轴端发生,剩余的花顶形成中间的隔膜,并与2个心皮形成中轴胎座。对马先蒿与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和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初期的特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马先蒿属花冠对称性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技术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已经成功用于生物物种分类和鉴定、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研究领域。尽管生命条形码数据(BOLD)系统提供了主要针对动物类群DNA条形码研究的技术规范,但由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所使用的条形码不同,因此已有技术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植物DNA条形码的研究。本文根据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特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技术标准和规范指南,具体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即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样品采集策略;植物标本和野外数据的采集规范;植物标本图像信息的采集规范;植物DNA材料的采集规范;植物DNA材料的干燥与保存规范;植物总DNA的质量标准及保存规范;植物标准DNA条形码的选择与通用引物;DNA条形码的扩增与测序;DNA条形码数据的命名、编辑和提交规范;以及DNA条形码数据分析。我们期望通过这些标准规范的实施和在实践中的不断修订和完善,能为我国学者开展植物DNA条形码和iFlora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植物DNA条形码;技术规范;物种鉴定;标准;新一代植物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中分离了3个理论推断与耐寒相关的miRNA片段(miRNA402,miRNA319和miRNA393)和1个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片段miRNA172。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miRNA172小分子,以及3个与耐寒相关的miRNA402,miRNA319和miRNA393小分子串连在一起分别导入植物表达载体pVKH-35S-GUS-pA,取代表达载体中的GUS基因,构建了pVKH-35S-mir172-pA和pVKH-35S-mir31+402+393-pA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pVKH-35S-mir172-pA和pVKH-35S-mir319+402+393-pA构建成功,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miRNA转化木薯,提高木薯生长和木薯耐寒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糖转运蛋白(sugar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WEET)在植物运输糖类、生殖和发育、逆境性、与病原体互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木薯糖转运蛋白Mesweet18基因沉默的靶基因区域,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注射木薯SC9的盆栽苗叶片。qRT-PCR结果表明,Mesweet18在沉默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分别是对照的46.80%、30.23%、21.12%。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b和总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而葡萄糖含量出现轻微下降。研究Mesweet18在木薯中的分子功能,为深入研究糖转运蛋白SWEET在木薯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郁文彬  蔡杰  王红    陈建群 《植物学报》2008,25(4):392-400
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和作者近年来的工作, 对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的花冠多样化成因与繁殖适应特性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通过对该属4种进化花冠型的花器官发生和分化的研究发现, 花部各器官在发生和发育初期基本一致, 后期上唇形态的分化是导致成熟花形态结构产生较大差异的重要阶段。孢粉学研究认为, 花冠类型与花粉萌发孔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萌发沟的演化可能与繁殖适应有一定的关系。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 多样化的花冠类型在不同的谱系内经过若干次的独立进化而表现出了高度的平行演化(p ara l lel ism )。传粉生物学研究证实, 该属植物花冠多样化与其主要传粉者熊蜂属(Bombus)昆虫的传粉行为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具有相同(似)花冠类型的马先蒿可能被同种或不同种的熊蜂以相同的方式访问, 但在花粉落置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有助于同域分布重叠的物种间在生殖上的机械隔离, 而花冠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7.
任新鸾  李联祥  韩淑萍  蔡杰  张宏义  马常义 《遗传》2006,28(9):1067-1070
为研究家族性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方式, 进一步确定在群体中的传递规律,用群体研究法调查邯郸地区有家族史的支气管哮喘家系。采用家系分析法和Smith无偏差校正法, 进行理论值与观察值符合程度的卡方检验分析。72个家族性支气管哮喘的家系, 包括109个核心家系, 其亲属的患病率为0.46。分析结果表明, 有单基因遗传的倾向。用家系法分析,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D-× dd婚配家系用Smith法分析, χ2 = 3.181, P > 0.05, 所得结果支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ant inheritance, AD), 并提示不同的婚 配类型, 遗传方式可能不同, 存在着遗传异质性, 研究结果可为家族性支气管哮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种子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和“保守性”在物种鉴别、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探讨了种子形态学信息在新一代植物志(或智能装置)iFlora中的应用,提出在iFlora中增加种子形态信息的必要性。种子形态特征不仅可作为iFlora中物种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验证iFlora中分子鉴定和系统关系研究的结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丰富iFlora中物种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作为进一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依据。方法将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6h、12h、18h、24h、30h、36h、42h、48h、54h、60h、72h、84h、96h、120h14个时间组,培养不同的时间后,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并绘制增殖指数曲线,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曲线可明显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0至24h,在此时间内生长曲线平缓上升,其斜率为0.64。第二阶段为24h至84h,在此时间内生长曲线急剧上升,其斜率为2.69;此阶段中24h至48h时曲线最陡,斜率为3.94,细胞呈指数生长。第三阶段为84h至120h,在此时间内生长曲线走势平直,其斜率为-0.005。②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指数在第一个细胞增殖周期内可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细胞的数量继续上升增殖指数却降低了。结论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过程分为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停滞期三个阶段,其潜伏期为0至24h,指数生长期为24h至48h,停滞期为84h以后。单纯用增殖指数等类似的指标作为细胞增殖状态的判断标准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一定要将这些指标与细胞数量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西藏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 即须弥四带芹(Tetrataenium wallichii)、巴洛特栎(Quercus baloot)、尼泊尔姜味草(Clinopodium nepalense)和喜马拉雅耳稃草(Garnotia emodi); 以及24个西藏新记录种, 即翼叶棱子芹(Pleurospermum decurrens)、线叶球兰(Hoya linearis)、尼泊尔菊三七(Gynura nepalensis)、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拟游藤卫矛(Euonymus vaganoides)、云南木鳖(Momordica subangulata subsp. renigera)、马㼎儿(Zehneria japonica)、攀援胡颓子(Elaeagnus sarmentosa)、四棱猪屎豆(Crotalaria tetragona)、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独龙木姜子(Litsea taronensis)、长序大苞兰(Bulbophyllum purpureofuscum)、球花石豆兰(B. repens)、黄兰(Cephalantheropsis obcordata)、双角厚唇兰(Dendrobium forrestii)、密花兰(Diglyphosa latifolia)、云南盆距兰(Gastrochilus yunnanensis)、扁茎羊耳蒜(Liparis assamica)、耳唇兰(Otochilus porrectus)、疏花无叶莲(Petrosavia sakuraii)、长序羊角藤(Gynochthodes lacunosa)、黑蒴(Alectra avensis)和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其中无叶莲科为西藏新记录科, 一枝黄花属(Solidago)、马㼎儿属(Zehneria)、千斤拔属(Flemingia)、鞘蕊花属(Coleus)、密花兰属(Diglyphosa)、无叶莲属(Petrosavia)、羊角藤属(Gynochthodes)、黑蒴属(Alectra)和赤杨叶属(Alniphyllum)等9个属为西藏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