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冻干浓缩、(NH4)2S04盐析、HiTrapphenyl(FF)疏水层析和QSepharose 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灵芝EIM-40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化漆酶,纯化倍数为14.6,回收率为5.3%。SDS-PAGE银染的结果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3×104。以愈创木酚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为催化底物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最适pH分别为4.8和4.5,最适温度分别为55和50℃,2种底物在pH4.0。5.0范围内,温度低于50℃时,酶的稳定性都很好。以愈创木酚为底物,Km=645.0umol/L;以ABTS为底物,Km=22.2txmol/L。Cu2+对该酶起激活作用,Fe2+、Ca2+、Ba2+则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叠延伸PCR对扩展青霉脂肪酶(PEL)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构建了K55R与随机突变体ep8叠加突变的重组质粒pAO815-ep8-K55R。将该质粒电转化引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进行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叠加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活性表达,得到表达产物脂肪酶PEL-ep8-K55R-GS。其表达量为508u/mL,分别约为野生型脂肪酶PEL-GS(627u/mL)的81%,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924u/mL)的55%;其比活力为2309.1u/mg,与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和野生型脂肪酶PEL-GS的相仿。叠加突变脂肪酶PEL-ep8-K55R-GS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7℃,与野生型脂肪酶PEL-GS和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一致;其Tm值为41.0℃,比野生型脂肪酶PEL-GS提高了2.3℃,比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提高了0.8℃。表明叠加突变脂肪酶PEL-ep8-K55R-GS的热稳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γ疱疹病毒科,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DNA病毒。EB病毒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诱导I型干扰素的大量释放和功能性的自噬机制,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然而,相对于其他疱疹病毒,EB病毒已进化出更为精细且错综复杂的机制来破坏和逃逸宿主的免疫系统,如限制自身蛋白表达、活化宿主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干扰或逆转自噬与泛素化修饰等。这些机制会引发EB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性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失调,引发EB病毒相关疾病(如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因此,研究EB病毒特异性的免疫调控机制不仅对深入理解EB病毒的潜伏性感染和致癌性至关重要,而且还将为EB病毒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免疫预防与治疗鉴定出新的潜在靶点。此文主要阐述了EB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和逃逸先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木聚糖酶高产菌株EIM-30基于形态学和18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鉴定为里氏木霉Trichoder撇reesei。在单因子实验确定EIM-30产木聚糖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影响其产酶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3个显著效应因子,然后应用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膏1.50%,蛋白胨1.00%,NaC10.50%,PPG-20000.10%,MgS041.20%,CaC20.18%,(NH4)2S040.45%,甘油4.18%,乳糖3.05%,K2唧041.59%。优化后TrichodermareeseiEIM-30的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9.857×105V/mL,较优化前提高1.98倍。  相似文献   
6.
K55R与ep8叠加突变对扩展青霉脂肪酶热稳定性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叠延伸PCR对扩展青霉脂肪酶(PEL)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构建了K55R与随机突变体ep8叠加突变的重组质粒pAO815-ep8-K55R。将该质粒电转化引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进行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叠加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活性表达,得到表达产物脂肪酶PEL-ep8-K55R-GS。其表达量为508u/mL,分别约为野生型脂肪酶PEL-GS(627u/mL)的81%,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924u/mL)的55%;其比活力为2309.1u/mg,与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和野生型脂肪酶PEL-GS的相仿。叠加突变脂肪酶PEL-ep8-K55R-GS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7℃,与野生型脂肪酶PEL-GS和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一致;其Tm值为41.0℃,比野生型脂肪酶PEL-GS提高了2.3℃,比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提高了0.8℃。表明叠加突变脂肪酶PEL-ep8-K55R-GS的热稳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EIM-50-eg2产内切中性纤维素酶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考察氮源、pH、温度、微量元素PTM1和甲醇浓度等对工程菌产酶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磷酸氢二铵40 g/L,甲醇15 mL/L,硫酸镁10 g/L,磷酸二氢钾9 g/L,初始pH 6.0,培养温度28℃,PTM1添加量0.02%,甲醇诱导浓度1.5%。优化后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可达4 158 U/(mL.min)是优化前1 449 U/(mL.min)的2.86倍。  相似文献   
8.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能够通过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宿主细胞并引起多种疾病。HSV-1的侵入激活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β(IFN-β)的产生,通过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发挥抗病毒功能。近年来,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IFIT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IFIT1敲除细胞株,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敲除细胞株IFIT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转染HT-DNA和Poly[I:C]刺激L929 WT和IFIT1敲除细胞株,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HT-DNA刺激敲除细胞时,IFN-β及下游ISGs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FN-β的表达量比 L929-WT组平均高出13.4倍,IFIT1和趋化因子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的表达量比L929 WT组分别平均高出 6.7倍和21倍(P<0.001),而Poly[I:C]刺激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FIT1是通过DNA信号通路来行使其负反馈调节作用。为研究IFIT1基因的抗病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的HSV-1-VP26 mCherry 病毒感染该敲除细胞株,通过测定病毒荧光数及病毒拷贝数,发现IFIT1敲除细胞株与L929 WT细胞相比,存活率提高了60%(P<0.001),病毒增殖能力在48 h后降低28.6倍(P<0.001)。该结果表明,IFIT1基因的缺失有利于抵抗HSV-1的感染。综上所述,IFIT1通过DNA信号通路负反馈上调IFN-β及ISG的表达,IFIT1的缺失对病毒入侵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为后续研究开发治疗HSV-1感染相关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能够通过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宿主细胞并引起多种疾病。HSV-1的侵入激活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β(IFN-β)的产生,通过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发挥抗病毒功能。近年来,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IFIT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IFIT1敲除细胞株,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敲除细胞株IFIT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转染HT-DNA和Poly[I:C]刺激L929 WT和IFIT1敲除细胞株,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HT-DNA刺激敲除细胞时,IFN-β及下游ISGs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FN-β的表达量比 L929-WT组平均高出13.4倍,IFIT1和趋化因子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的表达量比L929 WT组分别平均高出 6.7倍和21倍(P<0.001),而Poly[I:C]刺激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FIT1是通过DNA信号通路来行使其负反馈调节作用。为研究IFIT1基因的抗病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的HSV-1-VP26 mCherry 病毒感染该敲除细胞株,通过测定病毒荧光数及病毒拷贝数,发现IFIT1敲除细胞株与L929 WT细胞相比,存活率提高了60%(P<0.001),病毒增殖能力在48 h后降低28.6倍(P<0.001)。该结果表明,IFIT1基因的缺失有利于抵抗HSV-1的感染。综上所述,IFIT1通过DNA信号通路负反馈上调IFN-β及ISG的表达,IFIT1的缺失对病毒入侵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为后续研究开发治疗HSV-1感染相关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微生物脂肪酶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脂肪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生物催化剂,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诸多领域。筛选、挖掘和开发出具有新型催化活性或高稳定性的微生物脂肪酶一直是脂肪酶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极端微生物、宏基因组技术、基因组数据库挖掘、定向进化技术、固定化技术和化学修饰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新型脂肪酶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