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CD44、CD44V6及cyclin D1、Cyclin E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39例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胃炎和5例正常人胃窦粘膜的活检组织进行检查。结果正常人胃窦粘膜上皮,腺上皮对CD44、CD44V6、Cyclin D1和Cyclin E均为阴性,但在有神经内分泌样细胞的粘膜,CD44V6和cyclin D1为阳性。慢性胃炎肠化生区和不典型增生区除CD44为阴性外,CD44V6、cyclin D1和cyclin E均呈现不同的阳性反应,但未见有阳性的神经内分泌样细胞。间质细胞大都呈阳性反应。结论CD44V6、cyclin D1和cyclin E可能是胃癌前状态的早期事件,而CD44可能为胃癌晚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胃窦粘膜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及其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G细胞内的胃泌素主要位于细胞的基部和侧部,而其mRNA则位于核周和核上区;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不仅位于细胞的基部,也见于细胞突起,其mRNA则位于核周、核上区以及突起。G、D细胞均有开放型和闭合型。结论:G细胞为内分泌方式,而D细胞在人胃窦部可能存在两种细胞亚群,除旁分泌外,也有内分泌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慢性胃炎胃粘膜内胃泌素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胃粘膜对细胞内胃泌素 (G)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标本均来自活检的胃窦部粘膜组织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对照组G细胞及GmRNA阳性细胞数 ,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论对照组还是胃炎组的G细胞数量与GmRNA阳性细胞均有平行关系。结论 证明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胃泌素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功能保存完好 ,因此检测G细胞的数量及GmRNA不仅可以帮助了解胃炎的萎缩程度 ,而且能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人胃粘膜G、D细胞与肠化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G、D细胞及胃泌素mRNA与肠化生的关系。标本来自胃镜活检的胃粘膜。结果显示,在与大肠化生区相邻的胃粘膜,G细胞突变消失,假幽门腺化生也缺乏G细胞,而淖肠化生仍保留少数G细胞;D细胞不仅见于小肠化生,而且也出现在假幽门腺化生以及某些大肠化生区。胃泌素mRNA仅限于G细胞分布区,未出现在大肠化生区和假幽门腺化生区,G细胞及胃泌素mRNA在大肠化生区的消失,可能由于局部杯状细胞分泌的硫酸粘蛋白改变了局部的微环境,从而影响了G细胞的分化与发育,至于假幽门腺化生区G细胞及胃泌素mRNA消失的原因还不清楚,应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NF κB和TGF 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NF κB和TGF α在正常组胃粘膜内弱表达。在胃炎病人 ,NF κB和TGF α表达增强。特别是在Hp+ 组 ,NF κB和TGF α呈高表达 ,与Hp-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P <0 0 1)。此外在G细胞和部分腺上皮的细胞核内也呈高表达。TGF α常以颗粒状的特征位于腺上皮细胞核上区而且高表达。结论 NF κB和TGF α的表达在胃炎组增强 ,而且Hp+ 组远高于其他两组。NF κB和TGF α二者的表达平行且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冰冻和石蜡切片上,对24例不同胎龄的胎儿肝比较研究了肝内 AFP~+细胞数量及其与 T,B 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AFP 仅分布于肝细胞内,其他细胞阴性。不同胎龄的肝脏,AFP 的染色强度和阳性率不同。17周前的胎肝,AFP~+细胞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出生前的肝脏内只有少数 AFP~+细胞。AFP~+细胞的多少与 B 细胞分化发育无多大关系,但与 T 细胞似乎关系密切,两者呈负相关,即 AFP~+细胞多时,T 细胞很少,AFP~+减少时,T 细胞增加,提示 AFP 对 T 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证明 B 细胞在胎肝内受 T 细胞的影响不大,主要依赖于肝脏的微环境。另外对 AFP 的生物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在冰冻切片上,检测了胎儿不同组织和器官内带γδ和αβ受体的T细胞(TCR)的分布,结果发现TCR细胞的分布与,般T细胞不同,有相对固定的分布区,如胸腺内TCR细胞主要分布在皮筋质交界处和髓质部;脾脏内的γδT主要位于边缘区,而αβT主要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红髓和血窦两种细胞共存;淋巴结内只有少数TCR细胞位于滤泡间或副皮质,滤泡内则未见。消化管内的TCR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的固有膜,而胃、大肠和阑尾的固有膜内很少见;肝内TCR细胞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血窦周围;皮肤切片内的少数TCR细胞见于真皮内,表皮基底层细胞内未见。这些细胞在胎儿期的免疫皮应及其生理功能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实验性小鼠脾的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BrdU ̄+)在脾脏内的分布.以及脾小结中IgM ̄+细胞的反应。结果显示由利血平诱发的脾虚小鼠S期细胞数最少(占5%),G_1和G_2+M期细胞增加。经过健脾汤治疗后S期细胞增至1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自然恢复组(P<0.001)。经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脾虚组小鼠的脾中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BrdU ̄+)的数量远低于其它组。脾小结缩小,帽状区IgM ̄+B细胞基本消失,经健脾汤治疗后,复健组的脾小结与自然恢复组比较,体积明显增大,生发中心的BrdU ̄+和帽状区IgM ̄+B淋巴细胞均相应增多。提示健脾汤有促进DNA和IgM合成及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患者胃窦粘膜内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EC细胞)、嗜铬粒素A细胞(CgA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p相关性慢性胃炎胃窦部粘膜内EC细胞、CgA细胞的分布。结果1.Hp^+组CgA^+细胞数低,与Hp^+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EC细胞数随病理类型加重呈下降趋势,三组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CgA^+细胞数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Hp感染和慢性胃炎胃窦部EC细胞和CgA细胞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粘膜内CD3+ 细胞 ,S 10 0 + 树突状细胞和n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 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Hp+ 胃炎组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p-胃炎和正常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而nNOS呈高表达 ,与Hp-胃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 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的增加是机体对Hp的免疫应答 ,而nNOS在Hp+ 胃炎组的高表达可能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