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概率话题模型分析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服用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对其肠道菌群结构异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语言包中的LDA概率话题模型的折叠Gibbs抽样蒙特卡洛算法,对MHE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时间异质性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数据集进行分析。【结果】LDA模型将MHE患者的42份粪便样本分成3个主题(topic),并能鉴定出影响MHE患者肠道菌群异质性结构最大的OTUs菌属,分别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类杆菌属(Bacteroide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对比治疗前后,这3种菌属在组内的变异模式为同类型菌属的转变次数和频率均高于不同类型的菌属。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组和单独利福昔明治疗组治疗后,MHE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均有所改变(P0.05)。此外,根据临床疗效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4、IL-6、IL-10、TNF-α、TBIL、ALT、CRP、NCT-A、γ-GGT及血氨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2%,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8.5%(P0.05)。【结论】LDA模型不仅能有效地量化菌群结构的异质性,还能鉴定出相对应影响异质性最大的OTUs。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疗法能明显改善MHE患者的血氨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对MHE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也有一定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致病菌数量减少,有益菌数量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连续5年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调查2002-2006年华西医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标本真菌培养的情况,分析真菌菌种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标本接种沙堡弱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科马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和API-20CAUX鉴定系统结合形态学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 2)对2006年来自血液标本中的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2-2006年间检出的阳性样本数依次为7株、22株、39株、32株及57株;血液来源73株,清洁中段尿来源59株,是主要样本来源;分离真菌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占70%以上;2006年血培养中共分离出16株念珠菌,体外药敏情况详见文中。结论临床无菌体液标本中真菌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菌株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同时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菌株也有出现;样本来源以血液、清洁中段尿为主;体外药敏总体耐药率低,但是逐渐出现了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蛭弧菌类菌株JU-PX1的噬菌特性、形态特征,并分析16S rDNA序列从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和三角瓶培养法研究蛭弧菌类菌株JU-PX1的噬菌特性,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形态,利用16S rDNA序列的蛭弧菌类特异性引物以及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JU-PX1对10株宿主菌中的6株具有噬菌作用,特别对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侵噬能力较强.菌体呈弧状或杆状,单极鞭毛,大小为(0.2-0.5) μm×(0.8-1.2) μm,在其增殖阶段也有长约3.2 μm的较长个体.扩增后分别获得了一段长为831 bp和1 515 bp的DNA序列,进一步通过NCBI BLAST和MEGA 5.10等软件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论]蛭弧菌类菌株JU-PX1属于噬菌弧菌属(Bacteriovorax),与海岸噬菌弧菌(Bv.litoralis)亲缘关系最近,两者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3%.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呈爆发式增长,众多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纷纷投入其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我国如何能够抓住机遇,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肿瘤疫苗,以CAR-T和TCR-T为代表的过继细胞疗法和以PD-1/PD-L1靶点为核心的免疫检查点抗体及药物研究的主要产品、技术和研究方向的全面梳理,加深对本领域发展现状的整体把握。通过分析上述代表性肿瘤免疫疗法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参考,同时针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基础研究、重视专利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监管的发展建议,为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