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宇光  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2020,39(9):1694-1705
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描述了产自中国甘肃省的狭义丝盖伞属2个新种,即拟黄囊丝盖伞Inocybe muricellatoides和甘肃丝盖伞I. gansuensis。对新种的ITS、LSU和rpb2片段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提供了详细描述、线条图、生态照片及与相似种的区别。拟黄囊丝盖伞以菌盖翘起的鳞片、菌柄纤维状、孢子光滑和厚壁的侧生囊状体为主要识别特征。甘肃丝盖伞具有粗壮的子实体、较大的孢子和厚壁侧生囊状体。基于LSU和rpb2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两个新种隶属于狭义丝盖伞属且分别占据独特的分支。  相似文献   
2.
我国记载的丝盖伞属Inocybe(Fr.)Fr.共有98个分类单位,包括90种5变种3变型。根据CABI数据库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订正了文献中的部分拉丁学名,将曾经报道的、但应作为属内异名的名称列在其正名之后,错误拼写和错误引用均在相应名称后有所说明;已组合到其他属和不合格发表的名称补充于名录之后。在以往报道的名称中有16个为属内异名,1个已被组合到其他属,5个拉丁学名存在错误拼写,1个为错误引用,4个为不合格发表名称。订正后的名录含丝盖伞属88个名称,包括78种7变种3变型,并记载了各分类群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珍稀植物对开蕨与其伴生物种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采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PC)、Ochiai指数(OI)、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以长白山极其狭小地区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海拔729、1008m群落内,对开蕨与其伴生种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调查显示:吉林省临江区域自然分布的对开蕨种群为小片状聚集分布,数量较少,局部大尺度上分布频度极低,为偶见种。与对开蕨伴生的植物共有70种,其中乔木16种,灌木16种,草本植物38种。联结性分析表明: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检验统计量WX20.05(N),显示群落种群间均表现出正关联,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联结性测度指标显示对开蕨种群与乔木、灌木联结性低于与草本的联结性;其中对开蕨与乔木联结种对均不显著(X23.841);与灌木正联结种对以凤城卫矛(Euonymus maximowiczianus)达到显著正联结(X23.841),其它联结均不显著;对开蕨与草本植物三叉耳蕨(Polystichum tripteron)达到极显著正联结(X26.635),与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为显著正联结,与野芝麻(Lamium barbatum)为显著负联结(3.841X26.635),反映出对开蕨与大多数植物种群关联不显著或显著关联的种群极少,种间联结关系较为松散趋向于相互独立,有很大的随机性。群落稳定性测定得出:海拔1008m的01群落和海拔729m的02群落,其总体的累计种类倒数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分别为35/65、34/66,均远离20/80;各群落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比值也远离稳定点坐标,显示出群落总体均不稳定;两个群落内部各层次的稳定性排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结论提示:现存对开蕨群落极不稳定,亟待加强保护。在物种保护和回归实践中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对开蕨生存环境以求对开蕨分布群落的稳定,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0—2009年间在长白山针叶林带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针叶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共计310种,隶属于56科140属。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种,吉林省新记录种38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出腐生菌166种,外生菌根菌136种,菌寄生真菌6种和虫生菌2种。本名录共引证标本900余份,绝大多数标本为首次被引证,包括大型真菌每个种的最新名称和标本号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5.
根据笔者2007—2009年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高山苔原带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分布的大型真菌4目13科19属37种,标本采集地点包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北坡、西坡和南坡苔原带。本名录共引证标本100余份,绝大多数标本为首次被引证。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个,吉林省新记录种2个。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6.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我国丝盖伞属茸盖亚属Inocybe subgen.Mallocybe进行分类学研究。确认了该亚属3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种:白锦丝盖伞Inocybe leucoloma Kühner。依据采集的材料对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n LSU序列,采用贝叶斯法进行分析,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丝盖伞属Inocybe(Fr.)Fr.是伞菌中一个较大的属,目前国内对丝盖伞属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知之甚少。在进行丝盖伞科分类学研究过程中,发现2个新种,分别为长孢土味丝盖伞I.oblonga和拟暗盖丝盖伞I.phaeodiscoides,以及8个新记录种(变种),它们是卷鳞丝盖伞大果变种I.cincinnata var.major、暗毛丝盖伞沼生变种I.lacera var.helobia、暗毛丝盖伞灰鳞变种I.lacera var.rhacodes、突起丝盖伞I.prominens、多疣丝盖伞I.decemgibbosa、拟纤维丝盖伞I.fibrosoides、荫生丝盖伞橙色变型I.umbratica f.aurantiaca和接骨木丝盖伞I.sambucina。根据材料对新种和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每个种的线条图。  相似文献   
8.
丝盖伞属裂盖组Inocybe sect. Rimosae sensu lato是一个分类难度较大的类群,组内的一些种类被认为是复合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组并非单系群,该组成员隶属于丝盖伞科下的2个属级分支,Inosperma分支和Pseudosperma分支。本文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分析,对我国丝盖伞属裂盖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3个新种:长白丝盖伞Inocybe changbaiensis、新茶褐丝盖伞I. neoumbrinella和云南丝盖伞I. yunnanensis。长白丝盖伞和新茶褐丝盖伞产自中国东北,前者生于针阔混交林下,后者生于柳树林下;云南丝盖伞产自云南省昆明市,生于阔叶树下。基于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长白丝盖伞隶属于Inosperma分支,新茶褐丝盖伞和云南丝盖伞隶属于Pseudosperma分支。本文对此进行了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示,并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之间的异同。编制了中国丝盖伞属裂盖组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担子菌补记(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报道了吉林省新记录分布担子菌6种,即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Chodat&C.Martín)、短柄金舌囊蘑[Melanoleuca brevipes(Bull.)Pat]、紫皮丽蘑[Calocybe ionides(Bull.)Donk]、皮尔松湿伞(HygrophoruspersooniiArnolds)、微黄拟锁瑚菌[Clavulinopsis helvola(Pers.)]和弹球菌(Sphaerobolus stellatusTode)。其中,弹球菌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型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图力古尔  陈今朝  王耀  范宇光 《生态学报》2010,30(17):4549-4558
采用取样调查方法获得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红松+假色槭+糠椴群落、红松+花楷槭+紫椴群落、长白松+红松+山槐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数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N1、N2和H′、均匀度指数E。大型真菌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多样性研究结果:(1)共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38种,隶属于90属44科,其中外生菌根菌100种;腐生菌135种;其他3种。(2)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所差异,其中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中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中的均匀度最大;(3)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发生在1a中出现2次高峰,即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第1次高峰期的优势类群为腐生菌,外生菌根菌较少;第2次高峰期优势类群则以外生菌根菌为主,腐生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